毛概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23: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6 17:21
论个体素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摘要:通过论述传统文化思想和西方工业文明在现代民族素质形成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影响,阐述了个体素质
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意在分析传统文化、西方工业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出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立足于现有的民族素质基础及提高民族素质。
关键词:和谐社会;传统文化;个体素质
1 传统思想文化与个体素质
在传统社会长久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为现代
人的个体素质提供了不少思想给养。
儒家思想提倡对自身的修养。《论语》提出“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于人”,对自身修养
提出了要求:自己都厌恶的东西,怎么能给予别人
呢?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才有可能喜欢。如果说
这是对普通民众的素养提出要求的话,那么这些同
样可以适用于那些**,如果他们能用自己的
感受和当事人进行换位思考,那么中国的贪污*
行为将会大大减少。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孟子》还
提出“吾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
同样是对个人修养方面提出的要求。当今社会也遍存在这种情愫,比如看到和自己父亲年纪相仿的
人就心生亲近,会和颜悦色,这也是传统社会传承给
当代的思想营养。传统思想还提出“大丈夫不事一
屋,何以事天下”的观念,现代社会大力提倡从小做
起,这个“小”不仅指小事,而且也可以进一步引申为
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身素
质。儒家思想关于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的言论和提
法,在整个传统社会中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成
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部分,比如由三纲发展而来的
孝敬父母、公婆等;儒家“诲人不倦”的传统思想也为
现代人与人之间良*往起到了润滑作用。
儒家思想提倡对家庭负责任的做法。传统思想
提倡长兄为父,其中应有两层含义:家中的长子应该
像父亲那样去爱护教导弟妹;第二,弟妹应象尊敬
亲那样去尊敬长兄。这种传统思想使家庭成员形成
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历史上就有很多作为兄长教导
弟妹的情况,比如开启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曾国藩,
就对自己的家庭充满了责任感,经常写信教导弟妹,
成为弟妹们的良师益友。《论语》所说“立爱自亲
始”,而正是这种爱和自己有血亲关系的亲人的思
想,才延伸出去爱旁人,换个角度说,连自己父亲姐
妹都不爱的人,怎么期望他爱旁人,爱事业呢?这也
正是儒家在《论语》中提倡为什么以“孝悌也者,其为
人之本”,在《礼记》中提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的
理由,进而《礼记》衍申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达到“泛爱众”。
儒家思想除了修身齐家之外,同时还积极提倡
入世,主张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
直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士子刻苦攻读致力仕
途,头发斑白之际仍有奔波于场屋之间的。他们毕
生追求入世,除了为了自己的衣食和家庭饱暖之外,
大概更多的是光宗耀祖,忠君效国。而我们当今社
会大力兴办教育,比如实行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等
措施都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当然“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从根
本的立意上还是提高了个体素质,进而提升了整个
民族的素质。而我们的老百姓也无论家境富裕与贫
寒都把供养孩子读书当成首选,当今的知识分子十
几年,甚至二三十年寒窗苦读,不能否认这与传统社
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思想,于
国家社会处于动荡危机之际便突出显现出来。单明
清之际就两度涌现,明末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清朝的魏源、龚自珍等,他们针对社会现实,谋求解
决的办法,可谓披肝沥胆。现如今,我们关心社会现
实,关心*施政,不能不说是现实社会对传统思想
的一种折射。
儒家思想在传统社会中占居统治地位,其很多
思想已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行为习惯
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的人,我们不可能
与历史完全割裂,或多或少我们身上都有历史遗留
下来的痕迹,正如前文中提到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
化,但也有一些糟粕,在我们身上仍旧存在,比如夫
权思想、重男轻女,等等。这些是构*们自身素质
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新
中国成立后,一度关闭了外交,改革开放,中国主动
向世界敞开国门,大量不同于农耕文明的工业文明
纷纷涌入中国。中国自洋务运动之后,国民更强烈
地感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同时,这种文明的
不良方面也相伴而来。中国传统思想是谈性色变
的,伴随着西方性解放思潮的涌入,中国有关性方的疾病上升,患艾滋病人员在中国越来越多。当然,
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人们对性看法的转变。随着中国
与世界的接轨,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受到极大的冲
击,人们开始谋求利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壤壤,皆为利往”[1]。人们不再以谈利为耻,因为个
人利益的获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国家财富的增
多。
正是这些传统思想和西方文明的影响,形成了
国民现有的素质文明,这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
想基础。
2 和谐社会的构建
和谐的对立面是冲突,所以当社会有了冲突之
后,必然追求和谐,而对和谐的追求应是人类追求的
终极目标。从古至今,东方、西方都在孜孜以求构建
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传统中国志士仁人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不懈
追求。最早记载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社会生活的文
献是《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
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东土。乐土乐土,爱得我
所”,追求了一种没有剥削的和谐社会。春秋战国时
期是中国各种矛盾突出显现的时期,面对社会*、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冲突,儒、墨、道等纷纷提出
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儒家思想从内修己到外施于
人的过程,从“内圣”到“外王”的过程阐述了自己对
和谐社会的追求。墨家提出“兼爱”、“尚贤”、“重
义”。道家追求老死不相往来自在的田园安居生活。
此后,几乎每个王朝都会针对社会出现的不和谐之
音,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期解决社会矛盾,比如王安
石针对社会之*不均,提出“均*”。许多思想
家也都曾抒发过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如嵇康、阮
籍、陶渊明……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并序》中描
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悠然自得的理
想社会。而这种理想社会就是他们所追求的和谐社
会。
传统社会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为我们在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平台,但古代
文人*客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只是基于对社会现实的
不满而提出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他们并没有
意识到什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真正内容,并且传统
中国的各代朝廷也没有规划中国各种矛盾的措施,
只是当问题出现,为了缓和解决矛盾,而采取了针对
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针对整个社会提出踪
合的解决办法。所以,虽说古代也有对和谐社会的
追求,并为现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借鉴,但它
不同于现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在中国全面进入建
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吸收了古代建设和
谐社会的思想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主动地
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民主法制,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也正如*同志所说:“在存在阶级压迫剥削
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2]。
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今的社会制度,构建和
谐社会的基本性因素都是一个个个体的人。方永刚
教授曾经这样解释“和谐”两个字,他说“和”字是“禾
苗”的“禾”,意味着粮食,“谐”字意味着“口”,是嘴
巴,意味着说话,总的来说,“和”就是物质财富,“谐”
是“言”与“皆”,就是大家都来发表意见,意味着*
民主,意味着精神文明。这就是说,方教授把“和谐”
理解为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充分自由。而物质和精
神的创造者和体现者都是个体的人,“民主法制,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主宰者也是由个体的人来体现的。这就
意味着个体素质决定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
设程度之高低。
3 个体素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巨大而系统的工
程中,起着基础性重要作用的是和谐社会的构造
者———人,这个人就是现存社会每个个体的人。这
些个体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来分析,一是决策者,
二是广大其他的社会公民。
决策者这个实体的素质决定着中国构建和谐社
会发展的方向。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在整个社
会体系中,人为因素无处不在,*、经济等各种关
系处理不当,就会给社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或给社
会发展埋下隐患,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计划经济时
代,偏离*八大精神,过重过多的强调阶级斗争,
给中国留下惨痛的教训。改革开放,*强调让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的人带动后富的人一
起奔小康。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开始更好地尊重
规律,但人为因素更不可忽略。*构建和谐社会,
为了解决地区之间*过大的差异,在西南地区设
立重庆直辖市,东北营建了大连城市;减免学杂费;
进行医疗改革,努力加入国际社会等等,针对众多不
和谐的地方,统筹解决,全方位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距离和谐社会建成的路程还有很远,*
差距仍然很大,官僚*仍很严重……这些都需要
决策者多方借鉴,群策群力,持之以恒。
广大社会民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
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如方永刚教授所解释
的“和谐”的“谐”字,是大家都来发表意见,也就是说
大家都有说话的权力,有真正的言论自由,这样才可
以到达真正的民主;诚信友爱,也更需要我们广大的
民众来体现,前几年,我们曾对社会上是否缺少诚信
进行过讨论,如今,社会上仍旧需要诚信,**
需要诚信,商场上需要诚信,与人交往需要诚信,等
等。诚信友爱的存在,确实能使我们的社会安定有
序。面对曾经的和仍旧存在的破坏性发展,*提
出可持续发展,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人要与自然和
谐。而这一切的和谐发展,都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
者的投入,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者提高个体素质。
一个拥有高素质民众的国家往往会是一个充满和谐
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思想文化上的争鸣。儒家思
想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而时至今日早已寿终正
寝,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其在思想文化上推行*
所导致的。儒家思想曾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里的一
支,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后,体
现出了文化*上的霸道,在整个传统社会里占居
了统治地位。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
不遗余力地对异己思想文化进行了打击,比如,李贽
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对儒学形成冲击,他
《答耿中丞》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得取给
于孔子而后是也,若必待取是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
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是一种不同于自己的思想
文化,对此儒家思想不是躬身自省,力图改进,而是
对李贽其人其书进行了残酷的*和毁坏。这种维
护封建正统思想的做法在清代《四库全书总目》之中
也有很强地暴露。儒家文化在社会上推行思想文化
的一元性,必然导致它从历史舞台的退出。现今,我
们构建和谐社会就要真正做到从思想文化上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声音的存在,尤其是能促进
社会生产力的先进之音的融入,才能促进社会的发
展,进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卷129)[M].北京:中
华书局,1959:3256.
[2]*.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5-06-27.
参考资料:论个体素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郭合芹、聂明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