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07 23: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5:10
语出鲁迅的《灯下漫笔》:作者精辟的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百姓的生活实质-----乱世时,想做奴隶都做不成,“宁做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在乱世,百姓的生活比猪狗都不如;治世(天下太平)时,百姓生活相对安定,但实质仍然是奴隶。
作者通过“同化”“生活美”等实例,指明中国人民历史地位形成原因是“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礼教纲常’”。作者认为这种文化培养着中国人民的忍辱,苟安,压制的社会性格。
由于这种文化在古代中国获得长期广泛认同,给人民带来畸形的满足感:“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
作者比喻:“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由此,作者认为:在中国社会文明中,有人能“到了已有赴宴的资格的现在,而还替我们诅咒中国的现状者,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
表达出作者批判封建文化,希望青年摆脱这种文化束缚,抛弃这种文化的想法。
创作背景
篇文章创作于一九二五年,最初分两次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五月一日、二十二日《莽原》周刊第二期和第五期。
《灯下漫笔》是《春末闲谈》的姊妹篇,出自杂文集《坟》。既曰漫笔,就说明文章结构自由灵活,先从具体的事件产生感想,引入本题,然后抓住论题,联想广泛,引用丰富,层层剥笋,由表及里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笔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家和教育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灯下漫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5:10
语出鲁迅的《灯下漫笔》:作者精辟的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普通民众的真实状况:战乱年代,想做奴隶都做不成,太平盛世只是暂时成为奴隶。
鲁迅先生在这里对中国历史上的作乱人物(例如张献忠)进行了沉痛而尖锐的批判,指出,就其本质而言 ,都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
这一论断发人深省,实是讽刺当时现实,还是循环在这两个时代的阴影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实际上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鲁迅用讽刺的手法,号召青年创造出一个走出了“一治一乱”历史循环怪圈,迈向民主与自由的时代;一个全新的时代。
扩展资料: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把古代历史上升到普遍的社会现象,揭示了中国人易于满足的奴化状态(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以及造成这种心态的社会根源(一种暴力)。
百姓就希望来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以走上奴隶的轨道。
鲁迅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百姓做不成奴隶的力争做奴隶,只要有奴隶可做,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尖锐指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灯下漫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5:10
这个出自《灯下漫笔》吧,我们选修学过。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5:11
语出鲁迅的《灯下漫笔》:作者精辟的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百姓的生活实质-----乱世时,想做奴隶都做不成,“宁做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在乱世,百姓的生活比猪狗都不如;治世(天下太平)时,百姓生活相对安定,但实质仍然是奴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5:12
自己看《灯下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