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留守儿童上一堂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3: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4 09:49
为留守儿童打开一扇天窗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点滴思考
【内容摘要】在农村,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随之凸显。不难想象,因为留守儿童出现的一系列现象,不得不使学校为之担负起重要的教育责任。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该从何处入手?该如何对留守儿童实施有效教育,为留守儿童打开一扇天窗?笔者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做点滴的思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对策
《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留守”一词:皇帝离开京城,命大臣驻守,叫做留守;或者部队、机关、团体等离开原驻地时留下少数人在原驻地担任守卫、联系等工作。然而,近年来,“留守”一词却频繁使用在“儿童”身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为了驻守在家乡的孩子,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3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笔者原来曾经在一所农村镇校任教多年,曾对班级孩子做过一项调查:一至六年级,双方父母均在家照顾孩子起居生活的,约占班级人数的16.7%;父母一方在家的约占33.3%;父母长年不在家而跟随亲戚的约占33.3%;孤身一人、“自生自灭”的(五六年级时),或是跟随着正在读初中的哥哥姐姐的约占4.2%;住校的孩子占8.3%;其中父母离异或者关系长期不和、或父母一方失踪、或父母一方病逝的占14.6%。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数据!全班48位孩子,只有8位孩子的父母常年陪伴左右!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孩子的心灵长期出于缺失父母之爱的状态之下,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笔者任教班级因多数属于留守儿童,曾做过仔细研究,问题彰显严重。
1、诚信的缺失——他的谎言该如何去揭穿?
浩是三年级时来到笔者任教的班级的。父亲长年在外,母亲照顾着浩的同时,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外婆。浩刚来班级时,我就已经被浩的伶牙俐齿折服了。他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强,不多久,班级的很多男孩子就已经成为他的“手下败将”。俗语说,望子成龙。他母亲也不例外。因为父亲不在,教育浩的任务就落在母亲那柔弱的肩膀上。然而,不多久,我便听到了一些关于浩的消息:他经常出入于老街的游戏厅中,网吧里。这可急坏了我——玩物丧志啊!可我问他时,他总能堂而皇之地为自己开脱,让人找不出一丝的反驳余地。难道,只有亲自截到他,才能让他心服口服?
留守儿童中,诚信感的缺失,是一大问题。孩子为何利用谎言为自己辩解,家庭教育的盲目性是其中的罪魁祸首——浩的妈妈因为担心浩与一些问题孩子“同流合污”,双休日和中午、下午时间几乎不让浩外出。孩子的逆反心理如弹簧一般,母亲管得越严,产生的负面效果越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于是,孩子便利用各种谎言来取得母亲的信任,却又不想让母亲得知*,只好再用谎言为自己开脱。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尤其是父母一方在家的孩子,原本已经不能得到完整的爱,加之家庭教育的单一、暴力,孩子的性情逐渐变得好说谎,这是他们保护自己的其中一种手段。
2、交往能力的缺失——让同学如何和你交朋友?
杰是班级里最让人头疼的孩子之一。一二年级时,他的父亲在外打工,到了三年级,家庭战争开始爆发,母亲一气之下一走了之,杳无音讯。跟着父亲的他,没有了生活规律,父亲常常一天给杰十元钱——这就是伟一天的生活费用了。渐渐的,关于杰的“告状”一而再再而三地传入我的耳中,更让人揪心的是,什么时候,他开始喜欢攻击别人了,事发之后,他还总是摆出一副理直气壮、不可一世的样子。不仅如此,他还有为自己开脱的绝招,总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自己落得个自在,可同学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敬而远之。这样一来,在班级里愿意和他交朋友的人越来越少,他成为了“海中孤岛”,遇到困难也显得孤立无助。
爱攻击别人,恰恰是杰想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的确,失去了母爱,父爱却又如此虚无飘渺,这一切,激发他心底那根最脆弱的神经,他要保护自己!于是,逞强便成了他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和孩子的交往便成了一个大难题。
这样的例子还不少。在留守儿童这浩浩荡荡的大军之中,有很多一夜之间失去父母一方或者因家庭不和父母一方离家出走的孩子,突然变得孤僻,好强,不善交际,成为孩子眼中的“另类分子”。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教育,后果不堪设想!
3、责任感的缺失——电子游戏何时休?
和杰一样,伟有着一位离家出走的妈妈和一位意志消沉的爸爸。爸爸是个工匠,早出晚归是他的生活规律。可如此一来,伟就成了三不管人员。没有了约束了他,便“如鱼得水”般乐和起来。爸爸早上给他的生活费用,除去一天的生活费,剩余的钱几乎全都流入了他租住的家附近的电子游戏厅里。任凭我多次劝导,他却总是一副“死猪不怕烫”的样子。更让人恼怒的是,他完全失去了责任感,班级里的一些该分担的不分担不说,还屡教不改,一到放学,就情不自禁地进入游戏厅,进行着在他眼里是一种发泄手段的游戏。
其实,这样的孩子的内心世界里,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在他们脆弱的心里,大人们的蜚短流长让他们失去了安全的重心,加之父母对他管理的不负责任,难免让孩子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再者,电子游戏中,有孩子宣泄的对象与砝码,生活中的苦闷,能够在忘我的游戏世界中一扫而光,想彻底摆脱游戏的魔力,也难怪成为教育中的难题了。
4、学业进取心的缺失——如何才能让你重回校园?
亮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孩子。说他特殊,是因为他是辗转了很多学校才来到我的班级的。据说在县城全寄宿学校就读一年级时,就曾越过大门,连夜走路逃回老家。三年级时,他是班里唯一一个只认识自己名字的人。尽管成绩非常糟糕,但任课老师却并没有放弃他,而是想方设法让他感受学习的乐趣,感受同学之间的温情。然而,好景不长。四年级时,他的父母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读初中的姐姐和年迈的奶奶。于是,半年时间没有动静的他,开始慢慢地“复苏”了。先是利用放学时间到附近的砖窑赚钱,然后再利用这笔钱和大人们玩起了*游戏。再后来,就开始逃学了,由起初的谎称自己感冒而不来上学,到后来的不来上课也不请假,再到后来就干脆连人影也见不着。为了此事,笔者去他家不下十来次,打电话不下几十个。
然而,班级里学业差强人意的又何止亮一个!学校和家庭原本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同盟军。然而,当年迈的爷爷奶奶、不谙世事的哥哥姐姐带着柔弱稚嫩的弟弟妹妹时,教育的严重缺失便凸显出来。没有了家庭的有效配合,学业教育便孤立无援,一些学习能力较好的则罢,当一些孩子难于赶上时,便渐渐落伍,常常会有一种挫败感,长此下去,学业进取心便逐步缺失。
如此种种,不一而终。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教师教育字典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的角色似乎就有了她独有的价值与重量。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所承担的责任也随之加重。那么,教师该如何为留守儿童打开一扇天窗,让留守孩子感受教育的美丽,体验教师不一样的爱呢?
1、让耐心串起孩子感动的风帆。
浩又撒谎了。他这次是和杨一起去的网吧,在去学校的路上被我撞了个正着。看到他们俩在一起,我便多了一个心眼:“你们怎么会在一起呢?”杨支吾着还在犹豫该怎么说,浩就已经接过话茬:“我们俩中午在一起背书。”他脸不红心不跳,这是一直以来的“优势”——撒谎从来都不脸红。我将信将疑,但不好表露我的疑心,便只好作罢。过后,我单独请出杨,果然不出我所料,他们俩中午就在网吧的游戏角色里“厮杀”得天昏地暗。没有记错的话,我已经第八次想听到浩对我说真话了——那都是其他学生亲眼所见他玩游戏之后我的念想。我不想就这样揪出来,而是想让他自己感受到游戏的“丧志威力”和老师对他的关心和耐心,再得以“浪子回头”。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总会苦口婆心地一番游说,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故伎重演,是该放弃?还是让他在班级里“身败名裂”?我这样想。但我不敢也不会这样做——我看到了他母亲对他的殷切期望,看到了他那常年卧病在床的外婆!
我选择了一次又一次家访,选择了一次又一次和浩的母亲沟通。不记不清楚有多少次,迎着烈日,迎着寒风,骑着电动车驰骋在乡间的小路上——那是一条通往希望的路。在他那昏暗却如此干净的房子里,我的话语细腻而轻盈,不知道给了母亲多少的希望,也不清楚多少次充满幻想地离开了他的家。因为我始终相信,他一定为我感动,而彻底离开网络游戏的。为他带去一本《青少年犯罪》的书,成为他翻天覆地的转折。
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感谢朱老师!没有她,我也许到现在还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是她一次次地耐心教导,让我彻悟。当她拿着那本《青少年犯罪》那本书给我看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将来要走的道路——如果我再继续沉寂下去的话。”
是啊,孩子是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我们有理由放弃吗?当一个孩子沉迷失我的境界中时,他需要老师的耐心帮助。也许,正是您的无数次的重复,让孩子打开了心窗,让阳光进来……
2、让爱心留住孩子心里的念想。
走进伟的家,已经华灯初上。让我意外却又意料之中的是,伟并不在家。他爸爸从昏暗的房间里探出头时,根本不知道伟身在何处。“这父亲也当到家了!”我心里想。我说:“会不会在电子厅里?”“不可能吧?”他的父亲愣了一下。我笑了笑,便请同来的小张去电子厅里看看。不一会儿,伟便耷拉着脑袋回来了。也许,他知道下面会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吧?果然,他的父亲怒气冲天,眼看着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我急忙请他父亲息怒,可他父亲还是愤怒地看着伟。伟低着头,啜泣着,啜泣声里,似乎多了些哀怨——那是对父亲的哀怨,对离家出走的母亲的哀怨。我的心一紧,轻轻地拍了拍了他的背:“晚上吃过了吗?”“吃过了,吃的面条。”说着,眼泪便吧嗒吧嗒地掉下来。是啊,他已经好些天没有和父亲真正地吃过一顿饭了……
走出他的家门,我发现,我全然忘记了今天晚上来的目的——他沉迷于电子游戏,不完成作业不说,还和教师对抗!可我,真的是“忘记”了吗?不。当看到他跟着小张回家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决定,决不提此事!因为,他此时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教师轻而易举就能付出的——关怀!
我到现在还在庆幸那个夜晚的决定。之后,他再也没有步入电子游戏厅一步,他还自诩说:“老师,我的控制力是独一无二的!”我喜欢他这样的自诩。再往后,为了便于管理,他的爸爸彻底将他交给了学校——他成了一个住校的孩子;又过了一个学期,我把他介绍给校排球队,他成了出色的排球队员,为学校夺得文成县小学男子组排球冠军立下汗马功劳!现在,他已经成了少体校初一学生。
有人说,爱学生不难,难的是你去爱一个非常让你头疼的孩子。但是,作为教师,爱什么样的学生应该去选择吗?有时候,往往去爱一个让你头疼的孩子,更让人体会到作为教师的责任感与成就感。那种平凡的力量,或许对于一个身陷囹囫的孩子来说,却是莫大的荣耀!
3、让信心激起孩子学习的*。
亮成绩不好,这是众人皆知的。在我校开学初的插班考试,愣是考出了有史以来的最差成绩:双科0分。不仅如此,班上的同学还他的品德会给班级带来负面影响——他曾经是那么不可救,几乎坏孩子会干的事没有一件是他不会的。面对孩子们的担忧,我在班级里不失时机地说:“你们不知道,老师在监考插班生考试时,发现亮可认真了!他虽然不会做题,可是从他那双紧锁的眉头我就敢断定,亮是非常想自己学好的!亮,老师说得对吗?”亮使劲地点点头。“还有一点,特别令我感动。他明知自己不可能得高分,可是,他却坚持到最后!我相信,只要他想学好,就一定能够成功的!如果再加上你们的帮助,相信他会进步得更快!”再看亮,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里闪现出的不只是幸福!同学们对他的态度从怀疑到欣赏,从拒绝到接受,让我感到欣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就是要把孩子们的优点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高明的老师善于抓住孩子的亮点进行教育。而亮的亮点便是:有着一颗上进的心。这从他对待考试的态度就可以明了。
他的识字量少得可怜——他只认识自己的名字。我写下了我的名字,我教他读后,让他大胆地叫出我的名字。他笑了,笑得很灿烂。再看他的拼音情况,也在我的意料之内:一概不通。于是,一个星期后,班级里便多了一支队伍,专门帮助亮学拼音识字。同学们对他的要求不高,从他认识的伙伴的名字开始。只几天时间,亮就认识了大半同学的名字!这一结果,让同学们欢欣不已!
对于优生来说,一天认识几十乃至上百个生字不是难题。然而,面对学困生来说,尤其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亮,多认识一个字就意味着多一份艰辛。在学习中,降低难度,让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既能保护他的自信心,又能让他体验成功的快感,学习的乐趣便逐渐在他心中扎根。一个孩子,如果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他还会有心思干其他“坏事”吗?
信心能激励一个人向上。这话一点不假。没有父母科学的配合方式,教师的鼓励与帮助就更显得难能可贵。给留守孩子信心,一定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的!
4、让坦诚亮起孩子美丽的翅膀。
“谁愿意和杰同桌?”班会课上,森强烈要求不和杰同桌,正好,我也想给他们换一换。但我真没想到,为了能够找一个和杰同桌的同学,居然用上了这一招。更没想到的是,此话一出,几乎大半的同学都马上正襟危坐,好像担心自己被“点”到了似的。杰一看如此情况,毫不犹豫地大声说:“没关系,我愿意一个人一桌!”他的话音一落,朱马上举手:“我愿意和他同桌!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看来,杰的霸道,逞能在这个时候就充分展露其“威力”了——同学们都怕他。尤其是女孩子,如果跟他坐在一起,简直就是“引火烧身”,办公室里一定会成为女生状告杰的公堂的。至于男孩子,虽然能够和他相当,但是,按照他的个性,也很难跟男生和平共处。这不,森和他同桌的日子,我自以为为他找到最好的学习搭档了,可是两个多月后,森还是强烈建议我给他换座位。对于这样一个很有攻击力的同学来说,尤其是自从他担任班上的纪律委员后,很少同学愿意和他在一起了。因为,两者冲突,受伤害的往往是跟他对立的那个人。无数次的交流,他已经改变了许多。虽然不会如从前难般任性,但有时那暴躁的脾性还是让人感怀万千——谁叫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呢?我很多时候宁愿相信他的个性是为保护自己而施展的,因为他实在不愿意别人伤害他,所以只好自己努力扮强,让同学对他“望而生畏”。
班会结束后,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坐在我的对面,杰不再像从前那样邋遢与玩世不恭。对我直截了当的问话,更不会用那种简单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坦诚与率真几乎让我刮目相看:
“同学们不愿意跟你坐在一起,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我想可能是我在管他们做眼保健操的时候,太凶了一些,他们有点怕我。其实,有很多事情我都是无意的……”
之后的谈话,全部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我对他遭受如此“待遇”也做了一番分析,他明确地告诉我,他只同意我一半的观点,那就是我所说的他极力扮强,是因为不想同学欺负他,完全不是出于本因。他的无意行为,让学生感觉到一些本能的抗拒,可能是他骨子里透露出的东西,让人很难“靠近”他。
这点我完全相信。
对于他,我已经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像朋友一样地聊天了。我对他今后的担忧,他却调侃了之:“老师,这点你放心,我的控制能力是很强的!”突然让我想到了伟——他不正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吗?
杰是一个“问题学生”,几乎教过他的老师都这么认为。因为他的固执,他的偏激,他的狂傲……但是,今天,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已经长大了,逐步理性了。
有时候,面的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妨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担忧,此时的他,会将你视为同盟军。有时候,坦诚的心胸更如一盏明灯,将照亮未来路。彼此坦诚,削却了很多杂念,亮起的,是孩子那对美丽的翅膀!
文章至此,留守儿童的教育话题还远远没有结束。本文阐述的,只是笔者在农村任教多年来的点滴心得体会,所截取的,也只是留守儿童中的典型代表。留守儿童作为农村教育对象中的大多数,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付出与配合的还有很多。但,教师一定是教育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员。让我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孩子留守儿童打开一扇扇天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