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0:33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08 09:01
1、《儒林外史》多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锋利的讽刺。同时,《儒林外史》多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揭露了古代读书人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的不同形貌,对古代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2、《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3、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3:57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其讽刺艺术手法主要表现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编织戏剧性的情节,运用人物语言描写和夸张、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以达到讽刺效果.
广泛强烈的艺术对比 吴敬梓采用广泛而又强烈的艺术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成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最显著的特色.他在刻画人物时,常常并不直接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意,引导读者一道去爱其所爱,憎其所憎.王冕、虞育德、杜少卿、庄绍光等是作者理想中“振兴世教”的人物,其中王冕在第一回出现,成为衡量全书人物的尺度,力求达到“敷陈大义”和“隐括全文”的目的.王冕属正面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与主张.
真切传神的细节描写 吴敬梓通过真切而又传神的细节描写,揭示各种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独特的行动,反映各类社会矛盾,构成《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另一特色.读过《儒林外史》的人,谁也不会忘记马二先生和王玉辉这两个人物.马二先生心地善良,慷慨疏财、仗义扶危是他性格的主要方面,同时他也有迂腐的缺点,在游西湖的过程,表现得十分清楚.
利用艺术夸张,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我们知道,夸张是为了增强效果采取的放大手法,其本质是形象的强化.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巴掌,再也回不过手指来,都是寓讽刺于夸张之中,这些高度的夸张突出了本质.范进对名利的潜心追求把命运押在科举业上,若痴若狂的精神状态;胡屠户的势利、迷信、愚蠢都是人物性格的本质.作者把这些真实本质的东西通过变形、夸张,成倍的夸大,使其原形毕露.这样就达到意趣横生,讽刺之光四射,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起着深刻批判作用.
清新生动的文学语言 吴敬梓用清新而又生动的文学语言,幽默而又带着冷嘲热讽的笔调,表达他的思想感情和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使《儒林外史》在语言运用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就.全书的语言是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同时也非常准确、凝练、并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进行艺木创造.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3:58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它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
有人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3:58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3:59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20 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