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0: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06:10
这次来台北,落地后发了条朋友圈,说就是想吃台北的牛肉面了,所以又来了。其实并不全是玩笑话,因为台湾的牛肉面真的好吃。
我记得几年前第一次到台北时,看到满大街的牛肉面馆,很是惊奇。因为印象里台湾盛产水稻,吃米粉、?条比较多,面食吃得少;而且最初在台湾,牛是作为生产力的,并不会杀了来吃肉。所以还特地探究了下台湾牛肉面的源起,不过也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可能是*来台后,生活在眷村的外省人将各地口味混合,催生出的一种饮食文化吧。
台湾现有的牛肉面种类繁多,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汤底,不过最普遍的就是川味红烧牛肉面和清炖牛肉面了。台湾史学家逯耀东先生曾一连写了三篇关于牛肉面的文章,在《再谈牛肉面》里谈到了他对于台湾川味牛肉面起源的看法:
“郫县豆瓣酱是调制川味必备之物,红烧牛肉面不在川味小吃之列,川味小吃中有小碗红汤牛肉一种。其制法将大块牛肉入沸水锅汆去血水后,人旺火锅中煮沸,再用文火煮至将熟,捞起改刀,然后将郫县豆瓣剁茸,入油锅煸酥去其渣成红油,以清溪花椒与八角等捆成香料包,与葱姜入牛肉汤锅中,微火慢熬而成,其汤色泽红亮,麻辣滚烫,浓郁鲜香。”
台湾的川味牛肉面或缘此而来,只是内加番茄,当年大同川菜的牛尾汤,红艳诱人,即如此做法。
我吃过的几家台湾面馆,虽然口味不一,但大抵有几点相同,牛肉块大料足,软硬适度,汤头浓郁,每次都会把汤底喝完才算满足,是*难得吃到的好味道。
关于牛肉面馆的选择,最初因为人生地不熟,就拿一本舒国治的《台北小吃札记》按图索骥,第一站是永康街有名的鼎泰丰。这家店原本做小笼包起家,在*也有分店,但总觉得还是台北的正宗。缺点是永远要等位,即使到下午去也是人满为患,等着叫号的队伍几乎要延伸到捷运东门站前,不过这也阻挡不了来自大家南北的饕餮之胃。鼎泰丰的服务一流,一个人去吃也不会受到白眼,通常我会点一份4个的小笼包,外加一晚红烧牛肉面,正餐下来大概合人民币七八十块,不便宜,去那吃更像是为了其中的某种仪式。
沿着永康街往下走,经过路边林立的各色小店,在街角处还有一家有名的“永康街牛肉面”,他们家主打的是番茄味牛肉面,味道不错,但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感觉店家做的也不是很精心,如果碰巧在永康街赶上饭点,倒不妨去尝试一下,因为台湾的小吃店通常都可以经营3年以上,不像北京那样频繁易主,所以质量终归还是有保证的。
说到这儿,还是想提一下永康街,这本来是梁文道推荐的一条台北很文艺的街巷,但是这几年我却越发不喜欢,游客越来越多,跟北京南锣鼓巷或是国内任何一条景点商业街都很像,尤其是这次在台北,在鼎泰丰门口等位时,耳边充斥着汉文、日文却听不到一句中文时,我知道,或许到了跟鼎泰丰彻底告别的时刻了。
随着来台湾的次数增多,如今的旅行基本已经抛开了各种旅游指南,而尽可能地贴近当地人的生活步调,只是因为所住的民宿厨房未开放,加上台湾小吃实在太丰富,半数以上台北人都是外食族,因此每到饭点还是要四处觅食。好在台北三五步即是一家饭馆,只恨自己呆的时间不够长,胃不够大。就这样,到处发掘小吃也成了旅行中的一大乐趣,一些饭馆就是在这种因缘际会中走进了我的食谱。
比如位于吴兴街的林家药炖牛肉面馆,就是在临时决定去四四南村的路上发现的。老板据说是有名的林东芳牛肉面家的父亲,店面很小,也不是很齐整,放了几张桌子,有些散乱,像是新开没多久,但却有种暖暖的家庭氛围,好像不是为了做生意,就那么不经意地随手一开。牛肉用的是台湾本地牛,有劲道,但卤的不柴,牛筋爽滑,咬起来口感像果冻。去的时候有附近的客人在吃饭,头发花白的老板待客人吃完,恭敬地递上一张菜单,“好吃的话,带同事来哦。”有种古旧又老派的体面。
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心里演练了好多次等下他如果过来,我要说的台词。
然而,一桌又一桌的客人走了,他终究没有向我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