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弥珍.请以历史名人为例,说出他们的孝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2:13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0:54
一.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三 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0:55
一.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三 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0:55
二十四孝
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中国二十四孝
五、啮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异器 九、埋儿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二十四孝图(1-12)(12张) 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涤亲溺器
二十四孝图(13-24)(12张) 二十四、弃官寻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0:56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就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诠释二十四孝故事讲完,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孝文化的特点,搜寻人类世界和谐相处的文化基础:
孝文化的长久性:它起始于上古社会尧帝以前,因为尧帝选舜帝时,“孝”已经做为选择*人的主要标准。《虞舜圣君,大孝感天》讲的就是最早的一个孝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孝经》的传播,孝文化在我国逐渐成熟,汉朝更将孝文化推向顶峰。清朝编写的《百孝图说》更将孝的榜样具体化。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社会如何变化,孝文化在人类历史都留下了深深地印记。这证明孝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孝文化具有普遍性:从二十四孝人物看,孝无年龄大小之分,陆绩六岁怀橘孝母,老莱七十戏彩娱亲;孝无*之别,黄庭坚家有良田千顷,仍为母亲洗便器;蔡顺家无粮,拾葚养母,两人孝心一样;孝无社会地位高低之分,文帝尝药,董永卖身,一个是皇帝,一个是长工;孝无男女之别,唐氏乳母,郭巨埋儿;孝无生死之分,王裒纯孝闻雷泣墓,丁兰刻木视死如生。孝无慈恶之别,老母慈,儿子孝,曾参至孝*连心,后母恶,儿子也孝,闵子芦衣感化后娘;孝无远近之分,子路事亲百里负米,黄香九岁扇枕温衾;孝无形式之别,寿昌寻母弃官不仕,黔娄尝粪,孟宗哭竹。孝*力大小之分,杨香十四打虎救父,吴猛爱亲以身喂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00:57
卧冰求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