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12: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5:31
掘金——朱敏的山水艺术
文/麦安
不知道你是否想过,将山水画,当然是大幅的山水画作品,置于盛满清水的透明容器中品读。海上著名山水画家朱敏的作品,如果能有机会用这种方式让你感受,恐怕你没有办法不为之震惊感动!作为观者,笔者非常遗憾,我们观读朱敏的作品,只能在美术馆并不宽敞的展厅,即使我们仍然能够直观体验他黑金般纯透的笔墨,画面背后的神秘感和内在力量。但是那种自然造化与笔墨力量的极致融合,却是只能通过想象体验。
当然,朱敏的山水魅力是有一个漫长而固执的过程。如同许多艺术家,他也是从小就喜欢画画,甚至是痴迷。家长们都喜欢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然而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得不讲究天赋与缘分。很小的时候,朱敏唯一的爱好就是坐在苏州河边画桥和船只,不停地画,不厌其烦。初中,他顺利升入市三女中,那个时候叫第三中学,被学校的美术小组选中,开始跟随郭大敬老师学素描、风景写生、油画。他自己做了一个小油画箱,每周日到公园写生。这个阶段的学习,是为朱敏学习美术之启蒙。1973年,上海工艺美校第一届招生,朱敏升入该校木雕专业。工艺美校的基础课程内容广泛,包括素描、人物、山水、花鸟、速写等,朱敏得以受到系统地美术基础训练。更为幸运的是,该校非常注重体验生活,经常带学生到船厂、不对、山区、林场等地写生,养成了他师造化的习惯。同时,朱敏深深迷恋上山水画,沉浸于笔墨韵味之中。1976年,优秀的成绩让朱敏留在了工艺美校任教,一边授课,一边继续创作。
其后,他曾经尝试参加高考,但由于英语分数不够而未被录取,心中隐藏许多抑郁,只有在山水画中寻得安慰。 1981年,朱敏被学校派往浙江美院进修。在浙江美院进修的两年中,他的指导老师童中焘老先生对他特别赞赏,在他的亲自指导下,朱敏临摹了大量的经典山水作品,尤其重视宋元山水。童老先生经常亲笔示范,教授其用笔用墨的方法。同时,朱敏幸运地得到了陆俨少老先生的亲自指导,并有机会观看陆老创作,感受大师风范。陆老对书法、笔墨以及画外功夫的强调给朱敏很大的启示。在陆老开列的长长的书单中,不仅仅有画史画论,更有类如《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等看似与山水画毫无关系实则在增进画人创作功底的古典著作。每一本书朱敏都会认真研读,这样的学习态度让他受益匪浅。浙江美院的黄宾虹积墨传统则成为朱敏创作的直接范例,他很好地继承了黄宾虹的笔墨气势以及将自然与山水画融合的方式,藉此逐渐形成继黄氏的乌金山水相通的黑金山水。此外,朱敏亦是一丝不苟地践行浙江美院注重师造化的传统——1981年至1988年间,他几乎踏遍大半个中国,坚持写生、创作。由于朱敏拥有如此坚实的学院派学习经历,加之他对山水的理解透彻深入,他逐渐走入山水之境。
“85新潮”给每一位中国画人带来很大冲击,朱敏亦不例外。在浙江美院进修期间,他昔日同窗谷文达正攻读中国画研究生,二人经常结伴去观摩陆老创作。谷文达的抽象水墨同样也影响了朱敏的山水创作。不难看出,朱敏的山水体现的不仅仅是传统笔墨韵味,更多的是一种心境表达。他受到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影响很大,而且这种影响并不流于色彩等表面,而是内化为创作的意念。我们从朱敏作品画面上感受到的无形张力与神秘性,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将超现实与传统山水精神巧妙融汇。当前,很多艺术家的当代性是建立在图式、色彩等视觉冲击上,而内在的艺术表达需要则甚为罕见。朱敏的山水所体现的当代性,则是其艺术发展的内在要求。
2001年,朱敏选入上海中国画院第一届高研班。这在朱敏的艺术历程中非常珍贵。画院名师辈出,有着最为优秀的艺术家,其艺术传统更是给刚刚加入画院的朱敏很好的创作机会。画院结合重大事件,组织画家体验生活,创作大型作品。他的代表作之一《曾经沧海》获得上海建党80周年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画院的艺术家们整整2个月深入甘肃太行山体验生活,返沪后朱敏历时4个月,创作了尺幅达360cm*240cm的《往事不如烟》。朱敏的山水抽象意味更为浓厚,但又不失传统山水精神。在形式的探索上,他注重体现墨色的透与纯,图式的叠加美与浑厚华滋;而思想上,他则关注内心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包括年轻时高考失利时对前程的焦虑、失恋时的悲哀伤痛,甚至是面对日渐繁华浮躁世界的感慨等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不同带着不同情感品读朱敏的黑金山水,会有着不同感受!即使我们没有机会完整欣赏朱敏作品,但也幸运地看到了黄氏以来山水气韵的传承之光。那么,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朱敏的艺术探索是掘金,莫若说是观者掘金之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