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的认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4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2 13:05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师生之间进行交往而产生的相互认知的、情感的关系,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发展、变化。这种关系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教育过程的一个因素,因此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有助于我们搞好班主任工作,更有助于我们搞好教学工作,真正做到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老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
一、影响师生关系因素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等,把教师凌驾于学生头上,以教育者自居,以严格要求为借口,以训斥、羞辱、打低分数、向家长告状、甚至罚站、罚款等手段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可能大多数情况是出于好意)。在这种情形下形成的这种师生关系对当今的教育工作十分不利,它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极容易被伤害,以致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这种师生关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喜欢学习,不勤奋学习,而且有时还会在师生之间之间形成很多矛盾和冲突。其实师生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只不过由于教师的职业特点、劳动特点、文化素质,决定了比其它人际关系更加复杂、更加频繁,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受到一定*、经济、文化的制约,受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因此不同的社会制度产生不同的师生关系。比如:封建社会强调等级,师生关系表现为师道尊严,而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人人平等和民主自由,师生关系就表现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体现了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交往,而是在特定要求和环境下的交往,教师要通过这种交往把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点、劳动技能等传递给学生,还要通过大量的语言、接触、交流等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使学生有良好学习、生活和成长的气氛与环境。由此可见,师生关系除了受到社会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受到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参加教育活动的双方的影响。实质上,我们知道,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参加教育活动双方都是有血有肉的各具特点具有丰富感情的人,因而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感情必然发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师生感情双向的交互作用中,起主导作用的无疑是教师。所以究竟形成何种师生关系,教师有更大的责任,起更重要的作用。
二、形成的正确师生关系
在当今社会日益文明与进步、学生个性日益突出,那么怎么才能形成正确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在形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在处理师生的关系过程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诚信。与学生交流时应遵守诺言,与学生交流时应开诚布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说话算数,也就是说“言必行,行必果”。比如说承诺了学生进行春游或组织集体活动,就不能因为麻烦或要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等原因而给“忘了”。还有如果老师犯了错误(如迟到了,)就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请学生原谅。我想,这样非但不会让学生感到“*”,而且会因为老师的坦诚而原谅他。此外对于班费的管理、评先评优都要进行公布,给学生讲清“内幕”,只有坚持诚信,才能使学生信服。
二是平等。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的对待学生,平等的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老师以长者自居,在学生面前摆出高人一头、盛气凌人的架势,学生必然敬而远之。比如搞劳动卫生,老师不能光安排学生搞,自己在一旁指手画脚,尽可能的自己亲自带着搞,这样一方面启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下子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觉得老师放得下架子,平易近人,那么搞劳动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此外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学习好,就放松对他们其它方面的要求,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学习落后,就认定他们什么都不行。
三是爱心。如果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实意,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喜学生之所喜,忧学生之所忧,时刻关爱学生,多宽容一些,用你的“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对待学生,学生一旦接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挚爱之情,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依恋,喜欢,依赖等感情也会油然而生,并欣赏教师的所作所为,从而树立起老师的威望和信誉。一旦老师的威信树在学生心中后,学生看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是美好的,此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有一种和谐的纽带,将双方牢牢扣在一起。老师的期望很容易就变成学生行为的方向,而学生的任何行为反馈给老师,老师又用爱心和宽容去对待,对学生多了勉励和褒奖,少了训斥,学生就愈来愈对老师产生敬重。老师看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感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进一步增加责任感和爱心。要达到这种境界,关键在于老师素质的提高,因为这里除了爱心、宽容、还需要更多的无私奉献。
老师和学生之间既有“教”和“学”的公务关系,也有朋友、同志式的非公务关系。在交往过程是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一种权威式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保持与学生的亲近关系,建立起广泛的交往途径,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这就要求老师用“亦师亦友,和而不流”的态度去处之,用诚信换来学生的信服,用平等换来学生的交流,用爱心换来学生的敬重,“和”而成其友,“不流”而成其师,从而使师生交往充满友爱,充满促人奋发向上的教育因素,达到“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老师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2 13:05
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2 13:06
每个人的关系都不一样,我个人认为这是没有定义的,是要靠每个人不同的感识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