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慧?慧在哪里?如何接触到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41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14:21
【智慧】
智与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FROM:【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菩 提 树 下 的 启 示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觉悟成佛,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佛的话是说我们众生和佛没有两样,每一个众生都具有和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能力。佛离开了妄想执着,他本有的智慧能力全部显前,而我们天天打妄想,本来具有的智慧能力全部丧失掉了。所以要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能力,从理上讲很简单,只要离开妄想执着,就是现成的佛;可是从事上讲又很复杂,我们很久很久以来认假为真、把非我当真我、把不可得以为有所得,在妄想之中受尽了苦,养成了坚固的习气。所以离妄想又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的习气。
佛的话给了我们无上的启示、无上的勇气,学佛从什么地 方学起?就是从相信自己和佛一样具有无上的智慧和能力,然后先摸到开启自性光明灯的开关,打开一看,才发现有那么多的错误,下一个决心,把它修正过来。
所以说信佛第一是信自己,自性是佛,第二才是信佛,我们用佛无上甚深的经典来引发自性的经典,原来佛所说的经典在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
佛教八面观体会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部分,那就是:体、相、用。体就是本体;相是相貌、形象;用就是作用、功能。世上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体一定会显相,显出形象;只要显出形象一定会起作用。
体又分为二个部分,性体和质体。性体是空寂的,纯真无妄,是真空。虽是真空确能生万法,就是说真空之中能变化出种种物质,所以我们称它为“能变”。而质体却不能变出其它物质,它属于分析空,分析一下它就空了,了不可得。
比如我们人类,人的性体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这是本来就有的,不生不灭的,清净无染,它没有生灭相、也没有相续相。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个自性就是性体。又说:“本来无一物”。就是说本来是空寂的、没有任何污染。人的质体就是我们的身体,躯干四肢五脏六腑等等等等,分析一下就变成血肉皮毛,再分析一下电子粒子,再分析分析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属于分析空。因为它是由许许多多条件凑合而现的假象,是暂有的现象。
既然我们的性体是空寂的,何以我们看到的有善人、有恶人、有善相、有恶相呢?那就是我们清净心上起了一念疑情,这一念疑情就叫做“无明”。就有了“能见”、“所见”,我是能见,相是所见,于是人我是非,烦恼执着什么都有了。
性体空而无质,却能生万法,我们常说真空不空,是说它具有“能生”、“能变”的意义。而且只要有体一定会显相,心地善良就会就会显一个善的相,显了善相一定会起作用,起一个助人为乐的作用。心地丑恶就会就会显一个恶的相,显了恶相也一定会起作用,起一个损人利已的作用。比如H20,它有很多的相:水,冰、蒸汽。显“水”相可以洗衣服、洗菜;显“冰”相有冷冻和阻隔的作用;显“蒸汽”的相就可以蒸馒头、开火车。所以不管 H20显什么相,它的性体是不生不灭的,而它的相貌是变化不停的,而它的作用又是随它的相貌而产生的。
所以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体、相、用”三个方面来观察,比如我们这一生是人,如果我们贪心很重,来生就显一个饿鬼的相;如果我们谨守五戒十善,来生就显一个天人的相;如果我们嗔心重,杀生杀人,来生就显一个地狱道众生的相;如果我们愚痴,来生就显一个畜生的相;如果来生还想做人,那至少也得不杀生。
但是不管显什么相,我们的真心、自性不生不灭, 真心、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的、恒常无变、不增不减。但是我们每一生所显的相是变化无常的。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常说:性是真的,相是假的。因为“性体”没变,它能变一切相,它是“能变”。而“相”是变化无常、刹那生灭的,它是“所变”,是性体所变。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以会相是假的,就可以为所欲为。相虽然是假的,不要忘了,显相就会起作用。显一个天人的相有享受的作用,很快乐;而地狱的众生天天要受刑罚之苦,这刑罚是从哪来的,自性变现的,并不是有人专门为你设计的,是自然而然幻化出来的。
我们用“体相用”三个方面来观察宇宙,略略可以分清一些真伪、主伴、能变、所变。可见我们性体是多么重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它能生一切法。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是我对“体相用”三个字的一点体会,体会是否妥贴呢?不一定,不一定为什么要写呢?一呢是想锻炼锻炼;二呢可以和同修切磋切磋;三呢是想抛砖引玉;四呢是想遇上明师,还可以指点指点。下面再就“体相用”的“相”字的变化规律“因缘果”三个字再谈一点体会。
我们常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不到。其实这句老话真是说的很有道理,有因有缘有果,“因缘果”这又是三个方面,那么这个“因缘果”就是对“体相用”的“相”字的一个变化规律的一个探究,那就是现象发生的三个条件。
“因”是种子,就是习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含藏有十法界的习气,十法界就是一佛、二菩萨、三声闻、四缘觉、五天、六人、七修罗、八饿鬼、九地狱、十畜生。每一个人十法界的种子统统具足,种子具足就是因具足,十法界无论哪一界的果报都有可能,因为我们几乎什么因都造了,什么事都做了。而这个“因”要结成“果 ”就要看“缘”了。
平常我们说“因果”的时候,常常会忘记中间的一个“缘”字,其实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字,“因”要结“果”一定要通过“缘”,没有缘它是不会结果的。我们学了佛教,知道自己过去生中都造有恶因,恶因会结恶果,可是一定要有缘,如果没有缘,虽有恶因也结不了恶果。所以诸位从今天开始,你掌握了一个改变命运的诀窍,什么诀窍呢?是远离恶缘。
“缘”就是机会。缘有三种。第一种“所缘缘”(就是所缘之缘,所缘就是我们所希望的);第二种是“无间缘”(无间缘是你这个期望不能间断);第三种是“增上缘”(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是属于增上缘)。
总有人问我,因果报应是不是真的,从“相”上说它当然是真的,从“性”上说呢它又是梦幻之事,梦幻并不是等于真空,真空是一尘不染的,而梦幻是有苦乐之受,就象我们在梦中受到惊吓,梦虽然是假的,惊吓却起了真的作用,可能你吓出一身病,病虽然也是梦幻,但你得去受。所以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写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觉悟以后看一看,什么也没有。打个比方,我们凡夫就好比吃了*,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所以佛在《心经》上把实相告诉我们:“无智亦无得”。有时我想一想,这个*真的很可怕,“智”也没有,“得”也没有,那我们究竟有什么呢?可喜的是佛告诉我们:佛性是人人本具的,不生不灭。纵然现在有恶梦,努力一点,从这个恶梦中走出来,真的是很有希望。
最后再说“事、理”,事理是一切法的二个端点,我们刚刚开始学佛教,常常会有偏向,不是偏事,就是偏理,比如有人喜欢拜佛念佛,他从来不去想一想拜佛念佛的道理;而有人喜欢探索佛理,却不愿拜佛念佛。这个就是有了偏向,其实理事应该是一,而不是二。如果你喜欢拜佛念佛,那你也应该懂的拜佛念佛的道理;如果你懂得了佛理,你就应该把佛理落实于生活。这才叫理事圆融无碍。
“事”是现象,是力用,就是三分里面的相与用。相与用都是属于事,“理”就是体,还是三分里面的理体、事相、事用。《弥陀经》、《地藏经》都是从事上说的,你要从事上去体会经的义理。如果不知义理,那么读《弥陀经》、《地藏经》就象读神话小说。《金刚经》、《心经》是从理上说的,如果你不能应用到生活中去,那就变成空头理论,不能起作用。
“无理事不能通,不可滞事昧理”,虽然你事上肯干,但是你理不通,一有困难事上就通不过了。“无事理何所立,不可执理废事”。如果你事上不肯干,佛理懂的再多也是空头理论,一事无成的,该轮回还是轮回。所以执理废事是病,这个病比滞事昧理这个病还要严重,会堕落在恶取空。所以读经,要小心,不误解佛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千万不要误解如来真实义。要知道,事即是理,理即是事,事上见理,理上见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说:“佛法是一法,二法不是佛法 ”。
所以我们看事物要从“体、相、用、因、缘、果、事、理”,这八个方面来观察,只样就比较全面一点,少犯一点错误。如果少一面都可能看不到*,而被假相所迷惑。
【般若】
(人名)Prajn^a%,又曰般赖若。三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又】(术语)Prajn^a%,又作班若、波若、钵若、般罗若、钵剌若、钵罗枳娘、般赖若、波赖若、钵贤禳、波罗娘。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三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同八十四曰:‘般若名慧,波罗蜜,名到彼岸。’大乘义章十二曰:‘言般若者,此方名慧,于法观达,故称为慧。’往生论注下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法华义疏四曰:‘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慧琳音义十二曰:‘般罗若,正云钵罗枳娘,唐云慧或云智慧。’慧苑音义上曰:‘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智唯一名,谓之诺般,即是第十智度名也。’瑜伽伦记九曰:‘梵云般若,此名为慧,当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此名为智,当知第十度。’楞严经四曰:‘钵剌若。’慧琳音义四十七曰:‘钵罗贤禳,唐言智慧。’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般若】
法界次第云:秦言智慧,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阂,名为智慧。大论云:般若定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此生善,故不翻。此六度法,祖引经论以辨其相,共立五义。一,对治。善戒经云:谓悭、恶、嗔、怠、乱、痴,是所破之蔽。二,相生。善戒经云:谓舍家,持戒,遇辱须忍,忍已精进,精进已调五根,根调故知法界。又解深密经云:能为后后引发故,谓诸佛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戒故,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办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三,果报。善戒经云:富具色力寿安辩。又余经云:施报富,戒报善道,忍报端正,进报神通,禅报生天,智破烦恼。无著论云:有二种果,谓未来、现在。未来果者,檀得大福;尸罗得自身具足,谓释梵等;羼提得大伴助大眷属;毗黎耶得果报等不断绝;禅得生身不损坏;般若得诸根猛利,及多诸悦乐,于天*众中得自在等。现在果者,得一切信敬供养,及现法涅盘等。四,互摄者。弥勒颂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是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此檀摄六度也。又菩提资粮论云:既为菩萨母,亦为诸佛母,般若波罗蜜,是觉初资粮(觉是菩提,六度是菩提资粮,般若为初耳)。施、戒、忍、进、定,及此五之余,方便愿智力,皆由智度故,波罗蜜所摄,此乃般若摄于六度,初后既尔,中四例知。五,譬喻。华严云: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波罗蜜为乳母,尸罗波罗蜜为养母,忍波罗蜜为庄严具,勤波罗蜜为养育者,禅波罗蜜为浣濯人,善知识为教授师,一切菩提分为伴侣,一切善法为眷属,一切菩萨为兄弟,菩提心为家,如理修行为家法,诸地为家处,诸忍为家族,大愿为家教,满足诸行为顺家法,劝发大乘为绍家业,法水灌顶一生所系菩萨为王太子,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六分开者,六度通大小,十度唯在大。一往亦通藏通两教,以权立三智故。言十度者,于禅中有愿智力,故开愿度。有神通智,开出力度,根本定,守禅度名。般若中有道种智,开出方便度;有一切种智,开出智度;一切智,守本般若名。什曰:穷智之原故称度。梵音中有母义。
FROM:【翻译名义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14:21
智慧是对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而聪明才智只是看到表现,而没有看到事物的*。
要想获得真正的智慧,根本的智慧只有学佛修行,持戒得定开智慧,这个智慧是根本智,不是世智辨聪。
请看《认识佛教》。
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14:22
智是能断。慧是能解。
发现了真理而能当机立断分辨优劣而且能很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的事物,就是向着真理迈进的开始。因此才有掌握真理的可能。
智和慧都在我们的自性中,只有了悟了佛法而且依教奉行才能真正的运用这种智慧并掌握佛法的真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14:22
要一步步来,你也说了,先有智后有慧,首先要把智达到炉火纯清,自然就有了慧。比如,一个人并没有大的目标,只想把眼前的事做好,塌塌实实做事,本本份份做人,反而有了很大的成就,智和慧,都是学习和经历的长久积累,一切皆如此理。做人做事诸如此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1 14:23
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从老老实实的做人开始,有了定力就开智慧了。
修学方法或诵经、或持咒、或念佛,现在的人比较适合念佛这一个方法。总之是选择一个方法一门深入,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去修习。到时候功夫成熟自然水到渠成,智慧就现前了。净空老法师讲解的非常之好,包括入门、念佛的方法、讲解的经典等等,建议多多参考一下。
祝愿福慧双增,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