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1:0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11:42
提起万缘生,放下全无事作者:烈女的简爱所谓提起,意上心也,意在乎也,意惦记也。所谓放下,其意与提起相反。纷繁人世,我等皆俗客,提起是常态,放下则多为愿望,有时甚至是一种奢望。关系到自身的利益,真正能放下的,除了大部分出家的僧人,就是那些在地狱边走过一回,经历过大悲大痛对人生的得失有彻悟的人了。有人开玩笑说,有时候人很傻,生前为了蝇苟小利,争得头破血流,不可开交;什么“以义为利,义安则利”,全放到一边去。到了垂垂老矣,每次开追悼会送一次先上黄泉路者,便对物欲的需求下降一倍。所以,孔子早就说,“六十而耳顺”。这“顺”字,非人之禅悟之功,乃是人生台阶迈近高点时的情感体验。彼时,提起,一定如无径山风,来无影,去无踪吧?这世界,生存重要,学会生存的手段更重要。为了生存,万事皆提起,显然,无论是道义层面,还是能力层面,都是对自身的苛求。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与失永远充满矛盾。当年康熙教子,曾有句话,曰:“治心之要,首在克己”。这治心与克己正是约束自我,严于律己,不变成色胆包天,不养成贪得无厌之戒律。从小教之,使之明白,人心之不足,犹如蛇欲吞大象。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人们在安慰别人“要看得开!”这一方面是在劝慰,另一方面则是在引导,这也正是放下的做法,包袱之所以为包袱,是因为你不肯卸下!我生活的城市里,就有一位名人,千万家财,“不施予人”。最终,两脚一蹬,背着“这个人吝啬”的骂名,呜呼归西。所谓财产,只是女儿们(没儿子)享受的盛宴,所有名份,三年五载,已是过眼尘埃。所以说,提起与放下,实质上考验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把握能力,平衡能力。而这个度的把握,需要人生的历练。它是一门最难的人生艺术功课。绝非靠口头练练嘴皮子就行,也绝非一面见利忘义,一边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所能操弄。利益之事如此,感情之事如此,婚姻之事如此,命运之事同样如此。或许是,对提起与放下的态度迥异,造成了多姿多样的人世百态。同样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千差万别吧!追问说了这么多 到底是啥意思说了这么多 到底是啥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1 11:43
不认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