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48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7:15

课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教学设计:
1 学习方式: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
2 学习任务分析:
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4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 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
6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复习过渡
引入新知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建立模型
探索发现

归纳总结
得出新知

巩固运用
及其推广

反思小结

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

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
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
2 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
3 三个条件: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

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
作,验证。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
较,得出结论:
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
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
一定全等。

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
全等的判定。
(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
为40°、60°、80°,画出这
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
全等。
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
一下。
举例说明:如老师上课用的三
角尺与同学用的三角板三个角
分别对应 相等,但一个大一个
小,很显然不全等;再如同是
等边三角形,边长不等,两个
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

(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
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
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

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
边边”或“SSS”。

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实物演示:
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举例说明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类比着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四边形、五边性有无稳定性

图形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题组练习:
P140 2 ( 学生举反例说明)
3 ( 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推理过程。对一般学生要求口头表达理由,并能说明每一步的根据。)

教师带领,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

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

议一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受教师启发,从最少条件开始考虑,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想一想:
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画一画:
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做出三角形:
(1) 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
(2) 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
(3) 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30,一条边为3cm
剪一剪:
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
比一比:
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

学生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总结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自己举出实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那出准备好的硬纸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四边形、五边形不具稳定性。

学生练习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反思,归纳整理。

z+z平台演示

z+z平台演示,教师加以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合作。
经过对各种情况得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结论很显然只需学生想像即可,z+z平台辅助直观演示。

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

举例时,电脑辅助演示让学生感受反例的作用。

z+z平台播放三角形稳定性及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z+z平台显示题组练习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

再次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7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
(2)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
(3) “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以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8:33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
6
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
6
根小棒。
A
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
6
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
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
1
份,
2
份,
3
份,
4
份,
5
份,
6
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1
:平均分成
4
份不好分。


2
:平均分成
5
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
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你们的
4
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分析: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
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
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
、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
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
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
6
根小棒
平均分成
3
份,只有
1
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
6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
5
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
平均分成
4
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
4
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
2
根,其间的讨论一
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
,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
、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
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
B
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
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
B
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
“看哪位同学最快?”
,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
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20:08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1、让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3、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5、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6、使学生形成质疑问题、敢于提问的好习惯;
7、教会学生整理知识脉络,总结学习过程;
8、教会学生进行数学交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21:59

《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字、英语资源大全》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全免费资源,实时更新。建议收藏!

内容包括小学各年级语文、数字、英语等主课以及其他课程的各类学习资料、拓展资料和复习资料。可以在线查看,也可以免费下载,请关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这是真的黑米还是假的? 牡丹江市区好玩的地方 显卡问题,现在的显卡显存一般都为多少? 现在主流显存是多少?512M5年后会过时吗 主流家用电脑配置家用电脑买什么样配置比较好 现在的电脑显存一般是多少? 安顺万家领秀城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请问下面一道题怎么加标点 花园里 牡丹 月季 玫瑰 芍药 开得美丽极了... 是什么把大地打扮的这么漂亮呢 是雪呀 这两句话怎么写标点符号? 通州有那些私立高中啊 小学数学课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怎样分层教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hca-security考试有什么用 华为hcnp r&s考试一共有三门,是考一门收一门考试... 华为hcnp认证考试背题库可以过么 华为认证数据通信工程师!HCDP认证怎么样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怎么用双线桥表示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双线桥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中过氧化钠参加反应转移几...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用双线桥表示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电子转移 用双线桥法标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求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双线桥表示 为什么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双线桥很特... 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的双线桥怎么标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用双线桥表示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方程式怎么用双线桥表示? 过氧化钠和水反映的化学方程式的双线桥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用双线桥表示。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体现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有哪些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有哪些? 急求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及评价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怎样做到教学准备的分层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典型案例分析 速求啊 华为p30延时摄影怎么调速率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几点方法 iphone 延时摄影如何调速? 怎样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手机延时摄影怎么变正常的速度 手机延时摄影如何放慢 延时摄影怎么拍 怎么设置相机? 延时摄影15秒需要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