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8: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5:49
校园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扭曲城中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比较溺爱,大多都很自我。这些孩子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感觉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其中包括通过伤害对方身体甚至性命来发泄自身的愤怒。而在很多农村家庭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从而造成性格任性、随意、放纵,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一些小偷小摸、校园等。许多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依旧不足。虽然学校课堂中都有法律知识的教育,但很多学生并没有树立起法律意识。当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时,不少学生想不到寻求法律途径,只会通过“以暴制暴”的方法解决。目前我国的立法还不完善。现存法律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对校园的主体量刑比较宽松,使得凶者得不到惩戒,从而助长了施暴者的行为,甚至变本加厉。 1.校园产生的根源之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施暴的学生往往在贫困家庭、家庭、离异家庭、溺爱家庭、缺管家庭等环境中长大。一个不健康的成长环境容易导致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健全,他们缺少应有的榜样示范和关心爱护,缺少安全感,不知对错,养成了刁蛮专横、唯我独尊的习惯,从而形成“攻击性的人格”。为此他们往往采用去恃强凌弱,获得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借以释放心中的压抑感,也可以借此在同学中建立所谓的“威信”。 2.校园产生的根源之二:现行教育的“迷失” 在高中学校的教育中,由于高考的压力,一味地关注成绩,强调竞争与个人奋斗,却忽略了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爱,忽略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理。有些老师对待“问题学生”采取不理不睬、疏远隔离及言语讽刺等行为。这些举动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大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尊,轻则导致他们厌学,重则造成自闭抑郁的后果,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之自觉不自觉地站到老师和同学的对立面,极易造成他们成为校园的施暴者,让一些学生走上了施暴之路。所以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基本停留在“说起来相当重要,做起来可能次要,忙起来基本不要”的现状。 3.校园产生的根源之三:文化的泛滥 高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诸多好莱坞影视作品及网络游戏或者书籍中所宣扬的,助推了校园的激增。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是无所不能的。他们往往先好奇,再崇拜,然后去模仿,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默认了认为用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一时冲动,一时意气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严重伤害了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完成学业。有的学生性格发生变化,沉默寡言、孤僻古怪;有的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压力而自杀;有的学生对公平、公正的学校规章制度失去信心,扰乱正常社会生活秩序等。这种伤害对他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尽管我们一直在学校规章制度上强调是公平公正的,但如果这种校园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学校的作用,那么不但受害者本人会对学校失去信心,就连家长也会对学校失去信心。校园的存在和发生,使学生不得不挤出时间和精力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二、避免校园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与应对策略 1.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除了校园以外,社会也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重要环境。社会环境的状况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一个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原因之一。要减少校园里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需要净化社会环境,控制渲染、的社会诱因,极力减少外部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灵的污染伤害。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愉快生活和学习的乐园。 在校园内,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道德理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我校了如“* 中国情”经典诵读比赛、“最美石中人”演讲比赛、“德存细节、美在良习”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展示,达成育德的目的,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学校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经常对学生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处世经验和能力。 2.加强家校互通,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科学地管理教育学生 家长的参与是校园安全的支撑,家长要承担起预防校园的责任,切不可有孩子交到学校就一切不过问的心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应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远离游戏,不要沉迷于网络,注意安全。作为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平时也要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应付出更多关爱在孩子身上,避免产生自卑、孤僻性格。平日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也不能一味的说教,要采取启发和诱导的方法和孩子谈话,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地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使教育呈现一定的成效,不可只是嘴上说说,平时要以身作则,更不能放任不管。 教师在学校里就是学生的家长,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必须在理解、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师生、生生和谐的氛围。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应有所偏颇,也不应对学生无端加以指责,应采取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对有问题的学生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示人。 家长学校的紧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式。家长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协作者,应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保护孩子的安全成长,要切实认真履行监护责任,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 3.加强自我保护,弘扬正能量,学会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为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在突如其来的侵害和危险面前,必须学会如何冷静处置问题。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有时顺着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更安全,我们才可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当然,如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读书学习,提高自己自身的水平修养,哪有空闲去冲突去纠纷呢?曾有一个资料,让人很受,世界上犹太人年均读书76本,日本人年均读书40本,美国人年均读书19本,中国人年均读书4本,而在当今网络、微博等的冲击下,现在中国人平均的年阅读书籍还能不能达到4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也是十分重视学习的,有个谚语说得好:“数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当代中国社会,有待我们去弘扬正能量,师生共同提升我们的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品位和价值追求,彻底远离。 总之,校园问题已经成为当下值得重视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学校、家庭、社会要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使他们得以在和谐、平等、诚信、友善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起重视校园问题,让远离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