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林语堂名著《我这一生》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5: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1:07
[洗去浮躁,得沉静——季羡林《我这一生》读后感]
我对季羡林先生始终怀有敬畏,洗去浮躁,得沉静——季羡林《我这一生》读后感。
“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清新俊逸”、“沉郁顿挫”,清华4年苦读、北大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教经历,使这两种风范在他身上水*融。
买来季羡林先生的《我这一生》,放置案头,竟不敢即刻就读。我怕---怕被揭起懒惰的伤疤,怕触碰掩藏于心底的那点虚荣。读大师的文字,就像聆听其教诲,总在相见恨晚之时,让人惭愧无比。
不知道自哪一日起,耳边多了聒噪,脑海充斥着喧嚣。读着季羡林,渐渐找到那种久违的感觉,那是掠去喧嚣、滤去浮躁后剩下的东西,那是沉静。当年季先生所在的济南省立中学的校长给他的评价恰恰也是两个字---平静。恐怕正是这种沉淀下来的东西,成为日后季先生有所成就的根本。
“要说从我身上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勤奋。我一生不敢懈怠。”季先生如是说,也如此做。以季老80万字的《糖史》为例,当他领悟到“在糖这种微不足道的日常用品中竟隐含着一段人类文化交流史”时,便着手搜集资料,“80多岁,正是古人‘含饴弄孙’的时候,我却开始向科研冲刺了。我每天走七八里路,从我家到大图书馆。除星期日大馆善本部闭馆外,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坚冰在地,我从未间断过”。
读至此,实在倍感惭愧!尽管季先生并不讳言天资和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他的勤奋又何尝不令我们小辈汗颜?他的笔耕不辍又何尝不值得我们认真效仿?他坦承自己有一点学习语言的天赋,以他这样的天赋,仍几近一个世纪如一日地孜孜矻矻,而我等愚钝之人,有何道理来投机取巧呢?在我今后的人生中,无他,唯“勤勉”二字。
“我自己觉得,桂冠去掉,里面还不是一堆朽木,还是有颇为坚实的东西的。”季先生在昭告天下:他头顶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都比不上那些“坚实的东西”。我尤其欣赏这一句话,它实在、自信;它不是任谁都敢说得出口的,必得有厚实的底蕴作基础---那是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底蕴、等身的著作以及求实的精神。“做学问,搜集资料,我一向主张要有一种‘涸泽而渔’的劲头。不能贪图省力、打马虎眼。”即使在他生活异常艰苦、人生异常寂寞的时候,依然选择做学问,读后感《洗去浮躁,得沉静——季羡林《我这一生》读后感》。“耐得寂寞”一说用在季老身上可谓名副其实。当下,“耐得寂寞”恐怕正是我们晚辈身上最缺乏的定力。追问不是季羡林,是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