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是王禹俏 诗句的诗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7:0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23
清明 是王禹偁 诗句的诗意;
没有花也没有酒的清明节,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使人觉得冷落萧条,毫无兴趣,像山野荒寺修行的僧人,或者一个没有归处的和尚一样。昨日是寒食节,邻居都禁火了,看见我还在窗前灯下读书,就过来借火。而我像往日一样,读书一夜,天气已晓。
没有踏青赏花的游乐,没有亲朋好友的宴饮,也没有清明烟雨中因扫墓而引发的伤古怀春之情。诗人空寂的情怀,像山野荒寺修行的僧人,或者一个没有归处的和尚一样,寂寞清苦、冷落萧条。
王禹偁诗《清明》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清明》赏析
韩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2008年,*首次将清明列为法定假日。其实,在唐宋时期,清明就是法定假日,短的话放假四天,长则七天。唐宋时的假期还包括清明的前一天寒食,清明是冬至后一百零六天,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在寒食当天禁火,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事先准备好的冷食,所以称“寒食”。到清明,禁火结束,在这一天用榆木或者柳条乞取新火。
在六朝唐初,民间已经有寒食上坟的习俗。唐玄宗开元二十年颁布敕令,将寒食上坟定位朝廷的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的重心转向了祭典亡人,原先禁火食冷的习俗日渐淡薄,元代以后几乎消亡,寒食的名声被清明所取代。清明时节,气候转暖,春机盎然,成为家人相携、扫墓踏青的重要日子。
北宋诗人王禹偁笔下的清明又显得与众不同:
没有花也没有酒的清明节,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使人觉得冷落萧条,毫无兴趣,像山野荒寺修行的僧人,或者一个没有归处的和尚一样。昨日是寒食节,邻居都禁火了,看见我还在窗前灯下读书,就过来借火。而我像往日一样,读书一夜,天气已晓。
没有踏青赏花的游乐,没有亲朋好友的宴饮,也没有清明烟雨中因扫墓而引发的伤古怀春之情。诗人空寂的情怀,像山野荒寺修行的僧人,或者一个没有归处的和尚一样,寂寞清苦、冷落萧条。
但是王禹偁这首《清明》,借写清明,写出了过去读书人的贫困生活和苦学精神。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在清明体会着深深的个体孤独。“野僧”,又可以说是诗人的写照,一个永在途中的追寻真理的人。
当他说清明之日无花无酒,这实际上是将自己与大众区分了,也就是与社会分隔开来了。他不再有必要从作为团结力量之源的习俗中获得滋味与精神。他的超然是属于一种人格素质,而不是一种日常实践的指导原则。
这里的诗人形象更像是一个出家行修者,而不是更常见的儒家信仰者。从日常的角度看,王禹偁《清明》这首诗显得有些自我中心,做作而自恋,但是从对于诗人形象来看,这首诗从语言到情绪上的淡泊都很到位。
最后我们或许可以再问一句:这里的清明是否可以理解为个人进入一种澄明状态(清与明)的出发点,而不仅仅是一个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23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翻译
没有花没有酒,冷冷清清的过清明节,看着别人过寒食节自己却兴趣索然,就像个野僧一样。昨日去邻家借点火,早上早早起来,安安分分读书!!
想想看 清明节 别人都去祭祖 诗人为什么没去? 是无祖可祭?还是另有原因?为什么诗人会兴味萧然?
我的理解 这孩子失意了 无心去祭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 士就=仕 所以他要发奋读书 要出人头地 才能光宗耀祖 才能有花有酒 才能面对祖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24
清明
年代:【宋】 作者:【王禹偁】 体裁:【七绝】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
我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饮的情况下过这个清明节的,这样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庙的和尚,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显得很淡漠,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在清明节的一大早,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3:24
没有花没有酒,冷冷清清的过清明节,看着别人过寒食节自己却兴趣索然,就像个野僧一样。昨日去邻家借点火,早上早早起来,安安分分读书!!
想想看 清明节 别人都去祭祖 诗人为什么没去? 是无祖可祭?还是另有原因?为什么诗人会兴味萧然?
我的理解 这孩子失意了 无心去祭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 士就=仕 所以他要发奋读书 要出人头地 才能光宗耀祖 才能有花有酒 才能面对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