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6: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3:17
氧化钙能吸收水生成氢氧化钙,故可做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 2 O=Ca(OH) 2 .
故答案为:CaO、CaO+H 2 O=Ca(OH) 2 .
生石灰能做干燥剂的是因为其在吸收水分时,会发生水化反应,生成一种水合物,这种水合物能够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下来。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热量。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之分。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aO,将碳酸钙CaCO3含量高的石灰岩在通风的石灰窑中锻烧至900摄氏度以上即得。是有吸...
有机化学中常用的还原剂在有机化学中,常用的还原剂主要包括金属如钠、镁、锌等,以及它们的化合物如氢化钠、氢化铝锂等。这些还原剂在反应中能够提供电子或氢原子,将不饱和键、羰基、羧基等官能团还原为更稳定的结构。例如,氢化铝锂可以将羰基还原为醇,锌和盐酸可以将醛和酮还原为醇。这些反应在合成化学中非常常见,有助于构建更为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同时,选择合适的还原剂也是合成化学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Synhydrid(红铝)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其有效组分是 二氢双(2-甲氧基乙氧基)铝酸钠 ,英文化学名:Sodium Dihydrido-bis(2-Methoxy-ethoxo) Aluminate 【分子式:NaAlH2(OCH2CH2OCH3)2 】,CAS号: 22722-98-1。Synhydrid作为现有最高效的有机...
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的化学方程式是CaO + H2O == Ca(OH)2。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理是由于生石灰吸水后能变成熟石灰,化学反应式就是 CaO+H2O=Ca(OH)2,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用过段时间后,干燥剂中的物质多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生石灰干燥贮存注意事项...
化学:生石灰常用做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那个老师快点回答...生石灰是CaO的俗名,之所以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是因为它可以与水反应的到消石灰(Ca(OH)2),反应式是CaO+H2O=Ca(OH)2。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 + H2O = Ca(OH)2。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是一种由氧化钙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它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通常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干燥和保存。生石灰的干燥原理是基于其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当生石灰与水接触时,它会吸收水分并释放出大量的热...
生石灰作为干燥剂化学方程式生石灰作为干燥剂化学方程式如下:CaO+H2O==Ca(OH)2 拓展知识:生石灰能做干燥剂的理由 1、生石灰可以吸收水分,并且吸收水的产生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可逆性,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因此可以作为干燥剂使用。2、吸湿能力强。不管外界的温度湿度如何,生石灰能保持大于自身体重35%的吸湿能力,因此具有良好...
用生石灰吸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一、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或石灰,化学式CaO,是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氧化钙通常从石灰石或贝壳获取,将含有碳酸钙的物质加热至500–600℃,使它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这是少数史前已为人所知的化学反应。外形为白色(或灰色、棕白),无定形,在空气中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作用生成氢氧化钙,并...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回答: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化学方程式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化学方程式CaO + H2O = Ca(OH)2。生石灰,又称烧石灰,主要成分为氧化钙(CaO),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岩石,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以及氧化钙。凡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天然岩石,如石灰岩、白垩、白云质石灰岩等,都可用来生产石灰。在沿海...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方程式表示)___;(2)如果误食干燥_百度...(1)生石灰可作干燥荆的理由是能够吸收水,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2)氧化钙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水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钙,误食该干燥剂时,人体将被腐蚀、灼伤.故填:碱;放.(3)①氧化钙完全失效后,生成氢氧化钙,...
...用生石灰吸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2)用木炭除霉味_百度知...(1)生石灰能吸水生成氢氧化钙,常用做干燥剂,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O=Ca(OH)2;(2)木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固体悬浮颗粒;(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所以防止生锈将油涂在铁艺家具,目的是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隔绝.故答案为:(1)CaO+H2O=Ca(OH)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