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6:3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8:12
一、战国中期魏国衰落的原因如下:
1、人才的流失。
魏文侯时期,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然而到了魏惠王放走商鞅,问罪孙膑,魏人公孙衍、张仪又先后为秦惠文王所重用,前者在雕阴大破魏军,斩首八万,后者凭借三寸不烂之舌,骗得魏惠王将上郡割予秦国。人才的流失,是魏国衰落的关键。
2、四处征伐,树敌过多。
魏文侯时期,吴起就提出集中抗秦的说法,并组成三晋联盟。但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采取四面出击的扩张*,让列国饱受魏兵掠地之苦,就连同属三晋的韩、赵两国,也因受到魏国的抑制而心生怨恨,直接导致了魏文侯苦心经营的三晋之盟的瓦解。
3、地理位置四面受敌。
魏国居战国七雄的*,东有强齐、西有强秦。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而魏国的地理位置成为了秦国的首要攻击对象。
4、变法不够彻底。
魏国的变法较秦国的商鞅变法温和的多,但同时对旧贵族的打击也就小得多,这也就造成了魏国的旧贵族实力强大,这也就严重的影响到了魏国的封建化进程。
反观秦国,旧贵族经过了商鞅变法残酷打击,灭族抄家者不计其数,反而使秦国大大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后来者居上超过了魏国。
二、魏国的简介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
由于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扩展资料
战国初期魏国的崛起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北灭中山国(今河北西部平山、灵寿一带)。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特别是文侯时期启用吴起,采取武卒制,精选士兵进行训练,建立了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事力量,对魏国初期的强盛发挥了重要作用。
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秦国献公、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魏文侯拜子夏为师,把儒的地位提到了从来未有的高度,达到了收取士人心的*目的,是后世帝王尊儒笼络知识阶级的开始。魏文侯在*、经济、文化、军事上的策略,为后世的帝王所推崇,魏文侯的施政经验是中华帝国的一个经典样本。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为后来*中心的东移打下基础。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时候,魏国已经称霸中原长达百年。
公元前343年,魏惠王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正式标志着魏国成为新一代的霸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8:12
最近我正在研究战国史,刚好可以回答。详细如下:
自魏文侯之后,从魏武侯开始,魏国国力逐渐衰退。而隔壁邻居秦国,却逐年变强。
魏国的逐渐没落与其国君的执政观念有很大关系。君王是否贤明,直接关乎一国的发展和前途。
魏武侯在位26年,他的才能与其父亲魏文侯相比就相差了很多。虽然魏文侯时的很多优秀老臣都还在朝,但是武侯的执政导致很多人才开始流失。昔日文侯“礼贤下士”的光景早已不在。
武侯虽然受公叔痤谗言影响,导致名将吴起投靠楚国,但是好在邻国秦、韩也不安宁。魏武侯看准秦国王位继承出现问题,高层出现内部争斗的间隙,乘机攻占了大片秦国土地,对于魏国算是大功一件。虽然对于人才的掌控逐渐走低,好在武侯还没有太糊涂。在位期间,他东征西战,四面树敌,但也打下不少领土,算是弥补了国力中人才的亏空。
随后,魏惠王继位。他是魏文侯的孙子,魏武侯的儿子,于公元前334年称王,在位52年。魏惠王比魏武侯更差,他不但军事上不行,对于人才的拉拢和掌控比他父亲更差。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么一段故事:
公元前 355 年,齐威王与魏惠王在郊外游玩狩猎。魏惠王随口问齐威王:你们国家有什么宝贝?齐王回答说:没有什么宝贝。魏王接着说:魏国虽然不大,但是有10颗超大夜明珠,每一颗珍珠的光辉都可以照耀12辆车那么远。齐国国土很大,怎么会什么宝贝都没有呢?
齐王却说:咱俩对“宝贝”这个词好像理解的不一样。我有一位叫檀子的大臣,他善于掌兵,我派他镇守南部边境,楚国不敢进犯丝毫。我有一位叫盼子的大臣,他去镇守高唐,赵国人不敢越过黄河一步。还有一位叫做黔夫的,他去镇守徐州,燕国和赵国纷纷派人来徐州焚香祈祷,两国的7000多家百姓希望可以搬到徐州去住。又有一位大臣叫做种首,我派他缉拿盗贼,没想到齐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们四位的光芒可照耀千里大地,是不是比照耀12辆车的珍珠珍贵呢?
魏惠王听后惭愧不已。公元前361年,商鞅在公叔痤死后出走秦国,公元前353年左右,孙膑受庞涓*,投奔齐国,这两个优秀的人才都是魏惠王亲手送走的。
由此可见,各个诸侯国都在争抢人才,礼贤下士的时候,魏惠王却只知道莺歌燕舞,抱着珍珠玉器把玩。
说来有趣,在魏国默默无闻的商鞅、孙膑到别的国家却大放异彩。他们为魏国衰落的这场大火可是填了不少的柴。
公元前343年,魏国称王,而好朋友韩国却并不赞成这样做。魏国随后开始攻打韩国。齐国决定乐得其所,眼看着魏韩内斗是非常开心的事。韩国实在难以支撑魏国进攻,于是多次向魏国的宿敌齐国求助,齐国见史记成熟,派田忌、孙膑出征魏国都城,想再上演一次“围魏救赵”。
魏惠王害怕首尾不能兼顾,派太子申为首,庞涓为将帅十万武卒迎战齐军。谁知孙膑点名要阴死庞涓这个大仇人,用出“减灶”之计。这让庞涓误以为齐国兵败,士兵大减,率兵急追。
在一个叫马陵的地方,庞涓中了孙膑的埋伏,万箭齐发,魏军损失惨重。庞涓见此情形羞愧自杀,太子申被田忌、孙膑俘虏。此一战开始,魏国国力大大减弱,精兵强将尽毁,从此朝中文无善谋,武无勇将,人才损失殆尽,国力、士兵亏空,开始逐渐没落。魏国在魏惠王手中,走下强国的阶梯,从霸主转为菜板上的鱼肉。
魏国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就是看不到人才、不信任人才、留不住人才。当然,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有公叔痤这样一个相国,为两代魏王背地里做了不少“好事”,为魏国衰落提供了不少助攻。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8:12
魏国又是一个留不住人才的国家,人才的大量流失使魏国很快走向衰落,最终灭亡。我分析了一下,在整个战国时期魏国流失的最主要人才有以下六位,而这六位都是战国时期鼎鼎大名的人物。下面以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