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4: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7:16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见于敦煌莫高窟254窟。内容为摩柯罗陀国萨埵那太子舍掉生命饲喂饿虎的故事。此画集观虎、自刺、投崖、饲虎、悲号、王与妃痛哭、造塔埋骨等情节为一幅,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情节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统一而有变化的情节性构图。画面造型生动,情节震撼人心,强调了牺牲自身所造成的心灵满足,暗示了人们对救世主的期待。色彩以深棕色为基调,间以青、绿、灰、白等冷色,显现出沉郁悲壮的气氛。
色彩以深棕色为基调,间以青、绿、灰、白等冷色,显现出沉郁悲壮的气氛。
萨埵那太子本生图的艺术鉴赏摩诃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题材常见于早期佛教壁画中。人物安排交错有序,构图紧凑迫塞。整个画面以因年久变调而深邃难名、忽明忽暗的棕黑色为主,人体用粉色烘托,与散布其间的或平实庄严,或灵动蜿蜒的各种形状的青灰色、紫灰色、酱红色纠缠在一起,造成其逼面而来的幽冷沉重、阴森凄厉的气氛。一条条深...
敦煌石窟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的风格特点?请写5000字左右254窟的《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采用“异时同图”的构图方式,将三王子山林中游猎,发现母虎饥饿不堪欲食其幼崽,遂发悲悯之心,坠崖舍身饲虎,其父母兄长悲痛欲绝,拾骨筑塔等情节统一组织在一个画面上。整个画面浑然一体,把不同时空发生的事情穿插组合,而主题却十分突出。人物和虎的造型十分生动,线条亦粗壮有力,...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华夏文明与佛教文化的一次完美融合壁画中的情感表达,如《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悲壮,反映出佛教悲天悯人的精神与敦煌人民的坚韧不屈相呼应。在力量呈现上,敦煌壁画借鉴了华夏文明对于“势”的理解和运用,如《降魔成道图》通过对比展现佛法的静穆与魔军的嚣张,诠释了佛教的既要有菩萨的慈悲又要有金刚的刚毅。这种融合并非偶然,而是源...
尸毗王割肉救鸽是怎么回事啊?佛陀教导比丘们,应该顶礼此舍利!因为舍利是无上戒定慧所修而成,继而宣说这则“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揭示前身修行菩萨道乃至成佛的精进,而这则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南壁中以本生故事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来。 久远以前,有位国王名号大车,他有三位王子,其中小王子名曰摩诃萨埵。一天,三位王子游赏...
敦煌莫高窟位于哪里?有什么特点?莫高窟壁画中的本生故事,主要表现释迦牟尼前生善行;壁画中的因缘故事,主要描写与佛有关的度化事迹。其中《尸毗王割肉贸鸽》、《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鹿王本生图》、《沙弥守戒自杀》等,画面皆以形式优美、造型独特,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力量而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作品。
写景作文-敦煌的石窟“尸毗王本生”和“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是北魏佛教壁画中非常流行的本生故事。这些本生故事都是说佛的前生如何为救助旁人而牺牲自己的故事,借以宣传佛教教义,有着浓厚的宗教情怀。《九色鹿救溺》是莫高窟第257窟壁画的主要题材。画面以横卷式构图加以处理。情节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描述九色鹿将一落水者...
敦煌壁画为什么能将华夏文明与佛教文化融合这也是后来的我们在观摩莫高窟的壁画时总会隐约感觉到画中的情感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敦煌的壁画中,尤其是在恰逢敦煌面临柔然大肆侵略、吐谷浑虎视眈眈的公元460年到公元500年的动荡时期的时期,我们能明显感知到那种壁画中的那种炽烈情感。壁画《萨埵太子舍身饲虎》为例 这幅壁画的右下部分就是萨埵...
莫高窟中40000余平方米的壁画,都画了些什么内容?上图_ 敦煌北魏壁画《萨埵太子舍身饲虎》众所周知,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点,这里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处,自东汉永平求法之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东土,因此,敦煌石窟中有大量反映佛教内容的壁画,壁画色彩艳丽、故事情节生动,内容涉及佛教经典和佛教史迹,地方人物等。大体上可分6类。1.佛传...
有哪些敦煌传说故事佛陀教导比丘们,应该顶礼此舍利!因为舍利是无上戒定慧所修而成,继而宣说这则“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揭示前身修行菩萨道乃至成佛的精进,而这则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南壁中以本生故事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来。久远以前,有位国王名号大车,他有三位王子,其中小王子名曰摩诃萨埵。一天,三位王子游赏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