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4:4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20:18
中国美声的演唱技巧介绍: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21:36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演唱技巧方面既存在共性同时又具有个性,下面就从呼吸、共鸣腔的运用、咬字吐字的处理这几方面对民族与美声两种唱法作一比较。 呼吸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而歌唱呼吸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均不同,呼吸运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正如意大利的一句名言:“谁学会了呼吸,谁就学会了歌唱”。[8]歌唱的呼吸以胸腹式联合呼吸最佳,这种方法易于调动呼吸器官的整体运动,使胸腔、横膈膜、腹部同时控制与调节气息的出入。因此,无论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民族唱法讲究丹田之气,而美声唱法讲究腹式呼吸,两者呼吸部位一致,均要求深呼吸,从而充分调动人体的各个发音器官,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解决了歌唱者在换声区的发声障碍。公元九世纪末大声乐理论家段安节,在他著的《乐府杂录》中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侯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这是我国古代歌唱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强调了呼吸的重要性。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认为美好动听的声音是由气息来控制的。“传统的民族唱法讲究气息“一条线”,即强 调气息出自丹田或脐间,由小腹处直到上部声腔都比较集中,不强调胸腔共鸣,减少了胸式呼吸的幅度,使声带的张力加强,发音自然而明亮。”[9]而现在的民族唱法,由于吸收了美声唱法的呼吸方法,气息的运用有了一定的改观,加入胸腔共鸣的运用,声音在 自然明亮的基础上变得饱满、圆润。而美声唱法强调将气吸至肺底部,肺中吸满七、八成的气,使胸腔下部和腹腔上部扩大,横隔膜中心下降,肋骨扩张,同时使身体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展。当然不能吸气过多,也不能使用太大的力量,只要胸廓和上腹部能够轻轻挺住就可以了。同时,由于声门可大可小,胸腔共鸣得到运用,头腔共鸣又比较饱满,声音就比较洪亮、浑厚。 共鸣对人声起着扩大与美化的作用,在歌唱中对共鸣腔体的选择使用取决于演唱方法、风格等方面,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最大的差别就在共鸣腔的运用上。“传统民族唱法有所谓的“开三腔”即口腔、咽腔、鼻腔,也就是美声唱法中的头腔,不强调运用胸腔共鸣。”[10]在演唱中把发声管道调节的相对短小一些,声波主要在硬腭及口腔前上部作振动,到高音时强调鼻咽腔的运用,这样做其结果是声音比较靠前而相对明亮一些,便于汉语语言的发音吐字,使声音显得亲切自然,明亮清晰。当代,民族唱法大胆的借鉴了美声唱法的方法,运用了真假声的混合使用以及胸腔、鼻咽腔共鸣的使用。美声唱法演唱时要求保持吸气时的低喉位,从而使发音管道拉长一些,追求混合共鸣的效果。在中低音区胸腔的运用起主要作用,而进入高音区时以头腔为主,但所有的共鸣腔体全都要用上,鼻咽腔的运用贯穿歌唱的始终。由于美声唱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头腔共 鸣饱满再加上胸腔共鸣,这样所获得的声音音量洪大,音质圆润丰满,带有金属色彩,富有穿透力。总之,共鸣腔的使用,要根据不同作品的需要而选择。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歌唱,而歌唱是一种表演艺术,感人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都要演唱者有机结合才能给听众塑造出深刻、丰富、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形 象,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语言在歌唱中有艺术性的夸张,在共鸣腔体充分打开时把字 吐清楚,这与生活语言的发声状态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生活语言的发声状态势必造成声音的紧、僵、硬,这就要求应该在深呼吸的作用下打开腔体把字唱到腔里。因此,民族与美声两种唱法在此方面均要求咬字吐字清晰。民族唱法以汉语为基础语言,它讲究字头、字腹、字尾的出声及归韵,要求声音在咬字、吐字清晰的的前提下圆润,情、味更浓,即通常说的“以字带声,声情并茂”。“民族唱法是一种注重咬字、强调“以字带声、以字传情”的唱法,而“字领腔行、腔随字走”则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的情趣。”[11]很多优秀的民族歌唱家就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掌握了民族语言的特质,运用熟练的技巧,才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感人肺腑。而美声唱法以意大利语为主,对每一个元音都要求唱得清晰、圆润,对语言、语调的要求严格,他们的演唱也离不开语言的规律,要求把声音放在第一位,讲究旋律线条的连贯、优美,不被语言所*,并且要求咬字要服从发声,服从行腔。因此,美声唱法对声音的要求是先立腔后立字。当然,不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语言的处理方面都应服从情感表现的需要,在情绪、色彩、语气、语调方面不能千篇一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9 23:11
我干的就是这一行 其实我学了这么多年 认为美声的方法其实是很自由的 中国本没有美声 是从欧洲流传而来的 演唱的方法也在随着时代不断更新完善 古老的美声方法 是模仿外国人 尤其是意大利 俄罗斯人的发声体系 演唱的时候 声音尽量贴着后咽壁 出来的声音容易往里扣 听起来让人感觉好像喉咙里压着的声音 但近些年 中国的艺术家们认识到中国人的腔体结构和外国人是不同的 不可能达到那种效果 所以现在的美声 逐步流行的方法更加人性化 声音向外唱 感觉是从后向外翻 这样的声音 别人听起来 很像是从远处飘来的 很舒服 演唱者本人也舒服 当然 一些基本的方法 比如气息下沉 挂高位置 打开腔体 这些都是不变的 只是基于基本的原理 在声音的走向上 根据不同的嗓音音色唱出最舒服最能传的远的声音 在外国作品和中国作品中 普遍把意大利的艺术歌曲作为练习的基础 因为意大利语没有那么多音调 唱起来发音比较便于稳固声音状态 德语 和法语 这些就相对难一些 因为语言本身很难 外国作品中 歌剧应该是比较难的 需要掌握了足够纯属的技巧和非常好的乐感 才可以慢慢尝试 中国作品 其实是最难的 因为中国的语言 有四声 讲究褶角韵律 不论是音感还是乐感 还是技巧 都需要很多年的磨练才可以把作品唱的完整 另外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 唱歌的基础是音和节奏 其次是技巧 乐感 最重要的是 要了解音乐的文化 背景 这是需要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