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桃李满天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1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05:07
”桃李满天下“的原句是“令公桃李满天下”,前一句应是“路人指道令公家”。
原诗: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赏析: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重点词语注释:
(1)奉和:做诗词和别人相应和,达到一唱一和的效果。
(2)令公: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在此指裴度。
(3)绿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南。
(4)开:创立,建设。
(5)物华:万物的精华。
(6)桃李:代指学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0 06:25
桃李满天下的下一句是什么?桃李满天下的意思:
桃李满天下的下一句是:
春风遍人间
原文完整句子:
桃李满天下,春风遍人间。
【意思】: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自原文】
《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
桃李满天下的上一句是什么 桃李满天下前一句是什么
1、“桃李满天下”原句应是:令公桃李满天下。前一句是:路人指道令公家。2、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代:白居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3、译文: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
什么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的原句是“令公桃李满天下”,前一句应是“路人指道令公家”。原诗:《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赏析:...
“桃李满天下”出自哪首诗?原诗是什么?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话文意思是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
“育得桃李满天下”上一句是什么?
桃:桃符 李:李白的诗句 满天下:(文章/诗篇)多且分布广。含义:其一:"李"并不是指李白,而是指李树,喻为英才。桃也不指寿桃,就是指桃树,用法同李。其二:"满天下"就是指遍布天下。并且从白居易的"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这句诗可以推测出桃李是花而不是人和果实。一般桃李只有四种意思...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是什么意思?
其中桃李满天下出自:《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内容:“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一般用于:赞扬老师感谢老师的,这首诗赞美了老师授予的知识和对学生的教育,赞美老师的贡献巨大,培养的人才遍布天下,赞美老师的关爱就像春日的...
令公桃李满天下是什么意思
令公桃李满天下意思是: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学生或门徒非常众多且才德出众,像桃花和李花一样,遍布天下,表达了对这个人的教育和培养能力的赞美和称颂。在现代语境中,令公桃李满天下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教育影响力广泛,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或下一代。
什么桃李满天下?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释义】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教师颂》的 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可是停止吐丝,蜡烛烧尽之后,事业还未完成,老师工作辛苦成果硕硕,园丁桃李满天下。出自胶南市六汪镇中心中学的王振华教师的《教师颂》。原诗: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的意思是什么
“桃李满天下”取自:《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其中“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用以赞扬感谢老师,这首词赞美了老师授予的知识和对学生的教育,赞美老师的贡献之大,培养的人才遍布天下,赞美老师的关爱就像春日的光辉般温暖。
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什么意思
它源于《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中的狄仁杰,他门生众多,被赞誉为“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原句“大爱洒人间,甘为绿叶衬,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形象地表达了教师无私奉献,培养出遍布各地的优秀人才的高尚品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以学馆为平台,不分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