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区别,以及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2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4:03

在2004年即将走进历史的时刻,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像往年一样都纷纷发表报告,分析2004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并展望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应该说200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比经济学家早期的预测还要好些,在众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其经济表现仍可圈可点,让世人欣喜;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说,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其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上年,使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高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综合指标,从各方的预测分析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于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0月联合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近一年来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前曾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5%,高于4月预测值的4.6%,是30年来的最高增速,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4.75%的预测值相接近。世界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其预测值为4%,虽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但认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同步性复苏和增长:首先看美国,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超低利率和大幅度减税等*的刺激下,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复苏之路,其经济增幅逐年提升。2004年美国的增长率将超出4%,美国*在7月30日公布的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高达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的预测为4.5%,世界银行11月的预测值为4.3%。其次看日本,日本经济在2002年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取得了2% 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4.3%,大大高于日本央行3.1%的预测值。这使人们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底曾做出的预测,亦即2004年全球多数国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唯有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反复,经济增长率降为1.4%。但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调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目前各方的预测值不尽相同,但日本经济好于上年己成定局,日本*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再看欧盟,欧盟经济虽然摆脱了上年零增长的疲软状态,但与美、日相比仍有逊色,由于高昂油价和强势欧元的双重挤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人们的预期,为此,欧洲央行和欧盟己下调了其增长率,全年经济增幅约在1.8—2%之间,在世界经济三强中的排序,欧盟仍陪敬末席。

从对世界经济的上拉作用看,除美国外主要是中国。中国经济在宏观*和局部降温形势下,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保持了“快、好、稳”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高于9%,没有出现有人所说的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中国经济现已成为预测亚洲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实际表明,近两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美国和中国。由于美、日、欧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大又表现不俗,使全球经济总量在年内增加了数以千亿美元。除中国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大国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因此,2004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速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04年可望成为197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预计增长率为6.1%,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8%,南亚次*为6%;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2%;中东和北非地区为4.7%。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地区仍一枝独秀,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东亚的强劲增长属于出口拉动型,特别是本地区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日趋增多。二是受益于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三是世界高科技出现周期性反弹,对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数码电器产品需求增加。四是东亚国家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更为广泛的空间。俄罗斯于1999年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此后五年因原油出口增多、原油价格见涨、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使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其中2003年为7.3%,2004年上半年达7.4%,全年仍可超过7%。

世界经济进一步普遍好转和复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也有外部因素的拉动。其共性因素是得益于“六个增加”,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对外产品出口增加;工业生产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工业设备投资增加;区域经济整合数目及其力度增加。

二、全球贸易急骤攀升,双边和多边贸易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1年为2.5%,2003年为4.5%,2004年预计为7.5%。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2004年度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商品生产和贸易普遍恢复增长,2004年全球贸易将继续加速增长,可望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全球贸易迅速回升的导因,首先是由于美国人己经成为全球的终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的,美国一年花费一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换言之,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给美国人送去吃的、穿的和用的。其次是中国入世三年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农矿原料及设备等进口的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在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主要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多亿美元,这种增长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实践表明,中国己从所谓的潜在的贸易大国成为现实的贸易大国。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拉动了其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虽然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并不少,主要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经济集团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加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自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运作至2004年6月以来,各成员方共发起了2537起反倾销调查,预示着世界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当前的国际贸易冲突与矛盾仍主要发生在贸易大国之间,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自然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重要对象。但国际经验表明,美、欧、日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虽然此起彼伏,但从未中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总是在摩擦与斗争中寻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我们必须理智地加以应对,保持平常心态,而不要把贸易摩擦*化和情绪化。

三、国际资金流量增多,外国直接投资处于恢复性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点,但在此后三年,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减少,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降17%,2003年又减少了18%,只有560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使投资*不振,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但其分布不均,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为10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53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在亚太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等将会持续上扬,尤其流入中国、印度和波兰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攀升之势。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国仍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2003年为152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两大变化,其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资本输出国,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预计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其二是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而对制造业的投资则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1990年增至50%,目前则上升为60%以上,制造业所占比例己下降至3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体现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为此,世界各国己纷纷放宽了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规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以往只对国内开放的服务行业。尽管2004年国际资金流量增多,但许多国家仍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以满足投资者的三性要求,即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因此,争取更多国际资金的流入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缺口,依然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争夺资金的竞争将更为加剧。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和推进

尽管世界银行分析指出,全球在新的贸易*下可望通过自由贸易,发达国家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对农业的补贴将会每年给予全球的贸易总收入增加5200亿美元。但这一诱人的“大蛋糕”,并没有消除各成员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2003年7月坎昆会议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147个成员虽然己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距离完成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尚需走很长的路程,在2005年1月结束“多哈回合”已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了。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迟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及更广的广度。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相互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经济共同体、“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经济增长低迷,有的经济增长过热;有的通货紧缩,有的通货膨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有的消费需求乏力,等等。世界经济也向来是在光明中有暗点,在黑暗中有亮点,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如此,既有喜讯又有忧虑。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9月11日刊登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一篇文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未来风险》,此文集中阐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五大风险,亦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美国财政预算失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石油价格继续高涨。伯格斯滕所说的五大风险的确是制约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应对失误,也将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此文所说的五大风险,美国就占居了前三个。美国2004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130亿美元,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其贸易赤字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又使美元外于长期贬值态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迫使美国*加速向外举债,因而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受损失。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由于*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己四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其利率从1%提高到2%,并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采取的任何经济*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面作用,如果美元反弹升值,进口进一步增加,贸易赤字继续窜升,美国*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市场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对美出口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美元汇率走向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因此,尽管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早就美元汇率问题,取得了“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运动不利经济增长”的共识,但美元仍处于弱势状态,欧盟与日本尽管批评美元贬值,而至今并没有采取联合干预行动,这说明弱势美元尚未对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美国*将从何处着手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仍有待观察。格林斯潘认为,美国*减少财政赤字是降低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而减少国内投资和压低消费等其他选择都不是积极的长期措施。为此布什宣称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将把联邦*财政赤字削减一半,但目前尚缺少可行的有效应对措施。上述美国存在己久的三个老问题在2005年仍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伯格斯滕提出的第四个所谓“中国经济因素”,即中国经济过热,宏观*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没有成为现实。相反2004年中国的宏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拉动作用。然而,仍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一预言也难以变成为现实。国际社会把“中国经济因素”作为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的要素,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至于第五个风险—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的确是2004年乃至2005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农矿原料,特别是油价上扬对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和威胁,油价上涨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数量变动;国际突发事件影响原油正常供应;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等等,因而促使每桶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55美元的大关。但总体看,由于石油交易主要是以美元支付,美元大幅贬值,使实际油价基本上处于尚可承受的价位区间,因此,油价上涨对石油消费国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自12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趋于下滑。然而,国际社会对2005年油价是继续上浮抑或下调,其看法依然不尽相同。基于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采取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加上石油供求关系出现缓解迹象以及油价上涨过猛、过高对其产油国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可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鉴于上述分析,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资本流量继续增多,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各国对自身存在的经济瓶颈将进行*性的调整,以应对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但与2004年相比,有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略有减缓。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降至4%以下。美国经济存在已久的三个老问题及美联储将继续采取的加息措施,预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减至3.7%左右;欧盟三分之二的贸易集中在其内部,使用欧元交易,因而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不大,在德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甚至可能将略好于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上升为2.5%;日本经济开始步入自律性复苏阶段,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稳定在2—3%之间。俄罗斯作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油气价格低于上年,其经济增长率也将有所放缓。亚、非、拉三大发展中群体中,拉丁美洲由于出口增加和原料价格上涨,拉动经济已连续两年好转,但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国民储蓄率纸,因而难以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局较为动荡,因此,其经济复苏只是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反弹,与2004年相比,经济增幅将减少一个百分点左右。非洲*内在过去五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人口增长率,贫困问题依然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点与东亚地区不同,在过去五年间,东亚的贫穷人口减少了2.5亿人,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在改善人民生治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变化。由于非洲*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内乱及地区冲突减缓,因此经济增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仍可维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但由于经济总量甚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亚洲经济前景看来将依然光明,整体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6.5%左右,其中南亚在印度的带动下,将取得6%左右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将略高于5%。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同步强劲增长,将进而带动亚洲内需的增强,使其整个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并增强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004年12月**、*召开的*工作会议给出了正确的客观结论,会议明确指出,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对世界经济发挥可持续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jjzw/74085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06

在2004年即将走进历史的时刻,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像往年一样都纷纷发表报告,分析2004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并展望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应该说200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比经济学家早期的预测还要好些,在众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其经济表现仍可圈可点,让世人欣喜;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说,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其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上年,使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高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综合指标,从各方的预测分析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于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0月联合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近一年来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前曾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5%,高于4月预测值的4.6%,是30年来的最高增速,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4.75%的预测值相接近。世界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其预测值为4%,虽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但认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同步性复苏和增长:首先看美国,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超低利率和大幅度减税等*的刺激下,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复苏之路,其经济增幅逐年提升。2004年美国的增长率将超出4%,美国*在7月30日公布的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高达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的预测为4.5%,世界银行11月的预测值为4.3%。其次看日本,日本经济在2002年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取得了2% 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4.3%,大大高于日本央行3.1%的预测值。这使人们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底曾做出的预测,亦即2004年全球多数国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唯有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反复,经济增长率降为1.4%。但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调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目前各方的预测值不尽相同,但日本经济好于上年己成定局,日本*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再看欧盟,欧盟经济虽然摆脱了上年零增长的疲软状态,但与美、日相比仍有逊色,由于高昂油价和强势欧元的双重挤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人们的预期,为此,欧洲央行和欧盟己下调了其增长率,全年经济增幅约在1.8—2%之间,在世界经济三强中的排序,欧盟仍陪敬末席。

从对世界经济的上拉作用看,除美国外主要是中国。中国经济在宏观*和局部降温形势下,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保持了“快、好、稳”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高于9%,没有出现有人所说的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中国经济现已成为预测亚洲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实际表明,近两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美国和中国。由于美、日、欧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大又表现不俗,使全球经济总量在年内增加了数以千亿美元。除中国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大国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因此,2004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速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04年可望成为197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预计增长率为6.1%,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8%,南亚次*为6%;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2%;中东和北非地区为4.7%。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地区仍一枝独秀,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东亚的强劲增长属于出口拉动型,特别是本地区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日趋增多。二是受益于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三是世界高科技出现周期性反弹,对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数码电器产品需求增加。四是东亚国家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更为广泛的空间。俄罗斯于1999年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此后五年因原油出口增多、原油价格见涨、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使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其中2003年为7.3%,2004年上半年达7.4%,全年仍可超过7%。

世界经济进一步普遍好转和复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也有外部因素的拉动。其共性因素是得益于“六个增加”,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对外产品出口增加;工业生产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工业设备投资增加;区域经济整合数目及其力度增加。

二、全球贸易急骤攀升,双边和多边贸易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1年为2.5%,2003年为4.5%,2004年预计为7.5%。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2004年度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商品生产和贸易普遍恢复增长,2004年全球贸易将继续加速增长,可望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全球贸易迅速回升的导因,首先是由于美国人己经成为全球的终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的,美国一年花费一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换言之,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给美国人送去吃的、穿的和用的。其次是中国入世三年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农矿原料及设备等进口的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在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主要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多亿美元,这种增长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实践表明,中国己从所谓的潜在的贸易大国成为现实的贸易大国。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拉动了其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虽然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并不少,主要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经济集团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加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自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运作至2004年6月以来,各成员方共发起了2537起反倾销调查,预示着世界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当前的国际贸易冲突与矛盾仍主要发生在贸易大国之间,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自然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重要对象。但国际经验表明,美、欧、日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虽然此起彼伏,但从未中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总是在摩擦与斗争中寻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我们必须理智地加以应对,保持平常心态,而不要把贸易摩擦*化和情绪化。

三、国际资金流量增多,外国直接投资处于恢复性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点,但在此后三年,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减少,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降17%,2003年又减少了18%,只有560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使投资*不振,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但其分布不均,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为10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53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在亚太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等将会持续上扬,尤其流入中国、印度和波兰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攀升之势。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国仍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2003年为152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两大变化,其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资本输出国,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预计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其二是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而对制造业的投资则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1990年增至50%,目前则上升为60%以上,制造业所占比例己下降至3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体现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为此,世界各国己纷纷放宽了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规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以往只对国内开放的服务行业。尽管2004年国际资金流量增多,但许多国家仍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以满足投资者的三性要求,即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因此,争取更多国际资金的流入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缺口,依然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争夺资金的竞争将更为加剧。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和推进

尽管世界银行分析指出,全球在新的贸易*下可望通过自由贸易,发达国家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对农业的补贴将会每年给予全球的贸易总收入增加5200亿美元。但这一诱人的“大蛋糕”,并没有消除各成员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2003年7月坎昆会议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147个成员虽然己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距离完成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尚需走很长的路程,在2005年1月结束“多哈回合”已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了。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迟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及更广的广度。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相互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经济共同体、“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经济增长低迷,有的经济增长过热;有的通货紧缩,有的通货膨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有的消费需求乏力,等等。世界经济也向来是在光明中有暗点,在黑暗中有亮点,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如此,既有喜讯又有忧虑。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9月11日刊登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一篇文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未来风险》,此文集中阐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五大风险,亦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美国财政预算失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石油价格继续高涨。伯格斯滕所说的五大风险的确是制约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应对失误,也将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此文所说的五大风险,美国就占居了前三个。美国2004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130亿美元,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其贸易赤字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又使美元外于长期贬值态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迫使美国*加速向外举债,因而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受损失。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由于*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己四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其利率从1%提高到2%,并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采取的任何经济*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面作用,如果美元反弹升值,进口进一步增加,贸易赤字继续窜升,美国*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市场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对美出口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美元汇率走向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因此,尽管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早就美元汇率问题,取得了“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运动不利经济增长”的共识,但美元仍处于弱势状态,欧盟与日本尽管批评美元贬值,而至今并没有采取联合干预行动,这说明弱势美元尚未对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美国*将从何处着手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仍有待观察。格林斯潘认为,美国*减少财政赤字是降低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而减少国内投资和压低消费等其他选择都不是积极的长期措施。为此布什宣称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将把联邦*财政赤字削减一半,但目前尚缺少可行的有效应对措施。上述美国存在己久的三个老问题在2005年仍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伯格斯滕提出的第四个所谓“中国经济因素”,即中国经济过热,宏观*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没有成为现实。相反2004年中国的宏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拉动作用。然而,仍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一预言也难以变成为现实。国际社会把“中国经济因素”作为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的要素,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至于第五个风险—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的确是2004年乃至2005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农矿原料,特别是油价上扬对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和威胁,油价上涨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数量变动;国际突发事件影响原油正常供应;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等等,因而促使每桶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55美元的大关。但总体看,由于石油交易主要是以美元支付,美元大幅贬值,使实际油价基本上处于尚可承受的价位区间,因此,油价上涨对石油消费国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自12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趋于下滑。然而,国际社会对2005年油价是继续上浮抑或下调,其看法依然不尽相同。基于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采取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加上石油供求关系出现缓解迹象以及油价上涨过猛、过高对其产油国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可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鉴于上述分析,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资本流量继续增多,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各国对自身存在的经济瓶颈将进行*性的调整,以应对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但与2004年相比,有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略有减缓。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降至4%以下。美国经济存在已久的三个老问题及美联储将继续采取的加息措施,预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减至3.7%左右;欧盟三分之二的贸易集中在其内部,使用欧元交易,因而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不大,在德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甚至可能将略好于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上升为2.5%;日本经济开始步入自律性复苏阶段,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稳定在2—3%之间。俄罗斯作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油气价格低于上年,其经济增长率也将有所放缓。亚、非、拉三大发展中群体中,拉丁美洲由于出口增加和原料价格上涨,拉动经济已连续两年好转,但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国民储蓄率纸,因而难以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局较为动荡,因此,其经济复苏只是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反弹,与2004年相比,经济增幅将减少一个百分点左右。非洲*内在过去五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人口增长率,贫困问题依然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点与东亚地区不同,在过去五年间,东亚的贫穷人口减少了2.5亿人,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在改善人民生治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变化。由于非洲*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内乱及地区冲突减缓,因此经济增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仍可维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但由于经济总量甚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亚洲经济前景看来将依然光明,整体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6.5%左右,其中南亚在印度的带动下,将取得6%左右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将略高于5%。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同步强劲增长,将进而带动亚洲内需的增强,使其整个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并增强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004年12月**、*召开的*工作会议给出了正确的客观结论,会议明确指出,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对世界经济发挥可持续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jjzw/740850.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3:06

在2004年即将走进历史的时刻,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像往年一样都纷纷发表报告,分析2004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并展望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应该说200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比经济学家早期的预测还要好些,在众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其经济表现仍可圈可点,让世人欣喜;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说,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其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上年,使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高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综合指标,从各方的预测分析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于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0月联合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近一年来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前曾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5%,高于4月预测值的4.6%,是30年来的最高增速,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4.75%的预测值相接近。世界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其预测值为4%,虽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但认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同步性复苏和增长:首先看美国,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超低利率和大幅度减税等*的刺激下,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复苏之路,其经济增幅逐年提升。2004年美国的增长率将超出4%,美国*在7月30日公布的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高达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的预测为4.5%,世界银行11月的预测值为4.3%。其次看日本,日本经济在2002年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取得了2% 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4.3%,大大高于日本央行3.1%的预测值。这使人们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底曾做出的预测,亦即2004年全球多数国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唯有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反复,经济增长率降为1.4%。但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调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目前各方的预测值不尽相同,但日本经济好于上年己成定局,日本*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再看欧盟,欧盟经济虽然摆脱了上年零增长的疲软状态,但与美、日相比仍有逊色,由于高昂油价和强势欧元的双重挤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人们的预期,为此,欧洲央行和欧盟己下调了其增长率,全年经济增幅约在1.8—2%之间,在世界经济三强中的排序,欧盟仍陪敬末席。

从对世界经济的上拉作用看,除美国外主要是中国。中国经济在宏观*和局部降温形势下,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保持了“快、好、稳”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高于9%,没有出现有人所说的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中国经济现已成为预测亚洲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实际表明,近两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美国和中国。由于美、日、欧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大又表现不俗,使全球经济总量在年内增加了数以千亿美元。除中国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大国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因此,2004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速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04年可望成为197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预计增长率为6.1%,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8%,南亚次*为6%;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2%;中东和北非地区为4.7%。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地区仍一枝独秀,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东亚的强劲增长属于出口拉动型,特别是本地区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日趋增多。二是受益于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三是世界高科技出现周期性反弹,对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数码电器产品需求增加。四是东亚国家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更为广泛的空间。俄罗斯于1999年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此后五年因原油出口增多、原油价格见涨、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使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其中2003年为7.3%,2004年上半年达7.4%,全年仍可超过7%。

世界经济进一步普遍好转和复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也有外部因素的拉动。其共性因素是得益于“六个增加”,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对外产品出口增加;工业生产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工业设备投资增加;区域经济整合数目及其力度增加。

二、全球贸易急骤攀升,双边和多边贸易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1年为2.5%,2003年为4.5%,2004年预计为7.5%。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2004年度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商品生产和贸易普遍恢复增长,2004年全球贸易将继续加速增长,可望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全球贸易迅速回升的导因,首先是由于美国人己经成为全球的终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的,美国一年花费一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换言之,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给美国人送去吃的、穿的和用的。其次是中国入世三年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农矿原料及设备等进口的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在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主要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多亿美元,这种增长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实践表明,中国己从所谓的潜在的贸易大国成为现实的贸易大国。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拉动了其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虽然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并不少,主要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经济集团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加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自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运作至2004年6月以来,各成员方共发起了2537起反倾销调查,预示着世界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当前的国际贸易冲突与矛盾仍主要发生在贸易大国之间,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自然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重要对象。但国际经验表明,美、欧、日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虽然此起彼伏,但从未中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总是在摩擦与斗争中寻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我们必须理智地加以应对,保持平常心态,而不要把贸易摩擦*化和情绪化。

三、国际资金流量增多,外国直接投资处于恢复性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点,但在此后三年,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减少,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降17%,2003年又减少了18%,只有560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使投资*不振,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但其分布不均,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为10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53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在亚太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等将会持续上扬,尤其流入中国、印度和波兰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攀升之势。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国仍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2003年为152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两大变化,其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资本输出国,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预计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其二是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而对制造业的投资则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1990年增至50%,目前则上升为60%以上,制造业所占比例己下降至3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体现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为此,世界各国己纷纷放宽了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规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以往只对国内开放的服务行业。尽管2004年国际资金流量增多,但许多国家仍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以满足投资者的三性要求,即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因此,争取更多国际资金的流入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缺口,依然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争夺资金的竞争将更为加剧。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和推进

尽管世界银行分析指出,全球在新的贸易*下可望通过自由贸易,发达国家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对农业的补贴将会每年给予全球的贸易总收入增加5200亿美元。但这一诱人的“大蛋糕”,并没有消除各成员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2003年7月坎昆会议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147个成员虽然己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距离完成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尚需走很长的路程,在2005年1月结束“多哈回合”已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了。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迟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及更广的广度。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相互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经济共同体、“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经济增长低迷,有的经济增长过热;有的通货紧缩,有的通货膨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有的消费需求乏力,等等。世界经济也向来是在光明中有暗点,在黑暗中有亮点,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如此,既有喜讯又有忧虑。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9月11日刊登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一篇文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未来风险》,此文集中阐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五大风险,亦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美国财政预算失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石油价格继续高涨。伯格斯滕所说的五大风险的确是制约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应对失误,也将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此文所说的五大风险,美国就占居了前三个。美国2004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130亿美元,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其贸易赤字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又使美元外于长期贬值态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迫使美国*加速向外举债,因而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受损失。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由于*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己四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其利率从1%提高到2%,并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采取的任何经济*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面作用,如果美元反弹升值,进口进一步增加,贸易赤字继续窜升,美国*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市场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对美出口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美元汇率走向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因此,尽管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早就美元汇率问题,取得了“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运动不利经济增长”的共识,但美元仍处于弱势状态,欧盟与日本尽管批评美元贬值,而至今并没有采取联合干预行动,这说明弱势美元尚未对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美国*将从何处着手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仍有待观察。格林斯潘认为,美国*减少财政赤字是降低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而减少国内投资和压低消费等其他选择都不是积极的长期措施。为此布什宣称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将把联邦*财政赤字削减一半,但目前尚缺少可行的有效应对措施。上述美国存在己久的三个老问题在2005年仍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伯格斯滕提出的第四个所谓“中国经济因素”,即中国经济过热,宏观*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没有成为现实。相反2004年中国的宏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拉动作用。然而,仍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一预言也难以变成为现实。国际社会把“中国经济因素”作为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的要素,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至于第五个风险—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的确是2004年乃至2005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农矿原料,特别是油价上扬对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和威胁,油价上涨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数量变动;国际突发事件影响原油正常供应;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等等,因而促使每桶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55美元的大关。但总体看,由于石油交易主要是以美元支付,美元大幅贬值,使实际油价基本上处于尚可承受的价位区间,因此,油价上涨对石油消费国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自12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趋于下滑。然而,国际社会对2005年油价是继续上浮抑或下调,其看法依然不尽相同。基于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采取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加上石油供求关系出现缓解迹象以及油价上涨过猛、过高对其产油国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可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鉴于上述分析,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资本流量继续增多,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各国对自身存在的经济瓶颈将进行*性的调整,以应对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但与2004年相比,有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略有减缓。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降至4%以下。美国经济存在已久的三个老问题及美联储将继续采取的加息措施,预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减至3.7%左右;欧盟三分之二的贸易集中在其内部,使用欧元交易,因而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不大,在德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甚至可能将略好于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上升为2.5%;日本经济开始步入自律性复苏阶段,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稳定在2—3%之间。俄罗斯作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油气价格低于上年,其经济增长率也将有所放缓。亚、非、拉三大发展中群体中,拉丁美洲由于出口增加和原料价格上涨,拉动经济已连续两年好转,但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国民储蓄率纸,因而难以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局较为动荡,因此,其经济复苏只是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反弹,与2004年相比,经济增幅将减少一个百分点左右。非洲*内在过去五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人口增长率,贫困问题依然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点与东亚地区不同,在过去五年间,东亚的贫穷人口减少了2.5亿人,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在改善人民生治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变化。由于非洲*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内乱及地区冲突减缓,因此经济增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仍可维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但由于经济总量甚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亚洲经济前景看来将依然光明,整体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6.5%左右,其中南亚在印度的带动下,将取得6%左右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将略高于5%。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同步强劲增长,将进而带动亚洲内需的增强,使其整个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并增强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004年12月**、*召开的*工作会议给出了正确的客观结论,会议明确指出,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对世界经济发挥可持续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jjzw/740850.htm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WPS手机版怎么设置页边距 页面设置了解下 wps页边距水平和垂直在哪里? wps excel页边距水平居中设置技巧_百度... 冬季储存大葱最简单方法是什么?怎样让大葱新鲜过冬? 大葱在过冬的时候应该怎样储存 高分求,流鼻血问题。她一到热天随便晒晒太阳就经常流,有时候步晒太阳也... 我一晒太阳就流鼻血是什么问题 家用投影仪排名前十名的品牌有哪些? 坚果j10s和n1pro 色彩对比 坚果j10s当家用投影仪如何? 神奇宝贝观看顺序 急求三个奇迹(世界)街机游戏的下载网址? 女性朋友说我怕你不敢吃怎么回复较好 现在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每升各是多少元? 奇迹三合一的手机游戏哪里下载 朋友对你说不敢狂言该怎么回复? 当追你的男生跟你说,想跟我发消息但不敢我该怎么幽默的回答? 你根本体会不到我对你的爱,所以你不敢,怎么回复? 女朋友说还有你不敢的事嘛男生该怎么回答? 他回复不敢不敢怎么回复 女生说不敢怎么回答? 横版拍摄的视频怎样在抖音发布才能出现“点击横屏观看”- 问一问 word2013文档被删除了怎么恢复 遭瓜妹退网控诉后,梦之队也要抛弃赖神?队友发火,赖神为什么会道歉? nbw战队和骚白什么关系? 王者这个赛季那几个英雄是T0级别的? office2013怎样修复文件 以雷霆击碎黑暗什么梗 王者荣耀真假武则天是怎么回事? word2013怎么打开文档恢复 你知道什么是雷霆之力吗 女生说不敢说话该怎么回复 psp三个奇迹 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关系 自己夸别人貌似潘安一表人才,别人说不敢不敢怎么回复好 刚下载了三个奇迹的街机游戏,投了9个币。可是一个币玩完了,就显示GAME OVER 。不能接下去这是为什么啊 你不敢跟我去那我就跟你去,怎么幽默回复呢 街机游戏 三个奇迹怎么调无限命 女生说她不敢逃课该怎么回复 街机游戏《三个奇迹》怎么修改? 女生说这句话不敢说怎么回复? “三个奇迹”的角色问题 女生说不敢有意见怎么幽默回复 三个奇迹怎么续命 国际油价跟国内油价的实现到底是怎么算的呢? 别人老是说你不敢,你害怕,你好欺负来嘲笑你怎么办? 街机《三个奇迹》用糢拟器winkawaks? 老师和我说我还以为你不敢来了我该怎么幽默回复 奇迹MU官方里有3个下载应下载哪个可以玩 给别人送礼,别人回复可不敢,你这样我们都不敢再和你联系,该怎么回复? KAWAKS版本三个奇迹如何调整为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