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莫泊桑《漂亮朋友》的读后感,要5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1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5
漂亮朋友:作者:(法)莫泊桑。类型:哲理情节。这本书的主人公不是什么好人。
杜洛瓦长得很漂亮,原本只是一个吃喝嫖赌的无赖而已。但凭借自己的手段和相貌,他不断地勾引上流社会的夫人,做她们的情人,然后再利用这层特殊的关系,飞黄腾达。
他的一个情人的女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漂亮朋友。
杜洛瓦先是趋炎附势地讨好他的朋友福尔蒂埃德,后来在福尔迪埃德死后,他又娶了福尔蒂埃德的遗孀(一个非常水性杨花的女人)。
之后,他又设下计谋,利用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竞争对手有私情的事实,一下子打垮了自己的对手,也甩掉了这个(原文里就是这么说的)烂污货。
某报社老板的夫人无意中结识了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成为了他众多情人中的一个。但他却拐走了她的女儿,迫使报社的老板把年轻漂亮的女儿嫁给他(他的丈母娘把他恨得咬牙切齿),自己当上了该报的总编辑。
这样的一个人,前程无量……
毫无疑问,莫泊桑的长篇小说和他的短篇小说一样出色。情节上写得很紧凑,对社会的丑恶也描写的一针见血。
杜洛瓦(不对,后来叫杜•洛瓦,成为贵族了)这样一个人,又没有真才实学,也毫无诚实善良可言,却赢得了上流社会的尊重。成为一位前途无量的*新星,太讽刺了。
还是回到书名上来,漂亮朋友,我们是否太看重一个人的相貌了,长得好,就一定是好人吗?
我这个一定是原创的,里面有作品简介,你看完之后自己再写点儿就可以了。我只能帮你这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6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共两篇,如下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怎么喜欢读外国的所谓文学名著。首先我不喜欢那些冗长而又绕口的姓名。我得承认我看书不怎么仔细,所以碰见名字长一点的人物,往往越看越搞不清楚,得不停的翻到最开始去确定那些人物的身份。而我一开始看的都是诸如《安娜卡列妮娜》《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名著,那种混乱的程度是可以想象的。其次,对于译者的水平我一直不愿意恭维。这其中最典型的我觉得莫过于郭沫若老先生翻译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到现在我仍然认为他的翻译加入了太多他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我在读郭老翻译的作品时常常会恍然以为是在读他的诗集——我想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会引起许多人不满,但这只是我的感觉,无所谓正确与否,也和他人无关。
所以一直很少看国外的作品。但这本书的确是一个例外——从拿起它的那一刻起——就象一枚新鲜的水果,你可以隔着包装袋闻到它的味道——那短短的几行字所描绘的杜瓦特颇有些狼狈地出场情景立刻让我感觉到了蕴藏在这些文字中间的*,那是一种优美的文字所具有的,令人难以罢手的感觉!
小说从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写起,从一开始就着力描写了“漂亮朋友”和他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作者用对杜瓦特外貌的描写,用顾客对杜瓦特的态度和关注,开门见山的给读者牢牢的树立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俊朗、聪明而且不令人讨厌,甚至看上去相当的绅士。但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口袋里的钱却只够他在月底之前每天吃两餐晚饭而没有中饭或者是两餐中饭而没有晚饭——读者的好奇与潜在的同情迅速被煽动了——我想,这也是吸引我读下去的最初的原因——又或者说,因为杜洛瓦这一刻的窘境和自己的某一时期非常相似而产生了共鸣。
不名一文的杜瓦特浪荡在巴黎优雅的大街上。他有点儿花哨,有点儿庸俗,不愿意放弃自己曾经身为轻骑兵的潇洒身份。他有挤身上流社会的渴望,有对美丽的女人的强烈的占有欲。但是仅此而已,他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无力帮自己从所居住的贫民窟一样的阁楼里逃出来。幸运的是,他碰见了自己在骑兵队时的旧伙伴,现在已经做了《法兰西生活》报社*专栏编辑的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改变了他的命运,把他领入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适合自己的行业,让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弗赖斯节造就了他成功的开始,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很知趣的给他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尽管他本人一点都不情愿,但是他还是离开了,被忽视和纵容的小病最终要了他的命,也让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包括他的财产和他的妻子都归属了杜瓦特。杜瓦特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明白“一切的一切无非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地追求功名、追求财富比起自私自利的追求女人、追求爱情又要高人一等。”杜瓦特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且丝毫不愿意掩饰自己的追求。最后,他做到了。这个狡猾、阴险、伶俐但又非常执着的小人物最终成就了他的理想——尽管那理想在正人君子看来是不值一晒的!
杜洛瓦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也就是他的漂亮。看看莫泊桑是怎么描写他的——“他本来就生的漂亮,又加上从前当过下级军官的那副架子,真是一表人才。他挺直了腰板,雄赳赳地熟练地卷了卷嘴唇上的那撮胡子,目光四射,仿佛渔人撒网一样,对四周迟迟未散的座客很快的扫了一眼。这正是那些漂亮小伙子看人的眼法。”贵族阶级的女人们对于这样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似乎是没有抵抗力的,弗赖斯节夫人——朋友的妻子,德•马莱尔夫人——一个小个子的棕发的贵妇人,华代尔夫人——老板的妻子,甚至连苏珊娜,老板的女儿,美的象洋囡囡的少女都被他一个个征服了。她们心甘情愿的爱着他,让他跪在自己面前柔声的说,我爱您爱的要发疯了!杜洛瓦甚至不需要其他的招式,这一点倒是很象武侠小说里功力以臻化境的武者——一招半式打遍天下!那些假模假势的高傲的女人在他面前迫不及待的卸去伪装,露出自己放荡的一面。莫泊桑用辛辣的讽刺表达了自己对于贵族阶级虚伪的鄙夷和藐视。
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是作者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杜洛瓦第一次去弗赖斯节家时的拘谨与自卑,在决斗前夜的仓皇不安,在弗赖斯节死后想立即占有玛德丽娜•弗赖斯节的无耻与急迫,以及贵妇人们面对杜洛瓦热烈的追求时的矛盾与不知所措!所有的这些场景都描写的细致入微而且恰倒好处,读来颇有身临其中的感觉。这正是莫泊桑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能力的体现。
另外,小说中对于景物的描写也堪称一绝。
“夜姗姗来到,却似一块轻纱,在右边那一大片原野上面掩罩上了一层透明的阴影。火车沿着塞纳河前进,塞纳河仿佛一条亮晶晶宽大的金属衣带,在铁路旁边奔腾流去,年轻夫妇凝睇着河水,水面红光万道,是天上落下的斑斑点点。太阳在西坠之前将它们涂抹上一层绛绯血红的颜色。落日余辉逐渐消散,色彩愈变愈深,凄凉地一寸寸黑了下去。原野颤栗着,沉浸在黑暗之中;悲怆凄凉的颤栗,每当西山日落,总是带来了人之将亡一般的颤栗掠过大地。”常写字的人都知道,对于景物、人物的刻画是最见功力的事情,尤其是对景物的刻画,它不仅仅增加文章的美感,更可以赋予文章一种灵性和一种层次上的升华。我想,这也就是大师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之处了。
小说中涉及到*的地方我总是一带而过的,我不愿意仔细去看。*是少数人玩弄的权术,与普通人没有关系,我们大可不必劳神。
在结尾的时候,我几乎是摒住呼吸向下读。我总认为大师会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一出闹剧,以终止那令人发指的*悲剧。但是故事偏偏在杜洛瓦盛大的婚礼中,在巴黎万人空巷争睹杜洛瓦姿容的喧闹中,在杜洛瓦遥望众议院布尔朋宫的目光中落下了帷幕。留给我们或许是不满,或许是嫉妒,又或许是愤怒的感觉。
————————————————————————————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结婚就是两人之间的合作,因为彼此需要而走在一起。当不再需要时,像解除合同一样平静地分开就行了。”以上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漂亮朋友》里德.弗雷吉埃夫人的婚姻观。难怪她对哪个男人都可以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可即可离。她是个相当有才华,自信满满的一个女人,她的心不依附于哪个男人身上,即使德.弗雷吉埃死了,杜洛华与她离婚了,她仍可以潇洒平静地离开,然后再与哪个男人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并不存在爱情,或说爱情成分少得可怜。人只能被自己爱的人伤害!一旦有了爱,或多或少就会有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平平凡凡的芸芸众女如何才能像德.弗雷吉埃夫人那样不为情所伤呢?学她那合同式的无爱婚姻?显然行不通。以我拙见,坚忍独立应首当其冲。只有自己不依赖于任何人也可以独立养活自己,那时应该比较不会患得患失吧。二是自信与信任。德.弗雷吉埃夫人面对着杜洛华在外面的风流艳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竟一点也不像其他女人那样大吵大闹。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是绝对无法容许的。但我想广大女性应该足够自信,坚信自己是够好的,坚信自己的丈夫是不会背叛自己的,给他足够的信任与空间。三、广大女性不要对自己的丈夫要求太高了,也不要把他们想得太好了。俗话说希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别抱有太大期待,当不经意的希望实现时,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似乎有点儿“凡事做最坏的打算”,有了这种准备,应该比较不会失望与受伤吧。总之,女人要坚强独立些,假使周围的一切骤然退去,自己也能独自承受;当必须得一人生活时也能自娱自乐。若能这样,我想也不至于被人伤倒了。
参考资料:百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5
漂亮朋友:作者:(法)莫泊桑。类型:哲理情节。这本书的主人公不是什么好人。
杜洛瓦长得很漂亮,原本只是一个吃喝嫖赌的无赖而已。但凭借自己的手段和相貌,他不断地勾引上流社会的夫人,做她们的情人,然后再利用这层特殊的关系,飞黄腾达。
他的一个情人的女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漂亮朋友。
杜洛瓦先是趋炎附势地讨好他的朋友福尔蒂埃德,后来在福尔迪埃德死后,他又娶了福尔蒂埃德的遗孀(一个非常水性杨花的女人)。
之后,他又设下计谋,利用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竞争对手有私情的事实,一下子打垮了自己的对手,也甩掉了这个(原文里就是这么说的)烂污货。
某报社老板的夫人无意中结识了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成为了他众多情人中的一个。但他却拐走了她的女儿,迫使报社的老板把年轻漂亮的女儿嫁给他(他的丈母娘把他恨得咬牙切齿),自己当上了该报的总编辑。
这样的一个人,前程无量……
毫无疑问,莫泊桑的长篇小说和他的短篇小说一样出色。情节上写得很紧凑,对社会的丑恶也描写的一针见血。
杜洛瓦(不对,后来叫杜•洛瓦,成为贵族了)这样一个人,又没有真才实学,也毫无诚实善良可言,却赢得了上流社会的尊重。成为一位前途无量的*新星,太讽刺了。
还是回到书名上来,漂亮朋友,我们是否太看重一个人的相貌了,长得好,就一定是好人吗?
我这个一定是原创的,里面有作品简介,你看完之后自己再写点儿就可以了。我只能帮你这么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06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共两篇,如下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并不怎么喜欢读外国的所谓文学名著。首先我不喜欢那些冗长而又绕口的姓名。我得承认我看书不怎么仔细,所以碰见名字长一点的人物,往往越看越搞不清楚,得不停的翻到最开始去确定那些人物的身份。而我一开始看的都是诸如《安娜卡列妮娜》《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名著,那种混乱的程度是可以想象的。其次,对于译者的水平我一直不愿意恭维。这其中最典型的我觉得莫过于郭沫若老先生翻译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到现在我仍然认为他的翻译加入了太多他自己的风格。事实上,我在读郭老翻译的作品时常常会恍然以为是在读他的诗集——我想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会引起许多人不满,但这只是我的感觉,无所谓正确与否,也和他人无关。
所以一直很少看国外的作品。但这本书的确是一个例外——从拿起它的那一刻起——就象一枚新鲜的水果,你可以隔着包装袋闻到它的味道——那短短的几行字所描绘的杜瓦特颇有些狼狈地出场情景立刻让我感觉到了蕴藏在这些文字中间的*,那是一种优美的文字所具有的,令人难以罢手的感觉!
小说从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写起,从一开始就着力描写了“漂亮朋友”和他在众人眼中的形象。作者用对杜瓦特外貌的描写,用顾客对杜瓦特的态度和关注,开门见山的给读者牢牢的树立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俊朗、聪明而且不令人讨厌,甚至看上去相当的绅士。但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漂亮的小伙子,口袋里的钱却只够他在月底之前每天吃两餐晚饭而没有中饭或者是两餐中饭而没有晚饭——读者的好奇与潜在的同情迅速被煽动了——我想,这也是吸引我读下去的最初的原因——又或者说,因为杜洛瓦这一刻的窘境和自己的某一时期非常相似而产生了共鸣。
不名一文的杜瓦特浪荡在巴黎优雅的大街上。他有点儿花哨,有点儿庸俗,不愿意放弃自己曾经身为轻骑兵的潇洒身份。他有挤身上流社会的渴望,有对美丽的女人的强烈的占有欲。但是仅此而已,他无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无力帮自己从所居住的贫民窟一样的阁楼里逃出来。幸运的是,他碰见了自己在骑兵队时的旧伙伴,现在已经做了《法兰西生活》报社*专栏编辑的弗赖斯节。弗赖斯节改变了他的命运,把他领入了一个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适合自己的行业,让他成为了一名记者。弗赖斯节造就了他成功的开始,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很知趣的给他让出了自己的位置——尽管他本人一点都不情愿,但是他还是离开了,被忽视和纵容的小病最终要了他的命,也让原本属于他的一切,包括他的财产和他的妻子都归属了杜瓦特。杜瓦特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在于他明白“一切的一切无非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地追求功名、追求财富比起自私自利的追求女人、追求爱情又要高人一等。”杜瓦特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且丝毫不愿意掩饰自己的追求。最后,他做到了。这个狡猾、阴险、伶俐但又非常执着的小人物最终成就了他的理想——尽管那理想在正人君子看来是不值一晒的!
杜洛瓦的成功在于他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也就是他的漂亮。看看莫泊桑是怎么描写他的——“他本来就生的漂亮,又加上从前当过下级军官的那副架子,真是一表人才。他挺直了腰板,雄赳赳地熟练地卷了卷嘴唇上的那撮胡子,目光四射,仿佛渔人撒网一样,对四周迟迟未散的座客很快的扫了一眼。这正是那些漂亮小伙子看人的眼法。”贵族阶级的女人们对于这样一个漂亮的小伙子似乎是没有抵抗力的,弗赖斯节夫人——朋友的妻子,德•马莱尔夫人——一个小个子的棕发的贵妇人,华代尔夫人——老板的妻子,甚至连苏珊娜,老板的女儿,美的象洋囡囡的少女都被他一个个征服了。她们心甘情愿的爱着他,让他跪在自己面前柔声的说,我爱您爱的要发疯了!杜洛瓦甚至不需要其他的招式,这一点倒是很象武侠小说里功力以臻化境的武者——一招半式打遍天下!那些假模假势的高傲的女人在他面前迫不及待的卸去伪装,露出自己放荡的一面。莫泊桑用辛辣的讽刺表达了自己对于贵族阶级虚伪的鄙夷和藐视。
小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看点是作者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如杜洛瓦第一次去弗赖斯节家时的拘谨与自卑,在决斗前夜的仓皇不安,在弗赖斯节死后想立即占有玛德丽娜•弗赖斯节的无耻与急迫,以及贵妇人们面对杜洛瓦热烈的追求时的矛盾与不知所措!所有的这些场景都描写的细致入微而且恰倒好处,读来颇有身临其中的感觉。这正是莫泊桑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能力的体现。
另外,小说中对于景物的描写也堪称一绝。
“夜姗姗来到,却似一块轻纱,在右边那一大片原野上面掩罩上了一层透明的阴影。火车沿着塞纳河前进,塞纳河仿佛一条亮晶晶宽大的金属衣带,在铁路旁边奔腾流去,年轻夫妇凝睇着河水,水面红光万道,是天上落下的斑斑点点。太阳在西坠之前将它们涂抹上一层绛绯血红的颜色。落日余辉逐渐消散,色彩愈变愈深,凄凉地一寸寸黑了下去。原野颤栗着,沉浸在黑暗之中;悲怆凄凉的颤栗,每当西山日落,总是带来了人之将亡一般的颤栗掠过大地。”常写字的人都知道,对于景物、人物的刻画是最见功力的事情,尤其是对景物的刻画,它不仅仅增加文章的美感,更可以赋予文章一种灵性和一种层次上的升华。我想,这也就是大师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之处了。
小说中涉及到*的地方我总是一带而过的,我不愿意仔细去看。*是少数人玩弄的权术,与普通人没有关系,我们大可不必劳神。
在结尾的时候,我几乎是摒住呼吸向下读。我总认为大师会在即将结束的时候安排一出闹剧,以终止那令人发指的*悲剧。但是故事偏偏在杜洛瓦盛大的婚礼中,在巴黎万人空巷争睹杜洛瓦姿容的喧闹中,在杜洛瓦遥望众议院布尔朋宫的目光中落下了帷幕。留给我们或许是不满,或许是嫉妒,又或许是愤怒的感觉。
————————————————————————————
《漂亮朋友》读书笔记
“结婚就是两人之间的合作,因为彼此需要而走在一起。当不再需要时,像解除合同一样平静地分开就行了。”以上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漂亮朋友》里德.弗雷吉埃夫人的婚姻观。难怪她对哪个男人都可以不冷不热、不温不火、可即可离。她是个相当有才华,自信满满的一个女人,她的心不依附于哪个男人身上,即使德.弗雷吉埃死了,杜洛华与她离婚了,她仍可以潇洒平静地离开,然后再与哪个男人像签合同一样地获得结婚证书。丧偶,离婚,不忠与背叛对她来说似乎显得无动于衷。为什么她能如此不为人所伤呢?我想,原因在于她并不爱她的丈夫们,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并不存在爱情,或说爱情成分少得可怜。人只能被自己爱的人伤害!一旦有了爱,或多或少就会有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平平凡凡的芸芸众女如何才能像德.弗雷吉埃夫人那样不为情所伤呢?学她那合同式的无爱婚姻?显然行不通。以我拙见,坚忍独立应首当其冲。只有自己不依赖于任何人也可以独立养活自己,那时应该比较不会患得患失吧。二是自信与信任。德.弗雷吉埃夫人面对着杜洛华在外面的风流艳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竟一点也不像其他女人那样大吵大闹。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是绝对无法容许的。但我想广大女性应该足够自信,坚信自己是够好的,坚信自己的丈夫是不会背叛自己的,给他足够的信任与空间。三、广大女性不要对自己的丈夫要求太高了,也不要把他们想得太好了。俗话说希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别抱有太大期待,当不经意的希望实现时,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似乎有点儿“凡事做最坏的打算”,有了这种准备,应该比较不会失望与受伤吧。总之,女人要坚强独立些,假使周围的一切骤然退去,自己也能独自承受;当必须得一人生活时也能自娱自乐。若能这样,我想也不至于被人伤倒了。
参考资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