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测听该怎么操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3:2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6:44
1注意受试孩子的假阳性反应,一旦出现需要重新条件化,此时可以放慢测试速度停顿片刻,然后重新给予已引出明确反应的刺激频率和强度,重复1-2次反应结果,确保条件化仍可建立。2注意孩子出现疲劳的信号,注意力减退的信号。如孩子行动缓慢,其他动作过多,东张西望,故意改变反应方式。出现此类情况应当改变游戏方式,看是否能改变此类情况。若无任何改善,应当停止测试,否则不可能得到精确的结果。3使用耳机测试时要分别测试骨导和气导。有需要或可能,应做掩蔽。小儿掩蔽通常使用一个掩蔽级法,如测试耳需要掩蔽时,在对侧耳气导阈值上加30db的掩蔽声,在给小儿戴加有掩蔽声的耳机时,一定选择小儿玩耍状态,不要让小儿处于聆听状态下,使小儿不在意掩蔽声,然后把小木块或小球交给小儿,让他继续游戏测听来获得阈值。如果一个掩蔽级不能获得阈值,仍需使用平台掩蔽法。4声场中的测试结果,仅代表某一频率好耳侧的听力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6:44
游戏测听是一种适用于小儿的主观听力学评估方法之一,可用于测试小儿的裸耳听力和助听听阈,结果对后续助听器验配和调试至关重要。在该测试过程中让儿童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儿童对刺激声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被测试的儿童必须能理解和执行这个游戏,并且在反应之前可以等待刺激声的出现。通常情况下,对2.5-6岁的小儿采用该测试方法。
建议家长在家里开展游戏测听家庭训练,以获得准确的游戏测听结果。
家长首先需要让小儿明白游戏规则:①听到刺激声就把手中的玩具放入玩具桶(或其它游戏相关器具中),特别小的声音也要放;②没有听到刺激声不能放玩具;③在刺激声出现前要等待刺激声的出现。
开展家庭训练时选择的玩具或玩法建议:要根据小儿的精细运动发育、认知能力、兴趣等选择玩具。对于年龄较小尚不能完成精细拼插动作的小儿,可以选择体积较大的玩具,让小儿握住放入较大口径的玩具桶内,如乒乓球、大积木块等;随着小儿能力的发展,需要增加玩具的难度,变化玩具的玩法,如让小儿放玩具时将玩具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特性归类;对于精细运动有较好发育的小儿,可以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如为男孩选择玩具飞机等拼插形状的玩具,为女孩选择冰激凌、娃娃等拼插形状的玩具;另外选择玩具时也不能让小儿太感兴趣,这样会使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即使听不到声音也会把手中的玩具放下,出现假阳性反应。
家庭训练给声信号建议:①不同频率范围的响声玩具给声;②家长自己发音。
最后,在家庭训练时需要家长特别注意让小儿学会等待刺激声出现。我们建议家长发出刺激声的时间间隔毫无规律,给声间隔可以长达10秒,也要有让小儿拿起玩具就出现的刺激声。如果给声间隔时小儿没有等待,家长要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阻止小儿的动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06:45
(1)外耳道检查
在行为测听开始之前,应先检查宝宝的外耳道。因为孩子的耳朵容易被耵聍堵塞,也容易患中耳炎,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听力,一旦通过外耳道检查,发现异常需及时到医院进行临床干预,如:清理外耳道、服用消炎药甚至是手术等。
(2)儿童行为测听
简单的说,儿童行为测试分三类:
1. 行为观察测听(BOA)
2. 视觉强化测听(VRA)
3. 游戏测听(PA)
分别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和发育阶段的孩子。
0~6月的婴幼儿通常采用行为观察测听方法,主要判断婴幼儿对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刺激声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听力师根据这些反应再结合客观报告结果来评估孩子的听损情况。一般可使用发声玩具,听力计+插入式耳塞,或者便携式听觉评估仪等。
7个月到2.5岁的幼儿可以采用视觉强化测听方法,因为宝宝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对陌生的事物或声音会有一定的兴趣,视觉上也较为敏感。主要通过对幼儿建立声音与视觉的定向条件反射,即视频屏幕或会放光扭动的毛绒动物玩具处于关闭状态,当给测试声时,幼儿会去看亮起来的视频动画或扭动的发光动物,作为视觉奖励,使其配合完成听力测试。
(建立好声音与视觉的条件反射后,小朋友听到声音就会感兴趣的转向屏幕方向)
2.5到6岁的儿童通常采用游戏测听方法,利用小朋友爱玩游戏的特点,让儿童参与一个与年龄、生理发育相适宜的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孩子对给出的刺激声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以此得到听力反应阈值。游戏好玩很重要,儿童对游戏感兴趣才能够配合测试。
行为测听的结果跟测试儿童当天的测试状态有很大关系,各听力中心所得出的结果稍有偏差也很正常,所以要不断尝试、多测试、反复验证以确定结果。随着孩子康复训练的加强,配合能力的提高,所测得的反应阈值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听力阈值。但同时,我们也要强调的是,不是说客观报告不重要,ABR和ASSR的结果与行为测听所测得的高频阈值相关性较好,在无法获得孩子较为准确的听力反应阈值时,也作为决定干预手段的参考依据。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需要参考客观测试报告、行为测听结果、甚至影像学检查来交叉验证,为每个孩子选择最适合Ta的听力干预方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6
1注意受试孩子的假阳性反应,一旦出现需要重新条件化,此时可以放慢测试速度停顿片刻,然后重新给予已引出明确反应的刺激频率和强度,重复1-2次反应结果,确保条件化仍可建立。2注意孩子出现疲劳的信号,注意力减退的信号。如孩子行动缓慢,其他动作过多,东张西望,故意改变反应方式。出现此类情况应当改变游戏方式,看是否能改变此类情况。若无任何改善,应当停止测试,否则不可能得到精确的结果。3使用耳机测试时要分别测试骨导和气导。有需要或可能,应做掩蔽。小儿掩蔽通常使用一个掩蔽级法,如测试耳需要掩蔽时,在对侧耳气导阈值上加30db的掩蔽声,在给小儿戴加有掩蔽声的耳机时,一定选择小儿玩耍状态,不要让小儿处于聆听状态下,使小儿不在意掩蔽声,然后把小木块或小球交给小儿,让他继续游戏测听来获得阈值。如果一个掩蔽级不能获得阈值,仍需使用平台掩蔽法。4声场中的测试结果,仅代表某一频率好耳侧的听力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7
游戏测听是一种适用于小儿的主观听力学评估方法之一,可用于测试小儿的裸耳听力和助听听阈,结果对后续助听器验配和调试至关重要。在该测试过程中让儿童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儿童对刺激声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被测试的儿童必须能理解和执行这个游戏,并且在反应之前可以等待刺激声的出现。通常情况下,对2.5-6岁的小儿采用该测试方法。
建议家长在家里开展游戏测听家庭训练,以获得准确的游戏测听结果。
家长首先需要让小儿明白游戏规则:①听到刺激声就把手中的玩具放入玩具桶(或其它游戏相关器具中),特别小的声音也要放;②没有听到刺激声不能放玩具;③在刺激声出现前要等待刺激声的出现。
开展家庭训练时选择的玩具或玩法建议:要根据小儿的精细运动发育、认知能力、兴趣等选择玩具。对于年龄较小尚不能完成精细拼插动作的小儿,可以选择体积较大的玩具,让小儿握住放入较大口径的玩具桶内,如乒乓球、大积木块等;随着小儿能力的发展,需要增加玩具的难度,变化玩具的玩法,如让小儿放玩具时将玩具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特性归类;对于精细运动有较好发育的小儿,可以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如为男孩选择玩具飞机等拼插形状的玩具,为女孩选择冰激凌、娃娃等拼插形状的玩具;另外选择玩具时也不能让小儿太感兴趣,这样会使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即使听不到声音也会把手中的玩具放下,出现假阳性反应。
家庭训练给声信号建议:①不同频率范围的响声玩具给声;②家长自己发音。
最后,在家庭训练时需要家长特别注意让小儿学会等待刺激声出现。我们建议家长发出刺激声的时间间隔毫无规律,给声间隔可以长达10秒,也要有让小儿拿起玩具就出现的刺激声。如果给声间隔时小儿没有等待,家长要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阻止小儿的动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5:47
(1)外耳道检查
在行为测听开始之前,应先检查宝宝的外耳道。因为孩子的耳朵容易被耵聍堵塞,也容易患中耳炎,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听力,一旦通过外耳道检查,发现异常需及时到医院进行临床干预,如:清理外耳道、服用消炎药甚至是手术等。
(2)儿童行为测听
简单的说,儿童行为测试分三类:
1. 行为观察测听(BOA)
2. 视觉强化测听(VRA)
3. 游戏测听(PA)
分别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和发育阶段的孩子。
0~6月的婴幼儿通常采用行为观察测听方法,主要判断婴幼儿对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刺激声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听力师根据这些反应再结合客观报告结果来评估孩子的听损情况。一般可使用发声玩具,听力计+插入式耳塞,或者便携式听觉评估仪等。
7个月到2.5岁的幼儿可以采用视觉强化测听方法,因为宝宝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对陌生的事物或声音会有一定的兴趣,视觉上也较为敏感。主要通过对幼儿建立声音与视觉的定向条件反射,即视频屏幕或会放光扭动的毛绒动物玩具处于关闭状态,当给测试声时,幼儿会去看亮起来的视频动画或扭动的发光动物,作为视觉奖励,使其配合完成听力测试。
(建立好声音与视觉的条件反射后,小朋友听到声音就会感兴趣的转向屏幕方向)
2.5到6岁的儿童通常采用游戏测听方法,利用小朋友爱玩游戏的特点,让儿童参与一个与年龄、生理发育相适宜的简单有趣的游戏,教会孩子对给出的刺激声做出明确可靠的反应,以此得到听力反应阈值。游戏好玩很重要,儿童对游戏感兴趣才能够配合测试。
行为测听的结果跟测试儿童当天的测试状态有很大关系,各听力中心所得出的结果稍有偏差也很正常,所以要不断尝试、多测试、反复验证以确定结果。随着孩子康复训练的加强,配合能力的提高,所测得的反应阈值会越来越接近真实听力阈值。但同时,我们也要强调的是,不是说客观报告不重要,ABR和ASSR的结果与行为测听所测得的高频阈值相关性较好,在无法获得孩子较为准确的听力反应阈值时,也作为决定干预手段的参考依据。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需要参考客观测试报告、行为测听结果、甚至影像学检查来交叉验证,为每个孩子选择最适合Ta的听力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