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故事不要24孝,最少6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0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7
茅容杀鸡
汉朝的茅容。年纪已经四十多岁了。有一天。在郊野里耕田。忽然天下雨了。于是种田的人。都到树底下去避雨。一班人都是伸手伸脚、随随便便地坐着。只有茅容独自端端正正地坐着。格外恭敬。这时候。给郭林宗看见了。觉得很奇怪。就请求到茅容家里去过夜。以便暗中观察他一切的举动。到了第二天。茅容杀了一只鸡、煮了做饭菜。郭林宗见了。以为是请自己吃的。那里晓得他把鸡给了母亲吃。自己和客人一同吃着蔬菜。郭林宗看了他这样孝顺的行为。非常佩服。就起身向他拜着说。你的品行。真贤明得很。我林宗尚且减少了养亲的丰盛膳菜。去供给往来的宾客。现在你能够这样。真是我的朋友了。于是就劝他读书。后来茅容终于成就了一个有道德的人。
赵咨迎盗
汉朝时候有个赵咨。在敦煌地方做太守官。后来因为有病。就免了官。回到家里。亲自带领子孙们。耕种田地。奉养母亲。有一夜、有许多强盗到他家里来打劫。赵咨得知了。恐怕母亲受了惊慌。于是自己先到了门口。去迎接强盗。又陈设了饭菜请强盗吃。并且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年老的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多岁了。又生着疾病。是要供养的。请求你们稍留下了一些儿衣服和粮食。使我可以供养我的母亲就好了。至于妻子的物件。和另外的物件。一点也不敢请求留下的。强盗们听了他的话。非常叹服他的孝顺。又觉得自己的惭愧。大家都跪下了。辞谢着说。我们太不成样子了。干犯了府上。侵害了你这位贤人君子。说完了话。一齐飞也似的去了。赵咨追上去。把物件送给他们。已经来不及了。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赵咨的名声愈加大了。后来做了东海相的官
伯俞泣杖
汉朝的韩伯俞。是河南地方的人。生性非常孝顺。他母亲的家教很严厉。韩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过失。他的母亲就要用拐杖打他。韩伯俞总是跪下了。受了母亲的打。一些儿也没有怨言。有一天。他的母亲又拿了拐杖打着儿子。韩伯俞忽然大哭起来。他的母亲觉得很奇怪。问他道。从前打你的时候。你老是和颜悦色地受了。没有一次流着眼泪的。今天打你。为什么哭了起来呢。韩伯俞说。从前儿子有了过失的事。母亲打我的时候。是觉得很痛的。晓得母亲的身体很康健。今天打我的时候。母亲的力量。就不能使我觉得痛了。晓得母亲的精力已衰。恐怕后来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觉得悲伤着哭起来了。
考叔舍肉
周朝时候。郑国有个颍考叔。是在颍谷地方做守边的官。他得知了郑庄公起初为了弟弟的事。对母亲立了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的咒。后来又有点懊悔了。他就借了献进物品的机会。到了庄公的那儿。庄公叫他吃饭。他吃饭的时候。留着所赐的肉不吃。庄公觉得很奇怪。就问他道。你为什么留这些肉呢。颍考叔道。小人有个母亲。凡是小人自己家里献进去的东西。母亲是都吃过的了。可是没有吃过君上所赐的肉。所以我留着不吃。预备等忽儿拿回家去。送给母亲吃。庄公听了颍考叔有这样的孝顺。不禁心中有所感触。就说道。你有母亲可以送给他东西吃。怎么我没有母亲呢。颍考叔说。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君上只要在地下掘下去有了泉水就好。*两人在地道里面相见。那一个人再敢道个不字呢。庄公就依了他的话做去。于是他们*两个。依旧和从前一样的相处了。
赵志闻声
晋朝有个小孩子。姓赵名志。有一天的早晨。他正在读书的时候。听到了他的父亲赶喝小牛的声音。他就丢了书哭了。先生见了。问他为了什么缘故哭的。他回答说。刚才赶喝着小牛走过书房门口的。就是我的父亲。我自己恨着年纪太小。不能够立刻就发达起来。还要我年老的父亲。免不了过着贫穷的日子。做着辛苦的工作。所以悲伤的呵。先生听了他的一番话。就叹息着说。他年纪虽小。就有了这样孝顺的念头。将来这个小孩子。一定是有成就的。从此以后。先生就格外用心去教他。并且不要他的修金。后来赵志长大了。府县衙门里把他选举了上去。在东辽地方做官。有很好的名声。
范乔哭砚
晋朝时候。有个范乔。当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叫范馨的就死了。祖父快要死的时候。把孙儿抚摩着说。我心里所恨的。只是不能够看见你到*长大。于是就把日常所用的砚池给了孙儿。到了范乔五岁的时候。他的祖母把这番情形。一一讲给他听。范乔听了。就捧了那个砚池哭个不住。他的父亲就叫范粲。染了神经病。时常发狂。范乔同了他的弟弟。放弃了一切的事务。专心一志的去侍奉父亲。他的足迹从不走出乡村。朝廷里屡次来召他做官。也不肯去。有一年的大年夜。有人偷他的树去做柴。这时候。范乔正在那儿。可是假装着不看见。那个偷树的人。自己也觉得惭愧。于是就把柴拿来还他。范乔说。你拿了一些树儿去做柴。叫你的爷娘烘暖欢喜。这又有什么惭愧呢。竟叫他拿了柴去。
叔谦乞藤
南北朝时候。南宋朝有个解叔谦。表字叫楚梁。他的母亲有了病。解叔谦就在晚上祷告天地。忽然天空里有说话的声音。说、这个病。只要得到了丁公藤做了酒吃了。就会好的。解叔谦就去访问许多医生。可是都不晓得这个丁公藤。他就不辞困苦艰难。一路路的去访求。一直到了宜都地方。看见有一个年老的人。正在砍着树木。解叔谦就问他。这是什么。老年人说。这是丁公藤呵。治风病是很有效验的。解叔谦就跪在地上哭拜。把自己访求丁公藤的来意说了。于是老人就给了他四段丁公藤。并且把浸酒的方法教了他。解叔谦拜着受了。回头一看。那个老人家不知到那里去了。拿回家去。依了他的方法。浸了酒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
朱泰虎残
宋朝时候有个朱泰。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家里很穷。他就砍了柴卖了钱养着母亲。常常走了几十里路远的地方。去买了好的吃食来供奉母亲。有一天。朱泰起来得很早。在头鸡啼的时候。就走到山里去。等到天亮了。就在山脚边休息着。忽然来了一只老虎。把朱泰用前脚攫取。竟衔着走了。这时候、朱泰吓得神志也不清爽了。等到老虎走了一百多步路。他才渐渐地苏醒了。就大着喉咙说。老虎、你作恶把我吃了去。所恨的是我的母亲从此没有依靠了。他说完了这几句话。却也奇怪。老虎竟把他放在地上。走了去、也不回头来看。好像有人赶着去一样。朱泰这时候已经不能行走了。就匍匐着慢慢的回到了家里。乡村里的人。因为他的孝顺行为。很可以佩服。个个叫他朱虎残。就是说他是老虎嘴里剩下来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7
1.【孝绪得参】
孝绪至性。母病心惊。求觅参草。神鹿前行
【原文】
梁阮孝绪应得伯遗财百万。尽以归伯之姊。性至孝。尝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至。孝绪果心惊而返。邻里异之。惟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忽见一鹿前行。孝绪随之。鹿灭得参。母遂愈。
许止净曰。遗产百万。一毫不取。其气量为何如哉。至性冥通。古亦代有其人。然难得其母之谛信不疑。盖感之有素也。求参而神鹿前行。补像而一朝完复。随心所欲。无不如愿以偿。极感通之能事矣。
【白话解释】
梁朝的阮孝绪。是出继给他的堂伯父做儿子的。照理。他可以得到他伯父遗下来百万的财产。可是他尽数给了伯父的姊姊了。阮孝绪的生性非常孝顺。有一次、在钟山地方听讲。他的母亲王氏在家里忽然生了病。哥哥弟弟们就要去叫阮孝绪。母亲说。不必去叫他的。孝绪这个人有至性。可通鬼神。他一定能够自己来的。果然阮孝绪觉得心惊肉跳。就回到了家里。邻舍和乡村里的人。都觉得他非常奇怪。不过他母亲所吃的药里面。要一味鲜活的人参。照老辈里的传说。钟山是出生人参的。于是阮孝绪就亲自到那里去寻。踏遍了幽僻危险的地方。这样的有好几天的工夫。忽然看见了有一只鹿。在他的前面走着。阮孝绪就跟了鹿走。鹿跑到那里。他也跟到了那里。忽然那只鹿不见了。就得到了生人参。他的母亲吃着、病果然好了。
2..逆子和孝的故事
在家乡,大部分人家的供桌上,都摆有一方灵牌——用来纪念已经去世的长辈亲人。灵牌一般都是在父亲或是母亲去世的时候由子女做的,按照家乡的风俗,每逢过年过节、初一十五都要供香,祭祀天地的同时也祭祀灵牌。
灵牌一般是用棠梨树或是梨树的木头做成,供奉灵牌是表示孝的一种形式。但这方纪念灵牌,最先却是由一个逆子做出来的。
传说古代,有*两人生活,儿子性情残暴,动辄就*打骂母亲。儿子每天到地里耕作,母亲为他送饭,每次只要母亲去早了或是去晚了,他就打她。虽然如此,母亲每天依然给他送饭。
这一天,他耕地休息的时候,躺在田头,看到树上的鸟巢里,母鸟给幼鸟哺食,幼鸟张着嘴巴……他突然想到自己的母亲,一瞬间良心发现了。他悔恨他自己过去对母亲的一切,此时,他母亲正赶来给他送饭。
他连忙赶上前去迎接母亲,可由于他太激动,忘记把手里的鞭子放下。他母亲看到他迎面提着鞭子来了,以为他是来打她。她在心里想:以往被打,都是到了地里之后,这次儿子赶着来,肯定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她为了躲避毒打,就一头撞死在路边一棵棠梨树上。
这一幕,让儿子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良心发现却害死了母亲,他抱着那棵棠梨树,恸哭不已,最后他把树砍了带回家,想用来怀念母亲。此时,上天的雷公早已想把他劈了,但看到他真心悔过,所以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此后,他每天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带着那段纪念母亲的树。晒粮食的时候,他先把树搬到太阳底下,找个舒服的位置放好,再去搬粮食。上天为了考验他,就故意给下雨。他连忙把树抱回家,然后才来收拾粮食,按雷公的意思,晒粮食的时候,只要他有任何一次先搬粮食,那就要把他雷劈了。下雨收粮食的时候,只要他先搬粮食,也要把他雷劈了。
结果,经过无数次的考验,他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母亲——纪念母亲的那段树。他用那段树,做成了母亲的灵牌,每天吃饭时,先盛了供奉母亲,然后自己才吃。年复一年,他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忘记先盛给母亲的情况。
最终,上天原谅了他,他的孝得到了肯定。久而久之,人们也就把供奉灵牌当作了一种孝的风俗,一直到今天。
注:在*发动的旨在扫除封建迷信的“扫四旧”活动中,灵牌也被当成了一种,大部分人家供奉的灵牌被烧毁了!我以为,灵牌和迷信是可以分开的,灵牌代表的,虽然是一个残酷的“孝行”故事,但作为纪念的一种形式,作为孝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无可厚非的。
【故事3】
明朝太宰*,每次上朝参拜完以后,就回到家中闭门谢客,穿起便服侍奉他的母亲。他为母亲端洗脸水,倒痰盂,搔痒擦背,所有的事都亲自去做。春天,他穿起平民百姓的衣服,把老母背在背上,在花丛中漫步游荡,树枝摇曳,花香扑鼻,他们在树荫下欢快娱乐玩一整天。不久,他以供养老母为理由,请求归乡,他的母亲一直活到一百零四岁。
【故事4】
江苏昆山的顾恂五十岁了,生了个儿子叫顾鼎臣。稍稍长大一点时,写了一篇陈述自己衷情的表文,每天晚上焚香,告请上天,愿意把自己的寿数加给父亲。慢慢鼎臣长大*了。一天晚上,他作了一个梦,梦见一只黄鹤从天上飞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他自己焚烧告天的表文。表文后面写了一个很大的‘元’字,下面用朱砂红笔批注说:‘鼎臣愿减少自己寿数加给父亲,出于一片至诚之心,父亲增加二十四岁,儿子中状元。’后来顾恂寿命果然活到八十多岁,亲眼看见鼎臣中了状元,名满天下。
【故事5】
陈荣是福建建宁人,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明朝天启年间,县城遭水灾,老百姓被水淹没漂流。陈荣和他母亲被冲散,在两处各自都抱著一根木头。当陈荣到达岸边时突然遇见了母亲。原来,一艘官船中有位郡守夜晚作梦,梦见神对他说:‘明天中午,有孝子来搭你的船。’太守于是将船靠在岸边等待。到了中午,一根木头冲到岸边,陈荣就附在木头上。太守非常惊奇地问他:‘怎么你的孝心竟感动了上天呢?’陈荣说:‘我哪里知道什么孝不孝,我只知道有个老母亲,一时一刻也不敢忘记罢了。
6.
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7.★大白香象
在久远的过去,有两个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一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因为拥有一只力大无穷的香象,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把迦尸王的军队打败,迦尸国王为了一雪前耻,便对全国下达命令:「若有人能为国王抓来强壮的香象,必定重赏.」
当时,在山里住了一只大白香象,被人发现了,国王立刻派军队上山围捕.这只强壮的大象竟然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温驯的被带回了宫中.国王得到这头珍贵的白香象非常欢喜,为它盖了一个漂亮的屋子,里面铺了非常柔软的毯子,又给它上好的饮食,还请人弹琴给他听,可是香象却始终不愿意进食.
迦尸国王非常著急,亲自来看这头香象,问道:「你为什麼不吃东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年纪又老,眼睛也瞎了,无法自己去找水草来吃,一定饿坏了,只要想到这里,我就难过的吃不下东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养父母,等将来父母老死了,我会主动回来为陛下效命.」
迦尸国王听了深受感动,便放这头香象回到山中,同时颁令,全国皆要孝养,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将处以重罪.
过了几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约回到王宫,迦尸王高兴极了,立刻派它进攻比提醯国.但是,香象却反倒劝国王化干戈为玉帛,并愿意前往比提醯国,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结,使两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
8.★ 瀑布成美酒
从前在日本美浓国〈现在的日本歧埠县〉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长久以来与父亲俩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
父亲很爱喝酒,可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酒喝呢年轻人知道父亲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门的时候总会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给您买些酒回来,请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卖的钱也只能买一顿饭菜回来,一想到父亲有酒喝时高兴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难过起来,一步一步拖著疲惫的身子回家.
做父亲的实在也不忍心看著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却吃不饱一顿饭还要顾虑他有没有酒喝,看儿子满脸忧戚的样子,他赶紧安慰儿子:「别烦恼了,我的好儿子啊,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酒不喝没什麼关系的.」,听到父亲反过来安慰他,年轻人更难过,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买酒回来给父亲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便出门往山里头去,从清早到黄昏,年轻人拼命砍柴,得到的数量也比平常多,「这样应该够买一壶酒了.」年轻人很满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绩,然后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备下山去卖,不过,天色已晚,年轻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进山谷里去了!
当他朦朦胧胧醒来时,听到附近有流水声,口渴的年轻人撑起摔疼的身体往流水声的方向走去,发现就在附近的悬崖上有一条小瀑布,而且水质非常清澈.他弯下腰来掬起水尝了一口,「哇!真好喝!」......「咦,这水好像有酒味 」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便再喝一口,「这是真的酒吧嗯,是酒没错.还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轻人试了好几次,最后他肯定这条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将系在腰间的空葫芦取下来用来装瀑布的酒水,想要带回家去给父亲喝.
年轻人连跑带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亲致歉:「爸爸对不起我今天回来晚了,因为不小心掉进山谷的缘故,让您担心了,请您原谅!」,父亲看到儿子满身污泥又全身是伤,心疼地*儿子的头发说:「平安回来就好,哪里摔著了 赶紧擦擦药吧!」
「爸爸,我没关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诉您.我在掉进山谷后发现一条小瀑布,瀑布的水简直是世上罕见!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这是做儿子的我送给您的礼物」,年轻人急忙拿下葫芦并倒出酒来给父亲享用.「真的吗我来喝喝看.」父亲惊讶地看著儿子倒出葫芦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试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还是上等的好酒.」父亲感动得都掉下泪来.「我的好儿子, 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动上天,才会赐给我们这麼宝贵的礼物.」父亲拥抱著儿子泪流满面.父亲不仅有酒可以喝,因为儿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饮用,长年的驼背竟然变直了!这件事情传开来后,美浓国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轻人的孝行,他传来年轻人当面奖赏他:「你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孩子,为父亲所做的一切实在令人钦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为美浓国的武士,你要努力唷!」从此以后,人们把那条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称为「养老瀑布」.
孝经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8
24孝故事全
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采纳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8
1谯英卖尽田产解父难
东汉时的谯英,四川阆中县人。父亲谯玄,为人耿直,读了许多书,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西汉成帝时,谯玄做过议郎官,汉平帝时,被选为绣衣使者。王莽毒死汉平帝,拥立孺子婴,他就偷偷地跑回四川老家躲起来,官不做了,姓名也改了。
王莽篡位后,群雄并起,在四川起兵自称皇帝的公孙述,知道在家隐居的谯玄很有才华,为了网罗人才,就派人聘请了几次,都被谯玄一 一拒绝。
公孙述见谯玄几次请不来,心中很生气,便派巴郡太守带着诏书亲自去请,这次的计策是“先诏后兵”。巴郡太守一见谯玄就说:“我们公孙大王是诚心诚意请你出来做官,现在我的右手是一份厚礼,左手是一包毒药,是活得风风光光,还是死得一文不值,就看你的抉择了。”
谯玄是个讲节义的人,看到公孙述自称皇帝,妄自尊大,属于混世魔王之类,不足以共大事。如果做他的官,就是变节求荣,对不起世代祖宗。自己死不足惜,只要死得其所,就心安理得了。考虑成熟后,他向巴郡太守说:“我坚决不奉诏,给我药吧!”
这时,儿子谯英正在书房读书,听到二人在客厅中的谈话,立即冲出来,正好看到父亲伸手接过毒药,就快步跑到太守面前跪下叩头说:“大人,我父亲实在年纪大了,他耿直的个性也不适应做官,既然非要父亲出来,而父亲不愿意,我想出一个两全的办法,就是,公孙大王所踞的四川,地盘不大,国库也不太富裕,加之又养几十万军队,没有金钱是不行的。我家先祖留下一份产业,我想把它全部变卖了,最少能卖一千万块钱,把这笔钱献给公孙大王,一来替父亲赎罪,二来为国家做点贡献。”太守听后,笑着说:“好好,看你那么孝顺的份儿上,我回去向公孙大王禀报就是了。”
事情过后,谯玄躲到深山中,盖了几间茅屋,一家人相依为命,苦度光阴。到了汉光武帝十一年,谯玄去世了。第二年,汉光武帝平定了公孙述,结束了他在四川建立十四年的政权。
天下太平了,谯英的叔父谯庆,给光武帝上了一道奏章,详细陈述谯英父子的事迹。光武帝对谯玄的忠贞行为,表示赞赏,下诏给郡守,用太牢(牛羊猪)祭祀谯玄,并下令阆中县把谯英捐出的钱财如数归还给他;又表彰了谯英的机智勇敢和对父亲的至孝。这真是:
大难临头计策来,为救父命破家财。
一家财去人安乐,不受荣华免祸灾。
2李密一心报答祖母恩
李密,名虔,字令伯,西晋文学家,武阳(今四川乐山市)人。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的。因此,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
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而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从名士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侍从秘书,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
《陈情表》写道:臣的命运多不幸,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死了。长到四岁时,舅父*我母亲改了嫁,是我白发苍苍的老祖母抚养我的。可怜我孤苦零丁,身体衰弱,祖母不怕劳累,亲手把我养大。偏偏我小时候,五天一大病,三天一小病,到了九岁还不会走路。这可苦了年老的祖母,日日喂我吃饭,夜夜替我盖被。我在祖母的细心照顾下,终于慢慢长大*。
现在我敬爱的祖母却身患重病,躺在床上,不断*。我每天都守在祖母旁边,侍候汤药,从不敢离开她太久。前日县太守推荐我做秀才官,我因必须留在祖母身边,只好辞去这个职务。现在又蒙皇上恩典,征召我做皇太子侍从秘书,实在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了。微臣应当报答皇上知遇之恩,好好服侍皇太子,但是我怎能离开被疾病缠身的老祖母呢?
微臣知道皇上的英明,以孝道治理天下,所有年高德劭的人都受到国家很好的照顾,何况臣的情况又那么特殊呢?想当初没有祖母养育我,哪有今天的臣呢?祖母年老又生病,在世的日子也不久了,随时都可能离我而去。这段时间,祖母若是少了我,如何安度她一生最后不多的日子呢?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互相照顾,所以实在不能离开祖母一步。臣今年44岁,祖母今年96岁了,因此,臣效忠皇上来日方长,而服侍祖母没有多少时日了。我愿意像乌鸦反哺一样,让祖母得到最后的照顾,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晋武帝看了李密的《陈情表》以后,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不但不再强迫他做官,而且赐给他两个奴婢,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直到其祖母去世后才让他出来做官。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先任县令,后做太守,病卒时64岁。这正是:
一纸《陈情表》,千年感世人。
本为“辞臣疏”,却成忠孝文。
3苟灌为解父忧突围城
荀灌主意已决,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当晚,她召集了几十个平常和她在一起舞*弄剑的志士,瞒着父亲悄悄地从边门出城了。
当她们一群人骑马飞奔出来的时候,由于是在深夜,叛军弄不清敌我,一时混乱起来。荀灌带人乘机冲出重围,虽然追上来一些叛兵,但都被荀灌他们杀退了。
荀灌顺利地见到了父亲的好友石览将军,说明来因。石览听后很是惊讶,想不到一个小女孩能如此义勇,大为嘉许,遂整军待发。为了万全之策,石览又向周边武装借了许多士兵,开始浩浩荡荡地往襄阳进发。
荀灌向石览请命为先锋,首先冲向敌阵。杜曾部属一见官兵势大,带头的荀灌又是勇猛异常,于是一窝蜂地逃走了。
荀灌的义勇,解除了襄阳的危难。那些文武*个个羞愧得抬不起头来,只有荀菘搂着他的小女儿,高兴得不得了,从此不再因为没有儿子而伤心难过了。
襄阳守军和百姓,知道了荀灌的孝行和勇敢都赞不绝口。这正是:
娉婷玉立十三龄,却是一位女英雄。
神奇突破千重围,求来援兵救孤城。
4陶侃饮酒恪守慈母训
陶侃,东晋时庐江郡寻阳(今江西九江市)人。曾任武昌太守、宁远将军、荆州刺史、东晋大司马等职。小时家中贫困,从小失去父亲,仅靠他母亲湛氏一双灵巧的手来维持他们一家生活。当母亲晚上点着昏黄的菜油灯纺棉织布时,陶侃在灯下读书陪着母亲。陶母也边纺织边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
*这样相依为命度着清贫岁月。光阴似箭,陶侃一年一年地长大了,他感念母亲的勤劳恩情,侍母十分孝顺。
有一次,陶侃跟随母亲到亲戚家喝喜酒,不慎被几个青年纠缠着灌醉了,弄得又哭又吐又叫。清醒了以后,陶母告诉他:“酒不是不能喝,而是不能多喝,酒醉了既伤身体,又失仪态。千万要记着,以后长大走上社会后,如果遇到非饮酒不可的应酬场合,只许喝三杯。”陶侃听了母亲的教诲,惭愧地低下了头说:“孩儿不知控制自己,纵酒致醉,今后一定谨记母亲严训,饮酒不过三杯。”
有志的陶侃,从此以后,果真严以律己,尽量克制饮酒,即使不得已喝酒时,也不超过三杯。
后来,陶侃入仕,于东晋成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做了征西大将军,平定苏峻之乱后,驻扎武昌。当时的名人殷浩特设宴款待这位平贼有功的大将军。宴会开始了,仆役们端上来一罐好酒。殷浩举起酒杯,高兴地对陶侃说:“陶大将军,您不但勇敢过人,而且深知用兵之道,令人敬佩不已!来,敬大将军。”陶侃忙举起杯子说:“哪里,哪里,殷先生太夸奖了。”说完,便将酒一饮而尽。
其他人也喜欢陶侃的豪爽,立刻又给陶侃斟满一杯酒,说:“今天能一睹将军风采,实是一件乐事,我也敬将军一杯!”宴会在十分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没多久,陶侃已喝完了三大杯,当殷浩等人再敬他酒时,怎么也不再喝了。
殷浩等人却说:“今天难得大家这样高兴,应该痛痛快快地喝个不醉不归才好呢!再说大将军在战场上威风八面,怎样三杯水酒把你难倒了呢?”陶侃无奈地站了起来,举起了一杯清茶说:“我不是有意扫大家的兴,因为在幼年有一次喝酒,弄得非常失态。因此每逢喝酒时就会想到家母‘喝酒不得超过三杯’的告诫。现在我以茶代酒敬各位一杯,并且以示歉意。”大家这才知道,“陶侃饮酒不过三”的由来。大家对陶侃恪守母训的崇高孝心非常敬佩。
这正是:
恪守母训孝为先,陶侃饮酒不过三。
宁叫醉汉说长短,莫让男儿失诺言。
5陈遗锅巴救母
陈遗是东晋末年吴郡人。他小时候家中很贫穷,父亲去世早,就靠母亲的一双手帮人做些女工来维持生活。
陈遗对母亲非常孝顺,读书又很用功,不久便在吴郡当了主簿(相当于现在县一级的文书)。当主簿时他只有20岁,回想起母亲为了他苦了半辈子,现在总算熬出头了,应该很好地孝敬孝敬她老人家。他对母亲说:“娘,你喜欢吃什么,告诉我,我每次回来一定买好孝敬您。”陈母笑了笑说:“什么也别买,你们县衙里吃饭的人多,每顿饭都有好多锅巴,就给我带些锅巴来吧。”陈遗是个孝子,听信娘的话,每次到县衙上班,就带个大袋子,把公家厨房的锅巴买回来装在里面,送给母亲享用。
不久,乡匪孙恩聚众数万,起兵攻破了吴郡。县衙里面的人惊慌失措地逃跑了。陈遗背着买好的数升锅巴也回不了家了,随着逃难的人群到处寻找他的母亲。结果,由于到处兵荒马乱,逃难的人四处奔散,他找了几天也没见到母亲的身影。不知不觉中,他随着逃难的人群逃入了山中,在山中躲避了几天。在几天的时间里,一开始他不舍得吃为母亲带的锅巴,但看到许多难民都因没啥吃的被饿死了,想到自己如果被饿死就不能见到母亲了,决定先把锅巴吃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找到母亲。就这样,躲进山里的人只有陈遗吃着锅巴有幸活了下来,其余的人都饿死了。逃难过后,他和躲在家中的母亲相见了。*俩抱头痛哭。当母亲得知是锅巴才救了儿子的性命时,流着泪说:“这是儿子的孝心感动天地得到的好回报啊。”这真是:
本买锅巴供母亲,兵乱却得活自身。
世间总有奇巧事,天假机缘报孝心。
6潘琮护父舍身全孝心
南朝刘宋时代乌程(今江苏吴中区)人潘琮是个大孝子。母亲死得早,他从小和父亲相依为命。当时地方有个叫“五斗米教”的组织,按其教规,入教时须交五斗米。传说,凡是入此教的人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有一年夏天,“五斗米教”攻下了乌程,也打进了潘琮的村庄,许多户人家都携带东西逃跑了。贫穷的潘琮父子也随着人群往外逃。可惜潘父年纪大,腿又有风湿病,走不多远就要休息一会儿。这时,两个米贼追上来了,把潘琮父子截住。其中一个挎大刀的向潘琮说:“赶快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还可以放你们一条生路,否则别怪我们刀下不留情。”
潘琮跪下请求说:“大王,我们实在没有值钱的东西,不信你们可以搜一搜。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胆子又小,请饶了我们吧!”
那举刀的米贼转过身来对着潘琮说:“既然你们没有钱,你父亲年纪又大,胆子又小,又不能死,那么你年纪轻轻的就应该替父亲去死吧。”说着举刀正要砍下来,潘父赶紧爬起来抱着举刀米贼的一条腿说:“大王,我们家中就这一个孩子,请你们行行好,给我留一个后代罢!现在我老了,活着也是一个累赘,要杀就杀我吧!”
举刀米贼可火了:“你们这一老一少还真够麻烦的。就让你们一起去吧!”刀就先向潘父的头挥了过去。潘琮一见,纵身整个人护着父亲,刀口正好砍中他,头部顿时鲜血直流,当时就昏了过去。旁边的一个米贼,看到这一幕情景,深受感动,于是就拦着他的伙伴,拉到一边说:“大哥,算了吧!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孝子,竟然愿意牺牲自己,来保护他的父亲。如果把这样一个人杀掉,老天爷会惩罚我们的!再说,我们这是违背教规的,让大王知道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快跑吧!”说着二人丢下父子二人,一溜烟都跑了。
在这场劫难中,由于潘琮舍身护父,让父子性命得以保存了下来。潘琮的孝行也渐渐为大家所传开。后来,南朝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不仅把潘琮所住的村庄改名为“纯孝里”,还旌表潘琮的孝行,免了他家三世的钱粮。这真是:
救父不顾身,刀下全孝心。
潘琮真英杰,志士兼仁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9
1。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2.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ú]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3。.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4.。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5。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6。.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7
茅容杀鸡
汉朝的茅容。年纪已经四十多岁了。有一天。在郊野里耕田。忽然天下雨了。于是种田的人。都到树底下去避雨。一班人都是伸手伸脚、随随便便地坐着。只有茅容独自端端正正地坐着。格外恭敬。这时候。给郭林宗看见了。觉得很奇怪。就请求到茅容家里去过夜。以便暗中观察他一切的举动。到了第二天。茅容杀了一只鸡、煮了做饭菜。郭林宗见了。以为是请自己吃的。那里晓得他把鸡给了母亲吃。自己和客人一同吃着蔬菜。郭林宗看了他这样孝顺的行为。非常佩服。就起身向他拜着说。你的品行。真贤明得很。我林宗尚且减少了养亲的丰盛膳菜。去供给往来的宾客。现在你能够这样。真是我的朋友了。于是就劝他读书。后来茅容终于成就了一个有道德的人。
赵咨迎盗
汉朝时候有个赵咨。在敦煌地方做太守官。后来因为有病。就免了官。回到家里。亲自带领子孙们。耕种田地。奉养母亲。有一夜、有许多强盗到他家里来打劫。赵咨得知了。恐怕母亲受了惊慌。于是自己先到了门口。去迎接强盗。又陈设了饭菜请强盗吃。并且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年老的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多岁了。又生着疾病。是要供养的。请求你们稍留下了一些儿衣服和粮食。使我可以供养我的母亲就好了。至于妻子的物件。和另外的物件。一点也不敢请求留下的。强盗们听了他的话。非常叹服他的孝顺。又觉得自己的惭愧。大家都跪下了。辞谢着说。我们太不成样子了。干犯了府上。侵害了你这位贤人君子。说完了话。一齐飞也似的去了。赵咨追上去。把物件送给他们。已经来不及了。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赵咨的名声愈加大了。后来做了东海相的官
伯俞泣杖
汉朝的韩伯俞。是河南地方的人。生性非常孝顺。他母亲的家教很严厉。韩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过失。他的母亲就要用拐杖打他。韩伯俞总是跪下了。受了母亲的打。一些儿也没有怨言。有一天。他的母亲又拿了拐杖打着儿子。韩伯俞忽然大哭起来。他的母亲觉得很奇怪。问他道。从前打你的时候。你老是和颜悦色地受了。没有一次流着眼泪的。今天打你。为什么哭了起来呢。韩伯俞说。从前儿子有了过失的事。母亲打我的时候。是觉得很痛的。晓得母亲的身体很康健。今天打我的时候。母亲的力量。就不能使我觉得痛了。晓得母亲的精力已衰。恐怕后来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觉得悲伤着哭起来了。
考叔舍肉
周朝时候。郑国有个颍考叔。是在颍谷地方做守边的官。他得知了郑庄公起初为了弟弟的事。对母亲立了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的咒。后来又有点懊悔了。他就借了献进物品的机会。到了庄公的那儿。庄公叫他吃饭。他吃饭的时候。留着所赐的肉不吃。庄公觉得很奇怪。就问他道。你为什么留这些肉呢。颍考叔道。小人有个母亲。凡是小人自己家里献进去的东西。母亲是都吃过的了。可是没有吃过君上所赐的肉。所以我留着不吃。预备等忽儿拿回家去。送给母亲吃。庄公听了颍考叔有这样的孝顺。不禁心中有所感触。就说道。你有母亲可以送给他东西吃。怎么我没有母亲呢。颍考叔说。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君上只要在地下掘下去有了泉水就好。*两人在地道里面相见。那一个人再敢道个不字呢。庄公就依了他的话做去。于是他们*两个。依旧和从前一样的相处了。
赵志闻声
晋朝有个小孩子。姓赵名志。有一天的早晨。他正在读书的时候。听到了他的父亲赶喝小牛的声音。他就丢了书哭了。先生见了。问他为了什么缘故哭的。他回答说。刚才赶喝着小牛走过书房门口的。就是我的父亲。我自己恨着年纪太小。不能够立刻就发达起来。还要我年老的父亲。免不了过着贫穷的日子。做着辛苦的工作。所以悲伤的呵。先生听了他的一番话。就叹息着说。他年纪虽小。就有了这样孝顺的念头。将来这个小孩子。一定是有成就的。从此以后。先生就格外用心去教他。并且不要他的修金。后来赵志长大了。府县衙门里把他选举了上去。在东辽地方做官。有很好的名声。
范乔哭砚
晋朝时候。有个范乔。当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叫范馨的就死了。祖父快要死的时候。把孙儿抚摩着说。我心里所恨的。只是不能够看见你到*长大。于是就把日常所用的砚池给了孙儿。到了范乔五岁的时候。他的祖母把这番情形。一一讲给他听。范乔听了。就捧了那个砚池哭个不住。他的父亲就叫范粲。染了神经病。时常发狂。范乔同了他的弟弟。放弃了一切的事务。专心一志的去侍奉父亲。他的足迹从不走出乡村。朝廷里屡次来召他做官。也不肯去。有一年的大年夜。有人偷他的树去做柴。这时候。范乔正在那儿。可是假装着不看见。那个偷树的人。自己也觉得惭愧。于是就把柴拿来还他。范乔说。你拿了一些树儿去做柴。叫你的爷娘烘暖欢喜。这又有什么惭愧呢。竟叫他拿了柴去。
叔谦乞藤
南北朝时候。南宋朝有个解叔谦。表字叫楚梁。他的母亲有了病。解叔谦就在晚上祷告天地。忽然天空里有说话的声音。说、这个病。只要得到了丁公藤做了酒吃了。就会好的。解叔谦就去访问许多医生。可是都不晓得这个丁公藤。他就不辞困苦艰难。一路路的去访求。一直到了宜都地方。看见有一个年老的人。正在砍着树木。解叔谦就问他。这是什么。老年人说。这是丁公藤呵。治风病是很有效验的。解叔谦就跪在地上哭拜。把自己访求丁公藤的来意说了。于是老人就给了他四段丁公藤。并且把浸酒的方法教了他。解叔谦拜着受了。回头一看。那个老人家不知到那里去了。拿回家去。依了他的方法。浸了酒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
朱泰虎残
宋朝时候有个朱泰。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家里很穷。他就砍了柴卖了钱养着母亲。常常走了几十里路远的地方。去买了好的吃食来供奉母亲。有一天。朱泰起来得很早。在头鸡啼的时候。就走到山里去。等到天亮了。就在山脚边休息着。忽然来了一只老虎。把朱泰用前脚攫取。竟衔着走了。这时候、朱泰吓得神志也不清爽了。等到老虎走了一百多步路。他才渐渐地苏醒了。就大着喉咙说。老虎、你作恶把我吃了去。所恨的是我的母亲从此没有依靠了。他说完了这几句话。却也奇怪。老虎竟把他放在地上。走了去、也不回头来看。好像有人赶着去一样。朱泰这时候已经不能行走了。就匍匐着慢慢的回到了家里。乡村里的人。因为他的孝顺行为。很可以佩服。个个叫他朱虎残。就是说他是老虎嘴里剩下来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7
1.【孝绪得参】
孝绪至性。母病心惊。求觅参草。神鹿前行
【原文】
梁阮孝绪应得伯遗财百万。尽以归伯之姊。性至孝。尝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至。孝绪果心惊而返。邻里异之。惟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忽见一鹿前行。孝绪随之。鹿灭得参。母遂愈。
许止净曰。遗产百万。一毫不取。其气量为何如哉。至性冥通。古亦代有其人。然难得其母之谛信不疑。盖感之有素也。求参而神鹿前行。补像而一朝完复。随心所欲。无不如愿以偿。极感通之能事矣。
【白话解释】
梁朝的阮孝绪。是出继给他的堂伯父做儿子的。照理。他可以得到他伯父遗下来百万的财产。可是他尽数给了伯父的姊姊了。阮孝绪的生性非常孝顺。有一次、在钟山地方听讲。他的母亲王氏在家里忽然生了病。哥哥弟弟们就要去叫阮孝绪。母亲说。不必去叫他的。孝绪这个人有至性。可通鬼神。他一定能够自己来的。果然阮孝绪觉得心惊肉跳。就回到了家里。邻舍和乡村里的人。都觉得他非常奇怪。不过他母亲所吃的药里面。要一味鲜活的人参。照老辈里的传说。钟山是出生人参的。于是阮孝绪就亲自到那里去寻。踏遍了幽僻危险的地方。这样的有好几天的工夫。忽然看见了有一只鹿。在他的前面走着。阮孝绪就跟了鹿走。鹿跑到那里。他也跟到了那里。忽然那只鹿不见了。就得到了生人参。他的母亲吃着、病果然好了。
2..逆子和孝的故事
在家乡,大部分人家的供桌上,都摆有一方灵牌——用来纪念已经去世的长辈亲人。灵牌一般都是在父亲或是母亲去世的时候由子女做的,按照家乡的风俗,每逢过年过节、初一十五都要供香,祭祀天地的同时也祭祀灵牌。
灵牌一般是用棠梨树或是梨树的木头做成,供奉灵牌是表示孝的一种形式。但这方纪念灵牌,最先却是由一个逆子做出来的。
传说古代,有*两人生活,儿子性情残暴,动辄就*打骂母亲。儿子每天到地里耕作,母亲为他送饭,每次只要母亲去早了或是去晚了,他就打她。虽然如此,母亲每天依然给他送饭。
这一天,他耕地休息的时候,躺在田头,看到树上的鸟巢里,母鸟给幼鸟哺食,幼鸟张着嘴巴……他突然想到自己的母亲,一瞬间良心发现了。他悔恨他自己过去对母亲的一切,此时,他母亲正赶来给他送饭。
他连忙赶上前去迎接母亲,可由于他太激动,忘记把手里的鞭子放下。他母亲看到他迎面提着鞭子来了,以为他是来打她。她在心里想:以往被打,都是到了地里之后,这次儿子赶着来,肯定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她为了躲避毒打,就一头撞死在路边一棵棠梨树上。
这一幕,让儿子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想到,他的良心发现却害死了母亲,他抱着那棵棠梨树,恸哭不已,最后他把树砍了带回家,想用来怀念母亲。此时,上天的雷公早已想把他劈了,但看到他真心悔过,所以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此后,他每天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带着那段纪念母亲的树。晒粮食的时候,他先把树搬到太阳底下,找个舒服的位置放好,再去搬粮食。上天为了考验他,就故意给下雨。他连忙把树抱回家,然后才来收拾粮食,按雷公的意思,晒粮食的时候,只要他有任何一次先搬粮食,那就要把他雷劈了。下雨收粮食的时候,只要他先搬粮食,也要把他雷劈了。
结果,经过无数次的考验,他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母亲——纪念母亲的那段树。他用那段树,做成了母亲的灵牌,每天吃饭时,先盛了供奉母亲,然后自己才吃。年复一年,他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忘记先盛给母亲的情况。
最终,上天原谅了他,他的孝得到了肯定。久而久之,人们也就把供奉灵牌当作了一种孝的风俗,一直到今天。
注:在*发动的旨在扫除封建迷信的“扫四旧”活动中,灵牌也被当成了一种,大部分人家供奉的灵牌被烧毁了!我以为,灵牌和迷信是可以分开的,灵牌代表的,虽然是一个残酷的“孝行”故事,但作为纪念的一种形式,作为孝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无可厚非的。
【故事3】
明朝太宰*,每次上朝参拜完以后,就回到家中闭门谢客,穿起便服侍奉他的母亲。他为母亲端洗脸水,倒痰盂,搔痒擦背,所有的事都亲自去做。春天,他穿起平民百姓的衣服,把老母背在背上,在花丛中漫步游荡,树枝摇曳,花香扑鼻,他们在树荫下欢快娱乐玩一整天。不久,他以供养老母为理由,请求归乡,他的母亲一直活到一百零四岁。
【故事4】
江苏昆山的顾恂五十岁了,生了个儿子叫顾鼎臣。稍稍长大一点时,写了一篇陈述自己衷情的表文,每天晚上焚香,告请上天,愿意把自己的寿数加给父亲。慢慢鼎臣长大*了。一天晚上,他作了一个梦,梦见一只黄鹤从天上飞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他自己焚烧告天的表文。表文后面写了一个很大的‘元’字,下面用朱砂红笔批注说:‘鼎臣愿减少自己寿数加给父亲,出于一片至诚之心,父亲增加二十四岁,儿子中状元。’后来顾恂寿命果然活到八十多岁,亲眼看见鼎臣中了状元,名满天下。
【故事5】
陈荣是福建建宁人,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明朝天启年间,县城遭水灾,老百姓被水淹没漂流。陈荣和他母亲被冲散,在两处各自都抱著一根木头。当陈荣到达岸边时突然遇见了母亲。原来,一艘官船中有位郡守夜晚作梦,梦见神对他说:‘明天中午,有孝子来搭你的船。’太守于是将船靠在岸边等待。到了中午,一根木头冲到岸边,陈荣就附在木头上。太守非常惊奇地问他:‘怎么你的孝心竟感动了上天呢?’陈荣说:‘我哪里知道什么孝不孝,我只知道有个老母亲,一时一刻也不敢忘记罢了。
6.
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7.★大白香象
在久远的过去,有两个国王,一是迦尸国王,一是比提醯国王.比提醯王因为拥有一只力大无穷的香象,总是轻而易举地就把迦尸王的军队打败,迦尸国王为了一雪前耻,便对全国下达命令:「若有人能为国王抓来强壮的香象,必定重赏.」
当时,在山里住了一只大白香象,被人发现了,国王立刻派军队上山围捕.这只强壮的大象竟然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温驯的被带回了宫中.国王得到这头珍贵的白香象非常欢喜,为它盖了一个漂亮的屋子,里面铺了非常柔软的毯子,又给它上好的饮食,还请人弹琴给他听,可是香象却始终不愿意进食.
迦尸国王非常著急,亲自来看这头香象,问道:「你为什麼不吃东西呢」香象回答:「我的父母住在山里,年纪又老,眼睛也瞎了,无法自己去找水草来吃,一定饿坏了,只要想到这里,我就难过的吃不下东西……大王,您能不能放我回去孝养父母,等将来父母老死了,我会主动回来为陛下效命.」
迦尸国王听了深受感动,便放这头香象回到山中,同时颁令,全国皆要孝养,恭敬父母,若不孝者,将处以重罪.
过了几年,老象往生了,大香象依约回到王宫,迦尸王高兴极了,立刻派它进攻比提醯国.但是,香象却反倒劝国王化干戈为玉帛,并愿意前往比提醯国,作和平的使者,果然,香象真的化解了怨结,使两国人民都能安居乐业.
8.★ 瀑布成美酒
从前在日本美浓国〈现在的日本歧埠县〉有一位非常孝顺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长久以来与父亲俩人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
父亲很爱喝酒,可是连买米的钱都没有,哪来的钱买酒喝呢年轻人知道父亲一直想喝酒,每天出门的时候总会对父亲说:「爸爸,我一定会努力工作,给您买些酒回来,请您多忍耐!」,可是,砍了一整天的木柴所卖的钱也只能买一顿饭菜回来,一想到父亲有酒喝时高兴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难过起来,一步一步拖著疲惫的身子回家.
做父亲的实在也不忍心看著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却吃不饱一顿饭还要顾虑他有没有酒喝,看儿子满脸忧戚的样子,他赶紧安慰儿子:「别烦恼了,我的好儿子啊,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酒不喝没什麼关系的.」,听到父亲反过来安慰他,年轻人更难过,心想:「明天,明天我一定要买酒回来给父亲喝.」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年轻人便出门往山里头去,从清早到黄昏,年轻人拼命砍柴,得到的数量也比平常多,「这样应该够买一壶酒了.」年轻人很满意地看著今天努力的成绩,然后背起捆好的木柴准备下山去卖,不过,天色已晚,年轻人又太慌忙,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掉进山谷里去了!
当他朦朦胧胧醒来时,听到附近有流水声,口渴的年轻人撑起摔疼的身体往流水声的方向走去,发现就在附近的悬崖上有一条小瀑布,而且水质非常清澈.他弯下腰来掬起水尝了一口,「哇!真好喝!」......「咦,这水好像有酒味 」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便再喝一口,「这是真的酒吧嗯,是酒没错.还是上等美味的酒呢!」,年轻人试了好几次,最后他肯定这条小瀑布的水就是酒,便将系在腰间的空葫芦取下来用来装瀑布的酒水,想要带回家去给父亲喝.
年轻人连跑带跳地回家,向等候已久的父亲致歉:「爸爸对不起我今天回来晚了,因为不小心掉进山谷的缘故,让您担心了,请您原谅!」,父亲看到儿子满身污泥又全身是伤,心疼地*儿子的头发说:「平安回来就好,哪里摔著了 赶紧擦擦药吧!」
「爸爸,我没关系.有件奇怪的事情要告诉您.我在掉进山谷后发现一条小瀑布,瀑布的水简直是世上罕见!那水是上等的酒啊!您一定要喝喝看.这是做儿子的我送给您的礼物」,年轻人急忙拿下葫芦并倒出酒来给父亲享用.「真的吗我来喝喝看.」父亲惊讶地看著儿子倒出葫芦里的水,半信半疑地试喝了一口,「啊,真的是酒,而且还是上等的好酒.」父亲感动得都掉下泪来.「我的好儿子, 这一定是你的孝心感动上天,才会赐给我们这麼宝贵的礼物.」父亲拥抱著儿子泪流满面.父亲不仅有酒可以喝,因为儿子每天都去瀑布取回酒水而天天饮用,长年的驼背竟然变直了!这件事情传开来后,美浓国的君主也知道了年轻人的孝行,他传来年轻人当面奖赏他:「你真是一位孝顺的好孩子,为父亲所做的一切实在令人钦佩,正符合武士精神,特此封你为美浓国的武士,你要努力唷!」从此以后,人们把那条流著酒水的小瀑布称为「养老瀑布」.
孝经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8
24孝故事全
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采纳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8
1谯英卖尽田产解父难
东汉时的谯英,四川阆中县人。父亲谯玄,为人耿直,读了许多书,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西汉成帝时,谯玄做过议郎官,汉平帝时,被选为绣衣使者。王莽毒死汉平帝,拥立孺子婴,他就偷偷地跑回四川老家躲起来,官不做了,姓名也改了。
王莽篡位后,群雄并起,在四川起兵自称皇帝的公孙述,知道在家隐居的谯玄很有才华,为了网罗人才,就派人聘请了几次,都被谯玄一 一拒绝。
公孙述见谯玄几次请不来,心中很生气,便派巴郡太守带着诏书亲自去请,这次的计策是“先诏后兵”。巴郡太守一见谯玄就说:“我们公孙大王是诚心诚意请你出来做官,现在我的右手是一份厚礼,左手是一包毒药,是活得风风光光,还是死得一文不值,就看你的抉择了。”
谯玄是个讲节义的人,看到公孙述自称皇帝,妄自尊大,属于混世魔王之类,不足以共大事。如果做他的官,就是变节求荣,对不起世代祖宗。自己死不足惜,只要死得其所,就心安理得了。考虑成熟后,他向巴郡太守说:“我坚决不奉诏,给我药吧!”
这时,儿子谯英正在书房读书,听到二人在客厅中的谈话,立即冲出来,正好看到父亲伸手接过毒药,就快步跑到太守面前跪下叩头说:“大人,我父亲实在年纪大了,他耿直的个性也不适应做官,既然非要父亲出来,而父亲不愿意,我想出一个两全的办法,就是,公孙大王所踞的四川,地盘不大,国库也不太富裕,加之又养几十万军队,没有金钱是不行的。我家先祖留下一份产业,我想把它全部变卖了,最少能卖一千万块钱,把这笔钱献给公孙大王,一来替父亲赎罪,二来为国家做点贡献。”太守听后,笑着说:“好好,看你那么孝顺的份儿上,我回去向公孙大王禀报就是了。”
事情过后,谯玄躲到深山中,盖了几间茅屋,一家人相依为命,苦度光阴。到了汉光武帝十一年,谯玄去世了。第二年,汉光武帝平定了公孙述,结束了他在四川建立十四年的政权。
天下太平了,谯英的叔父谯庆,给光武帝上了一道奏章,详细陈述谯英父子的事迹。光武帝对谯玄的忠贞行为,表示赞赏,下诏给郡守,用太牢(牛羊猪)祭祀谯玄,并下令阆中县把谯英捐出的钱财如数归还给他;又表彰了谯英的机智勇敢和对父亲的至孝。这真是:
大难临头计策来,为救父命破家财。
一家财去人安乐,不受荣华免祸灾。
2李密一心报答祖母恩
李密,名虔,字令伯,西晋文学家,武阳(今四川乐山市)人。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的。因此,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
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而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从名士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李密为太子侍从秘书,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
《陈情表》写道:臣的命运多不幸,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死了。长到四岁时,舅父*我母亲改了嫁,是我白发苍苍的老祖母抚养我的。可怜我孤苦零丁,身体衰弱,祖母不怕劳累,亲手把我养大。偏偏我小时候,五天一大病,三天一小病,到了九岁还不会走路。这可苦了年老的祖母,日日喂我吃饭,夜夜替我盖被。我在祖母的细心照顾下,终于慢慢长大*。
现在我敬爱的祖母却身患重病,躺在床上,不断*。我每天都守在祖母旁边,侍候汤药,从不敢离开她太久。前日县太守推荐我做秀才官,我因必须留在祖母身边,只好辞去这个职务。现在又蒙皇上恩典,征召我做皇太子侍从秘书,实在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了。微臣应当报答皇上知遇之恩,好好服侍皇太子,但是我怎能离开被疾病缠身的老祖母呢?
微臣知道皇上的英明,以孝道治理天下,所有年高德劭的人都受到国家很好的照顾,何况臣的情况又那么特殊呢?想当初没有祖母养育我,哪有今天的臣呢?祖母年老又生病,在世的日子也不久了,随时都可能离我而去。这段时间,祖母若是少了我,如何安度她一生最后不多的日子呢?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互相照顾,所以实在不能离开祖母一步。臣今年44岁,祖母今年96岁了,因此,臣效忠皇上来日方长,而服侍祖母没有多少时日了。我愿意像乌鸦反哺一样,让祖母得到最后的照顾,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晋武帝看了李密的《陈情表》以后,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不但不再强迫他做官,而且赐给他两个奴婢,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直到其祖母去世后才让他出来做官。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先任县令,后做太守,病卒时64岁。这正是:
一纸《陈情表》,千年感世人。
本为“辞臣疏”,却成忠孝文。
3苟灌为解父忧突围城
荀灌主意已决,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当晚,她召集了几十个平常和她在一起舞*弄剑的志士,瞒着父亲悄悄地从边门出城了。
当她们一群人骑马飞奔出来的时候,由于是在深夜,叛军弄不清敌我,一时混乱起来。荀灌带人乘机冲出重围,虽然追上来一些叛兵,但都被荀灌他们杀退了。
荀灌顺利地见到了父亲的好友石览将军,说明来因。石览听后很是惊讶,想不到一个小女孩能如此义勇,大为嘉许,遂整军待发。为了万全之策,石览又向周边武装借了许多士兵,开始浩浩荡荡地往襄阳进发。
荀灌向石览请命为先锋,首先冲向敌阵。杜曾部属一见官兵势大,带头的荀灌又是勇猛异常,于是一窝蜂地逃走了。
荀灌的义勇,解除了襄阳的危难。那些文武*个个羞愧得抬不起头来,只有荀菘搂着他的小女儿,高兴得不得了,从此不再因为没有儿子而伤心难过了。
襄阳守军和百姓,知道了荀灌的孝行和勇敢都赞不绝口。这正是:
娉婷玉立十三龄,却是一位女英雄。
神奇突破千重围,求来援兵救孤城。
4陶侃饮酒恪守慈母训
陶侃,东晋时庐江郡寻阳(今江西九江市)人。曾任武昌太守、宁远将军、荆州刺史、东晋大司马等职。小时家中贫困,从小失去父亲,仅靠他母亲湛氏一双灵巧的手来维持他们一家生活。当母亲晚上点着昏黄的菜油灯纺棉织布时,陶侃在灯下读书陪着母亲。陶母也边纺织边教他很多做人的道理。
*这样相依为命度着清贫岁月。光阴似箭,陶侃一年一年地长大了,他感念母亲的勤劳恩情,侍母十分孝顺。
有一次,陶侃跟随母亲到亲戚家喝喜酒,不慎被几个青年纠缠着灌醉了,弄得又哭又吐又叫。清醒了以后,陶母告诉他:“酒不是不能喝,而是不能多喝,酒醉了既伤身体,又失仪态。千万要记着,以后长大走上社会后,如果遇到非饮酒不可的应酬场合,只许喝三杯。”陶侃听了母亲的教诲,惭愧地低下了头说:“孩儿不知控制自己,纵酒致醉,今后一定谨记母亲严训,饮酒不过三杯。”
有志的陶侃,从此以后,果真严以律己,尽量克制饮酒,即使不得已喝酒时,也不超过三杯。
后来,陶侃入仕,于东晋成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做了征西大将军,平定苏峻之乱后,驻扎武昌。当时的名人殷浩特设宴款待这位平贼有功的大将军。宴会开始了,仆役们端上来一罐好酒。殷浩举起酒杯,高兴地对陶侃说:“陶大将军,您不但勇敢过人,而且深知用兵之道,令人敬佩不已!来,敬大将军。”陶侃忙举起杯子说:“哪里,哪里,殷先生太夸奖了。”说完,便将酒一饮而尽。
其他人也喜欢陶侃的豪爽,立刻又给陶侃斟满一杯酒,说:“今天能一睹将军风采,实是一件乐事,我也敬将军一杯!”宴会在十分欢乐的气氛中进行着。没多久,陶侃已喝完了三大杯,当殷浩等人再敬他酒时,怎么也不再喝了。
殷浩等人却说:“今天难得大家这样高兴,应该痛痛快快地喝个不醉不归才好呢!再说大将军在战场上威风八面,怎样三杯水酒把你难倒了呢?”陶侃无奈地站了起来,举起了一杯清茶说:“我不是有意扫大家的兴,因为在幼年有一次喝酒,弄得非常失态。因此每逢喝酒时就会想到家母‘喝酒不得超过三杯’的告诫。现在我以茶代酒敬各位一杯,并且以示歉意。”大家这才知道,“陶侃饮酒不过三”的由来。大家对陶侃恪守母训的崇高孝心非常敬佩。
这正是:
恪守母训孝为先,陶侃饮酒不过三。
宁叫醉汉说长短,莫让男儿失诺言。
5陈遗锅巴救母
陈遗是东晋末年吴郡人。他小时候家中很贫穷,父亲去世早,就靠母亲的一双手帮人做些女工来维持生活。
陈遗对母亲非常孝顺,读书又很用功,不久便在吴郡当了主簿(相当于现在县一级的文书)。当主簿时他只有20岁,回想起母亲为了他苦了半辈子,现在总算熬出头了,应该很好地孝敬孝敬她老人家。他对母亲说:“娘,你喜欢吃什么,告诉我,我每次回来一定买好孝敬您。”陈母笑了笑说:“什么也别买,你们县衙里吃饭的人多,每顿饭都有好多锅巴,就给我带些锅巴来吧。”陈遗是个孝子,听信娘的话,每次到县衙上班,就带个大袋子,把公家厨房的锅巴买回来装在里面,送给母亲享用。
不久,乡匪孙恩聚众数万,起兵攻破了吴郡。县衙里面的人惊慌失措地逃跑了。陈遗背着买好的数升锅巴也回不了家了,随着逃难的人群到处寻找他的母亲。结果,由于到处兵荒马乱,逃难的人四处奔散,他找了几天也没见到母亲的身影。不知不觉中,他随着逃难的人群逃入了山中,在山中躲避了几天。在几天的时间里,一开始他不舍得吃为母亲带的锅巴,但看到许多难民都因没啥吃的被饿死了,想到自己如果被饿死就不能见到母亲了,决定先把锅巴吃掉,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找到母亲。就这样,躲进山里的人只有陈遗吃着锅巴有幸活了下来,其余的人都饿死了。逃难过后,他和躲在家中的母亲相见了。*俩抱头痛哭。当母亲得知是锅巴才救了儿子的性命时,流着泪说:“这是儿子的孝心感动天地得到的好回报啊。”这真是:
本买锅巴供母亲,兵乱却得活自身。
世间总有奇巧事,天假机缘报孝心。
6潘琮护父舍身全孝心
南朝刘宋时代乌程(今江苏吴中区)人潘琮是个大孝子。母亲死得早,他从小和父亲相依为命。当时地方有个叫“五斗米教”的组织,按其教规,入教时须交五斗米。传说,凡是入此教的人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人,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有一年夏天,“五斗米教”攻下了乌程,也打进了潘琮的村庄,许多户人家都携带东西逃跑了。贫穷的潘琮父子也随着人群往外逃。可惜潘父年纪大,腿又有风湿病,走不多远就要休息一会儿。这时,两个米贼追上来了,把潘琮父子截住。其中一个挎大刀的向潘琮说:“赶快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还可以放你们一条生路,否则别怪我们刀下不留情。”
潘琮跪下请求说:“大王,我们实在没有值钱的东西,不信你们可以搜一搜。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胆子又小,请饶了我们吧!”
那举刀的米贼转过身来对着潘琮说:“既然你们没有钱,你父亲年纪又大,胆子又小,又不能死,那么你年纪轻轻的就应该替父亲去死吧。”说着举刀正要砍下来,潘父赶紧爬起来抱着举刀米贼的一条腿说:“大王,我们家中就这一个孩子,请你们行行好,给我留一个后代罢!现在我老了,活着也是一个累赘,要杀就杀我吧!”
举刀米贼可火了:“你们这一老一少还真够麻烦的。就让你们一起去吧!”刀就先向潘父的头挥了过去。潘琮一见,纵身整个人护着父亲,刀口正好砍中他,头部顿时鲜血直流,当时就昏了过去。旁边的一个米贼,看到这一幕情景,深受感动,于是就拦着他的伙伴,拉到一边说:“大哥,算了吧!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孝子,竟然愿意牺牲自己,来保护他的父亲。如果把这样一个人杀掉,老天爷会惩罚我们的!再说,我们这是违背教规的,让大王知道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快跑吧!”说着二人丢下父子二人,一溜烟都跑了。
在这场劫难中,由于潘琮舍身护父,让父子性命得以保存了下来。潘琮的孝行也渐渐为大家所传开。后来,南朝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不仅把潘琮所住的村庄改名为“纯孝里”,还旌表潘琮的孝行,免了他家三世的钱粮。这真是:
救父不顾身,刀下全孝心。
潘琮真英杰,志士兼仁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6:29
1。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2.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ú]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3。.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4.。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5。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6。.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