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民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0: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07:58
民谣-起源 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很远的远古时期。本文要叙述的民谣主要是指20世纪以后,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具有都市 民谣乐器化特征的流行民谣。提到这种在都市中传唱的民谣,必须从20世纪40年代,以彼特�6�1西格(Pete Seeger)为代表的美国现代民谣运动开始分析。用民谣为主题来创作各种乐曲的,如德沃夏克(Antonin Dvorák)的《自新*》交响曲、柴可夫斯基(Peter llyitch Tchaikovsky)的《第四交响曲》;丹第(Vincentd'Indy)的《山歌交响曲》;哈利斯(Roy Harris)的《民歌交响曲》;布鲁赫(Mar Bruch)的《苏格兰民歌协奏曲》;威廉士沃恩(Williams Vaughan)的《英吉利民歌组曲》;杜宾斯基(ArcadyDubensky)的《史蒂芬佛斯特组曲》;以及李亚道夫(Anatol Constantinovitch Liadov)的《八段民歌管弦乐曲》等,皆为美妙动人的音乐,受到世人普遍的欢迎。
随着民谣运动的高涨,50~60年代民谣进入了它的高峰时期,并且还**运动发生了密切联系。不管主题发生怎样的转变,演唱方式始终还是叙述发生的浅吟低唱。只不过从50年代开始,随着流行音乐商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民谣也变得更加流行了。此时,演唱形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以及混声合组合相继诞生。他们保留了浅吟低唱的演唱特征,延续了口语化的叙事风格,在此基础上开始强调旋律的和声效果,并且也更加注重歌曲的旋律性。因此,像《加利福尼亚梦想》(California Dreamin')、《斯卡堡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等可惜开始相继传唱。如果说民谣运动是流行音乐历史上的一次概念融合(以民间元素为基础融入流行音乐的生产方式),那么,民谣唱法就是流行演唱史上一场承前启后的”寻根”运动.浅吟低唱的原始特征正是流行演唱的根源所在。民谣唱法的代表人物:彼特�6�1西格(Pete Seeger)、鲍勃�6�1迪伦(Bob Dylan)、琼�6�1贝兹(Joan Baez)、凯特�6�1斯蒂文斯(Cat Stevens)、”西蒙和加芬克尔”(Simon&Garfunkel,男声二重唱)、”妈妈和爸爸”演唱组(The Mamas and Papas,二男二女混声四重唱)。” 民谣-风格种类 (一) 英格兰民谣:英国的民族音乐,直到19世纪末期才复活。当时有一位名叫塞西尔·夏普(Cecil Sharp)者,搜 民谣乐器集了将近3000多首的民歌,其中1600多首,传到了北美阿巴拉契山脉一带。说也奇怪,真正的英国传统音乐,在美国所保存的比英国本土要多。所谓英国传统音乐,其主要的特色就是一种以乡土音乐,加配流行音乐来叙述故事的民歌。 (二) 法兰西民谣:法国的民谣,通常都充满着放荡不羁的情感和世俗的幽默。从他们的民谣之中,不但可以了解法国人民的习性,好像还尝到了他们的美酒佳肴,仿佛还看到了他们的轻盈妙舞。 (三)德意志民谣:流行歌曲和风土音乐的旋律,对于德国的民族音乐所发生的影响很大,而且,流行歌曲和风土音乐都是他们户外生活及团体活动的一部分。 (四) 荷兰民谣:德国的民族音乐,不只是在德国境内流传,事实上,也盛行在北海附近的几个国家里。荷兰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德国北邻的国家,他们的语言习俗也多与德国相似,因此,德国的民族音乐便很自然的被他们接受了。 (五) 爱尔兰民谣:自中世纪开始,竖琴就成为爱尔兰最流行的乐器。12世纪时,宫廷诗人所作的歌曲,也多以竖琴为主;可惜那些歌谱多已失传,只留下其中部分的歌词。到17世纪,也就是英国统治爱尔兰时,宫廷诗人渐渐没落,而竖琴演奏家却仍然活跃于各角落。另一种乐器叫风笛,在爱尔兰也很流行,也许是因为戚尔迪(Celti)人特别喜欢听那种高而尖锐的声音吧! (六) 意大利民谣:意大利的民间音乐,大都是旋律热情优美并且附有和声,因其音乐动人,今已遍及全球。手风琴和六弦琴是伴奏这种歌曲的主要乐器,这也可说是意大利民谣的特色。 (七) 挪威民谣:众所熟知的挪威民谣,曾被遗忘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直到1840年左右,才被人重视而复苏过来,当今被传颂的约有一万余首,其内容多为叙述该国美丽的湖光山色。 (八)苏格兰民谣:由于印刷术的尚未普及,以及竖琴家的相继死亡,以致早期的苏格兰高山族贾奈(Gales)音乐已大多失传,直至1781年才被人重视,开始搜集。苏格兰音乐粗犷,听起来颇像爱尔兰音乐,这是因为苏格兰早先的竖琴家多半来自爱尔兰的原故。在苏格兰,竖琴是一种很普遍的乐器,几乎家家都有,人人能弹,不过后来由于风笛的兴起,而使竖琴家的地位大受影响。因为风笛可在户外吹奏,而竖琴仅适合于室内弹奏。苏格兰的民谣有高地与平地之分,高地民谣比较雄壮,平地民谣则倾向柔和优美。 (九) 西班牙民谣: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可说多半是舞曲的一部分,而舞曲也往往是民谣的一部分。此外,所有的西班牙民谣,都含有浓厚的乡村情调,这就是西班牙民谣的一种独特的风格。 (十) 瑞典民谣:瑞典的民谣,据说在1631年才被人们搜集起来,其中以叙述古代战士的英勇故事为多,曲调雄壮、激昂、奋发。 (十一) 威尔斯民谣:威尔斯的传统音乐,大都是根据竖琴曲调而编成的,其中包括民谣、土风舞、颂歌、赞美诗,且多以竖琴为伴奏乐器。 民谣-中国民谣 在两汉历史上,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谣,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各地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民众对于时事所做 民谣的道德评判,抑或借某些事件的发生宣泄积累的不满情绪。正如《诗经·将仲子》所云:“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民谣的歌词简单,琅琅上口,广为传唱,因此为各个时期的政权所重视。《后汉书》中云:“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至各州县,观采风谣。”说的就是汉和帝让人微服到民间采听民谣,掌握民众的言论与意向。实际上,民谣也就是各个时期的社会*及社会思潮,从中折射出的生活面是相当广泛的,构成了一幅幅反映汉朝社会情况的立体画卷。汉初,刘邦的第四子刘长骄蹇自大,不奉法令,并图谋叛乱,后来因为事情败露而被抓了起来。汉文帝免其死罪,废除了他的王位,将他贬谪到蜀中。刘长在途中绝食而死。百姓作歌曰:“一尺缯,好童童;一升粟,饱蓬蓬。兄弟二人不相容。”汉文帝听说之后,追封刘长为淮南厉王,并让刘长的儿子刘安荫袭淮南王的爵位,给他建造宫苑。
王莽新朝末年,更始将军刘玄在灭掉王莽所建的政权后,被拥立为帝。做了皇帝的刘玄沉湎酒色,将政事委付于岳父赵萌管理。赵萌排斥功臣,却授与官爵给那些谄佞小人或奸诈的商人,自成一党,甚至有人因为烹饪手艺好,做菜对胃口就获得官爵。于是,都城长安的市井间流传着一首民谣:“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民谣传开之后,士卒离心,人心怨叛。不久,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四川有民谣唱道:“黄牛白腹,五铢当复。”在当时,公孙述在四川自立为帝,并且废止汉朝的铜钱,自铸铁钱。由于铁钱不被民众所信任,民间一时间难以流通。怨声载道的百姓,私下里以民谣表达不满:王莽称黄,而公孙述想要模仿王莽,所以称之为白;而五铢就是汉朝的货币。民谣隐含了百姓希望恢复铜钱的愿望,另外也暗指公孙述的政权不得民心,离倒台已经不远了。果然没过多久,公孙述就被东汉所灭。
东汉第九位皇帝汉质帝死时只有九岁,没有后嗣,太尉李固想要立清河王刘蒜为帝,而手中掌握实权的外戚大将军梁冀却拥护蠡吾侯刘志,最终刘志上台,为汉桓帝。汉桓帝即位不久,李固就被人陷害,死于狱中,且被暴尸于路旁,而拥立汉桓帝有功的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封厨亭侯,司空袁汤封安国亭侯。事情传开后,京都民众唱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表达了对外戚专权的愤慨,以及对于朝政颓败的悲哀。汉桓帝元嘉年间,西北的几个游牧民族联手侵犯中原,汉室派兵拒敌,却屡战屡败,于是朝廷只得四处征兵戍边,造成了许多田亩无人耕作,从而被荒芜废弃的恶性循环。天下民谣传唱道:“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深刻地反映出了乱世之下,民生多艰的疾苦。
汉灵帝末,董卓为前将军,他的野心和凶暴天下皆知,京都流传有一首民谣《董逃歌》:“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心摧伤,董逃!”整首歌也就是一个意思:看到董卓来,就赶快跑吧。果然,在汉灵帝死后,董卓率领大军进入了京师,诛杀宦官,废掉汉少帝,立汉献帝为帝,自封为太师,把握朝政。在听说了《董逃歌》之后,董卓下令禁止传唱。后来见无法从根本上禁绝,又把“董逃”改为“董安”,改成了歌颂他的歌谣。可是不久,京城又流传另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是一首拆字的民谣,“千里草”即为董字,“十日卜”为卓。意在隐讳地诅咒董卓。没过多久,董卓即为吕布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