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情志方面调理该体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0: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0:22
精神情志是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人体生理活动的表现之一。《内经》就非常重视“神”在人体中的作用,认为养生当以养神为主,并指出:“一曰知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者药为真,四曰知磁石大小,五曰知脏腑血气之诊”。即把“治神”放在首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的论述,说明了精神调摄养生是传统养生术中的重要措施。历代养生家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认识到,人的精神心态保持清静、乐观、坚强、开朗,才能有益于健康与长寿。
1、思想清静
思想清静,是指思想安静而无杂念的状态。思想清静能够调畅气血,促进人体精气、神的充盛内守。古人在保持思想清静上,有下面两方面的措施:第一,排除私心杂念,正确对待个人的嗜欲得失。如老子在《道德经》中就主张少私寡欲,因为减少私心,降低嗜欲,则减轻了思想上不必要的负担,有利于思想清静。《太上老君养生诀养生真诀》指出:要“除六害”,曰:“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侫妄,六者去妒忌”。概括了排除私心杂念的内容和方法。第二,及时果断地处理日常事务,曹庭栋《老老恒言燕居》说:“有必亲办者,是毅然办之,亦有要姑置者,则决然置之,办之所以安心,置之亦所以安心,不办又不量,终日往来萦怀,其劳弥甚”。说明决事果断,不以事累心是有助减轻思想压力,保持思想清静的好方法。但是,必须指出,前人所提出的思想清静并不是将脑闲置不用,曹庭栋还指出:“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用时戒杂,杂则分,分则劳。唯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这在现在看来仍是一个很有科学道理的见解。养生先养性,养性先习静,习静才能清心寡欲,精神充沛,动作不衰,这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
2、精神乐观
精神乐观是人体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乐观对于人体生理促进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调济精神,摒除不利于人体的精神情志因素:二是流通营卫、和畅血气,精神调达,气血和畅,则生肌旺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
如何保持精神乐观,总结前人的经验,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第一,陶冶性情,古人认为,吟诗作赋、交游览胜等活动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乐观的性格。龚廷贤《寿世保元》则说:“诗书悦心,山村逸兴,可以延年”。第二,善于能解脱,即遇违乐之事,要善于自我解脱。《中国养生说辑览》中指出:“凡遇不如意事,试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清凉,此降火最速之剂”。第三,近喜远恶,即近所喜之物,远所恶之事。以上几点,尽管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易于感受,无论是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3、意志坚强
意志,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决断能力和一种心理状态,包括人的自控力、毅力等内容。《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说明意志具有统帅精神,调和情志,抗邪防病等作用。
现代生理学及心理的研究表明,人的意志容易受环境因素及个体差异的影响,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
4、性格开朗
性格开朗,即胸怀宽广,气量豁达,保持心理平和,情绪稳定,这是精神心理活动所反映出来的一种良好状态,开朗的性格对人体的健康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老老恒言燕居》说:“谚曰:求人如求己。呼牛鸣马,亦可由人,毋少介意。少介意便生忿,忿便伤肝,于人何损,徒损乎己耳”。这便是教育人们养成开朗的性格,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调和情志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简称“七情”或“五志”。它是人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祖国医学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内容详尽丰富。
(1)和喜怒喜:是乐观的外在表现,但喜也要适中。《素问调经论》说:“喜则气下”。《谁南子,原道训》亦说:“大喜坠阳”。这都说明了喜不可太过。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魁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灵枢本科篇》说:“盛怒者,迷惑而不治”,大怒使人失去理智,甚至昏厥,不省人事,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实。大怒还能伤肝动血,影响人体健康,古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飨泄”。
如何制“怒”呢?古人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以“理”制情,即遇有可怒之事,首先当从养生的大道理上考虑,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使七情不致过激。二是以“耐”养生,即要有豁达的胸怀,高尚的涵养,遇事要能忍耐而不使伤身。除遵循以上的原则外,还可用下列方法以控制易激动易怒的情绪。①转移目标、②忘却自我、③让步、④吐露委屈、⑤想象未来、⑥避免纠纷。
(2)去忧悲忧、悲是对人体有害的一种情志,忧、悲既损神又伤气。古人云:“积忧不己,则魂神伤矣”。“愁忧者,气闭寒而不行”。可见忧、悲能加速人的衰老,所以应特别注意怡情悦志,杜绝忧悲。
(3)节思虑思虑是心神的功能之一。人不可无思,唯过则在害。《素问》说:“思则气结”。思虑发于心,主于脾,过度思虑,则心神过耗而不复。脾气留中而不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思考问题方面应注意适度有节,做到”少思虑,以养其神“的目的。
(4)防惊恐遇事易惊善恐亦是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情志因素,《素问》说:“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大惊卒恐对人体的危害更大,《灵枢》说:“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脉空虚,血气不次,乃失其常”。避免惊恐的方法有二,一是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以培养一种坚强的意志,勇敢的性格,二是防止接触易导致惊恐的因素和环境。
6、调节生活
(1)言语谈笑古人认为,适当言语谈笑,以活跃生活气分、调畅精神,这对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是有益的,但古人也提出了言谈的禁忌:《论语》中说:“食不语,寝不言”。《千金要方》又说:“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言者,言五脏如钟声,不悬则不可发声。行不得语,若欲语须住乃语,行语则令人失气,勿触冷开口大语为佳”。可见,前人特别强调寝卧、饮食、行走和触冷之时,不得言谈和大声言笑。从现代养生学来说也是合理的,因吃饭谈笑,会分散精力,或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削弱消化的功能,使人食欲减退,时间长便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睡觉时谈笑,会使中枢神经兴奋,影响入睡甚至失眠;行走时谈笑,会多耗散精力;触冷时大语,会损伤肺气。
(2)兴趣爱好无论古代或现代的养生学的研究,正当的兴趣爱好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够却病延年。生活中有益的爱好有许多,下列略举一二。
①诗词歌赋:读书、吟诗、歌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适当的读、吟、唱,读一些积极、健康、有趣的书、诗、歌,有悦心怡情的作用。
②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是古人的颇为称许的兴趣爱好之一。古人认为:“棋可遣闲”,“琴可养生”,“幽窗邃室,观奕听琴,亦足以消昼”。现代研究证明,下棋、写字能使人延年益寿。有人在研究下棋对老人有四方面的益处,即精神寄托、养身怡性、锻炼思维、身心舒畅。但老人下棋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计较输赢;二是切忌耗神过度,要适可而止;三是棋应与适当的体育运动相结合。写字也是一种怡情悦性,有助于延年益寿的活动。
③花木鸟鱼:花木鸟鱼是供人们观赏的动植物。在养育鱼鸟、种植花木,以及游览观赏之中,即可以运动筋骨气血,又能够调济精神、赏心悦目。
④郊外漫游;人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时常抽空效外漫游,既能运动肢体,又可欣赏自然美景。在漫游中,呼吸新鲜空气、清醒头脑,沐浴日光,流通气血,增进健康,年轻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老年人能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