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读书方法(最起码3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1:1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8:07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的“厚薄”法: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白寿彝的“研读”法: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认为,“读书之读,似应理解为书法家读贴读碑之读,画家读画之读,而不是一般的阅览或诵习。”
冯亦代说:“我在看书时,每逢看到好处,不免自己的身心也进入书中的‘角色’。好像演员在舞台上演戏,演到好处,不由得为所饰剧中人的‘角色’左右”。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8:08
名人勤奋读书故事录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
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
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
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冬季寒冷,
脚冻得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
后来觉得这样浪
费时间,
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
放在脚底下,
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
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
因考试成绩优异,
学校奖给他一枚
金质奖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
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
而是拿到鼓楼大
街把它卖了,
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
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
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
,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
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
南,
1933
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
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
厅,
恳求服务员说:
“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
!
”
服务员以为他是
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
就照他的话,
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
“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
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
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
,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
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
停,看到妙处就大叫:
“妙极了!
”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
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
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
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
有一次曹
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
要他去洗澡,
此时曹禺正在看书,
爱不
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
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
未见人出来,
房内不时传出稀
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
推门一看,
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
一手拿着书看,
另一只手拿着毛巾
在有意无意地拍水。追问读书的方法,不是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8:08
鲁迅的“跳读”法: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8:09
鲁迅先生的“跳读”法:若是遇到疑问, 先跳过去,往后面看, 看完之后, 之前不懂的地方都懂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8:10
鲁迅的“跳读”法,就是遇到不懂的可以先跳过,去读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