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5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5:44
工业级固态硬盘,言下之意有两个含义,第一是用在工业用途上,其次是达到工业级的标准,能够在严苛的使用环境下可靠的工作。
这里的工业用途,区别于消费级(个人)、企业(商业、数据中心)以及军工的。通常,消费级和企业级固态硬盘,达不到在工业应用场景下可靠地工作的要求。
工业级的要求,通常是在恶劣工况下可靠工作,通常应用于汽车、自动化、电力、轨道交通等等场合。这些场合通常会遇到恶劣的工况,包括:高温、低温、振动、潮湿、异常掉电、电压不稳、散热不好(无风扇)等等。
可靠工作,其含义是在恶劣工况下不能够宕机。因为很多设备,一旦宕机,会有非常大的危害、损失,比如交通设备通常是人命关天的,而电力等设备故障会影响大面积的居民生活。
圈内很多消费级的厂商,嫌消费级的固态硬盘毛利低,看上工业级的毛利,将消费级的产品摇身一变,换个贴纸,就当做工业级固态硬盘销售,害人不浅。
而一些整机厂,为了降低成本,主动拥抱假工业级产品,把隐患留给了客户。
因为工业级固态硬盘运行环境恶劣,对固态硬盘产品品质和厂家的技术实力要求很高。
市面上名气很大的品牌,包括国际国内一线消费品牌,往往只会做门槛低的消费级产品,做不了工业级产品。做工业级比较好的厂商,反而是规模和名气都不如消费级、企业级厂商,因为普通人不接触、不知道,只在圈内有名的品牌。比如STEC,Swissbit,圈外人都可能没有听说过。
在1990-2000年,工业级固态硬盘基本是由欧美品牌垄断,主要品牌STEC,ATP,Smart Molar,Swissbit,Kontron等。绝大部分欧美品牌,在台湾和*企业雄起之后,基本被市场淘汰,现在已经成为非主流了。
到了2000-2010年,随后在我国台湾的厂商逆袭,利用性价比,很快打败欧美对手,成为市场主流,主要品牌包括宜鼎、创见、宇瞻等。
2010-2020年,*品牌崛起。在这个阶段,市场演化发展,主要是*厂商的崛起。*厂商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壮大,并抢占了高端的军工市场和低端消费级市场。但是在工业级市场,仍然由具备先发优势的台湾企业为主流。
高端军工市场主要是依靠*和技术的进步。这类品牌如科美、鸿秦、源科、奇维等。科美主要依靠技术和品质,起步较早;鸿秦依靠销售体系发展起来了;源科有点可惜,2004年起步了,但是这些年一直没有大的起色;奇维则出发的早,发展的也早,老早就卖身给上市公司了,主业也发生了变化。
除了高端是的军工市场,另外一块市场是门槛比较低的消费级市场。深圳的消费级厂商,抢占了台湾公司所占据的中低端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份额。低端类工控市场,因为接近消费级,门槛较低,也被*消费级厂商用消费级产品/类工控产品占据不少,包括江波龙等。这类厂商包括江波龙、佰维、朗科、金泰克等。
军工市场对成本不敏感,做好关系就可以;消费级市场技术门槛较低,做好成本就可以。而介于军工和消费级中间的工业级市场,既要求高可靠性,又要要求成本和规模,是一个很难操作的市场,对厂商的要求比较高,目前这一块还主要由台湾厂商把控。
2021-2030 这一阶段我个人预估是*品牌继续崛起的阶段。消费级自不用说,10年时间,中低端市场会被深圳厂商垄断,如同现在的手机市场,并有一部分品牌有实力冲击高端市场。
工业领域,也会有更多的份额被*企业拿走。国内参与工业工控市场的厂商百花齐放,厂商众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包括海康存储、国科微、安信达、威固等。
值得高兴的是这一领域国产品牌科美这两年成长性很好,依靠其技术和品质,拿下了很多重点项目和难啃的订单,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他们承担的项目包括和谐号/复兴号高铁等,而且这个项目还是老外产品出了大问题才有机会进去的。科美实现了进口替代,还把年度故障率降低到原有供应商的十分之一。
因为涉及到褒贬很多品牌,所以就匿了,仅供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5:44
工业级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是由控制单元(工业级主控芯片)和存储单元(工业级FLASH芯片)组成,简单的说就是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目前最大容量为2T以上),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普通硬盘的完全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与普通硬盘一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5:45
工业级固态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寿命长、寿命长、寿命长!在性能和速度上和普通固态硬盘差别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