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孝子经》:佛弟子如何报父母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5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3:59
东汉安世高所译《佛说父母恩难报经》讲到,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纵使“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尤不足报父母恩。”《佛说孝子经》中,佛从怀胎、临生、养育、教导、与子休戚与共等方面陈述父母对子女的恩情。佛问诸沙门,父母恩重,如何报答。诸沙门答以“唯当尽礼,慈心供养。”意思是极尽世俗之义务,满足父母之快乐,诸沙门的回答主要是供养父母吃穿游玩,满足其感官快乐。佛说此不为孝,真正的孝须能令父母去恶行善,皈依三宝,奉持五戒,寿终生天,世世逢佛,闻法得道。以这种孝为本,能令沙门梵行,君主仁爱,父法明,子孝慈,夫信妇贞。个人进德修业,社会和谐昌明。
《佛说孝子经》之孝道是建立在佛教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基础上,善待父母,不但今世善,也要后世善;不但要果善,更要因善,因善自然果善,其中最大的善是见佛闻法,长与苦别,究竟涅槃,对父母之大孝亦以能令父母解脱涅槃为目标。
佛教传到中国,与中国儒家传统冲突之一便是孝道问题。儒家之孝主要是敬事父母,承祭祖先:在世,事之以礼;寿终,葬之以礼,逝后,祭之以礼。儒家特别强调子女奉养父母,父母在不远游,甚至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尤其重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价值观自然视佛教之辞亲出家为大不孝。
“无后为大”的不孝,实际上是个宗教性问题,因为“不娶无子,绝先祖祀”(语出东汉赵岐《十三经注疏》)。这件事很重大,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仍然记得,乡人被骂“绝户”感觉是莫大的侮辱和难堪。“踹寡妇门,挖绝户坟,吃月子奶,骂哑巴人”是四大缺德事。儒家没有佛教的轮回思想,人死为鬼,回归祖先那里是普遍的信仰。有子不孝,在世父母受苦,但如果有后能祭祀祖先,还不算最大的不孝,无后代祭祀,列祖列宗都可能会在另外的世界挨冻受恶,生活凄惨。祖先鬼要靠后代子孙祭祀来生活,让人联想到佛教“饿鬼”一词。饿鬼的总称为“薜荔多”(梵语preta),意为“祖先鬼”,以饥渴*恼,从他希求得名。“薜荔多”之“祖先”大概与中文的“祖先”意义不同,私以为大概更多的是寿命很长的意思。
在佛教看来,众生福业,从布施、持戒、忍辱而来,尤其是财富,源于前世布施,若是悭吝,易堕饿鬼。中国人古来天灾人祸较多,百姓多怀生存恐惧,能够活下去,能吃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希望,无心无力行于布施,然而对于孝养父母,养育子女则有坚定的伦理信念,故生前死后之给养亦从子女获得,养儿不但防老,而且也是对列祖列宗衣食负责,故“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为大不孝。佛教以离家出家为大善,累世父母都会因此得到利益,劝导父母皈依三宝,闻法得道更是大孝。在古代,子女出家与父母的现世安乐常常产生冲突,而现代许多寺院开始建设安养院,安养院的功能之一就是安置好出家人的父母,既可以使出家人的父母安度晚年,更有利于使父母皈依三宝,闻法得道,善莫大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00
这个是伪经,大藏经查不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4:00
应该看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