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02:5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20
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输入,然后是输出。比如学英语时,“听”和“读”就是输入,“讲”和“写”则是输出。
我们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或者输入远大于输出。这就使得知识只是在我们大脑里溜达了一圈,不会留下太多印象。这样即便学得再多,效果也并不明显。比如读书,一个每月读3本书、输出3本书的人,和一个每月读10本书、输出0本的人,虽然后者读得多,但从实际收获而言,前者要远高于后者。
真正有成效的学习,是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具体可以遵循下面4个法则:
法则 1:反复使用、输出信息,才能打造长期记忆
一个信息被输入大脑之后,如果不去反复使用输出它,这个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
因为信息被输入大脑之后,会先临时保存在一个叫作“海马体”的区域2~4周。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我们不去使用这个信息,大脑就会判定它为不重要的信息,信息就会被清理,也就是遗忘。我们只有去“反复使用”,输出这个信息,大脑才会判断这个信息是“重要信息”,将它挪到挪到“颞叶”区域,进行长期储存。
这个反复使用的标准是指,从信息进入大脑中的时间开始计算,两周内使用3次以上。且反复使用的重点是使用,而不是反复。比如背单词,相对于一遍遍地重复阅读(输入),有针对性地对学过的这些单词进行测验,练习输出答案,记忆效果更好。
法则 2:输入与输出循环往复,打造成长的螺旋阶梯
输入与输出不是一次就行的,知识的掌握需要透过循环往复的输入和输出方能牢固。
输入与输出之间,要保持一种螺旋阶梯式的动态平衡,如此才能实现自我学习、成长的目标。
法则3:输入和输出的黄金比例为3:7
学习没有成效、没有成果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输入>输出”,也就是输入过剩、输出不足。比如我们很多人读书的时候,经常是看完就把书扔一边了,所以出现看了很多书,依然没什么收获和长进的情况。
20世纪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亚瑟‧盖兹(Arthur Gates)实验证实,用30%的时间学习,用70%的时间回溯、练习,成效最佳。
比如读一本书要花费一个小时,那看完之后还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来进行消化。比如回忆一下主要内容,思考一下书中的内容可以怎么用,写一写读书感悟,给他人分享一下这本书等等。
法则4:输出的结果需要反馈,以指导接下来的输入
对输入的内容输出之后,我们还需要对输出的结果进行检视和反馈。就像考试,考完了还没有完,还要对考试的结果进行检讨、复习,如此才能知道自己的问题,从而改正以前的错误、修正前进的方向、吸取教训、积累经验。这样一来,我们肯定会比以前有进步,这就是反馈的作用,它会进一步促进自我成长。
反馈的方法有自我检视和请教他人,可以先自我检视,然后再请教他人。先自己对实际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或者自我自答,找出问题,然后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请教那些比自己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比如老师、前辈、专家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21
我觉得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应的资料,或者是可以报一个网课,还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来学习,但是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身的状态,拿出最好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学习。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9:21
有,首先就是要做好预习的工作,上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认真听,课后一定要做好复习工作,一定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还有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