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7:3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2:01
1、响彻云霄
意思: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2、震耳欲聋
意思: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3、噼里啪啦
意思: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4、振聋发聩
意思: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5、天震地骇
意思: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6、响彻云表
意思: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7、响彻云霄
意思: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8、惊天动地
意思:惊:惊动;动:震撼。 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9、扩展:
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它和音译词、联绵词在性质上是同类的,汉字只用来表音,而无关乎字义,因此,它们都是“衍声词”,和“合义词”为相对的概念。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描摹声音的词语。我们在写作时运用拟声词、令人如闻其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拟声词在书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学会将不同种类的拟声词分类记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叫声。
拟声词赋予人和事物以声音,声音与动作的结合将使事物描写更为生动形象,因此可适当把动词和拟声词结合运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2:02
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噼里啪啦,振聋发聩,天震地骇,响彻云表,响彻云霄,惊天动地,响彻云际,穿云裂石。
响彻云霄[ xiǎng chè yún xiāo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震耳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噼里啪啦[ pī li pā lā ]: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振聋发聩[ zhèn lóng fā kuì ]: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天震地骇[ tiān zhèn dì hài ]: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响彻云表[ xiǎng chè yún biǎo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
响彻云霄[ xiǎng chè yún xiāo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惊天动地[ jīng tiān dòng dì ]:惊:惊动;动:震撼。 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响彻云际[ xiǎng chè yún jì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穿云裂石[ chuān yún liè shí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出处:宋·苏轼
《〈水龙吟〉序》:“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12:02
不了解,可以不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