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4: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10
导致水蒸发的因素有: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直接供给蒸发所需的能量,尤其对水面蒸发来说,太阳辐射几乎都用于蒸发,因此,太阳辐射是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有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水面蒸发也会随着这些变化而发生相应地变化。
2、温度
随着水温的增加,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会加快,从而更易于逸出水面,所以水面蒸发量会随着水面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直接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所以气温的变化会影响水面蒸发的变化。但由于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气温的变化有时与水面蒸发规律并不十分一致。
3、湿度
水面上方大气的湿度增加,其中的水汽分子数量增加,饱和水汽压差减小,水面与大气的水汽压差越小,水分子由水面逸出的速度越慢。因此,在相同条件下,空气湿度越小,水面蒸发量越大。同时,湿度的变化与气温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4、水汽压差
水汽压差是指水面的水汽压与水面上空一定高度的大气水汽压之差。一般来说,空气密度越大,单位体积的水汽分子数量越多,水汽压就越大;反之,则水汽压越小。大气的水汽压越大,水面与大气的水汽压差越小,水面蒸发量也越小,这与湿度变化对蒸发的影响基本一致。
5、风速
风能够加强空气之间的对流和交换,使水面上空的水汽分子不断被带走,从而保证蒸发面与上空始终保持一定的水汽压差,使得蒸发持续进行。在一定范围内,风速越大,空气流动越快,越有利于水汽在空气中的对流和交换,从而增加水汽界面的水汽压差,越有利于水面的蒸发。
但当风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水面的蒸发趋于稳定,此时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当冷空气到来时,风速增加不仅不会促进水面蒸发,相反还会减少蒸发,甚至导致凝结。
扩展资料:
蒸发的原理:
由于液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是跟液体本身的温度相适应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
这些具有足够大动能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引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汽。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飞出的分子多于飞回的,液体就在蒸发。
其他条件相同的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亦不相同。这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内聚力大小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水银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大,只有极少数动能足够大的分子才能从液面逸出,这种液体蒸发就极慢。而另一些液体如乙醚,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小,能够逸出液面的分子数量较多,所以蒸发得就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面蒸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蒸发 (大气物理学术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10
水的蒸发一般是指的液态的物质变成气态的物质的这么一种过程。比如水变成水蒸气。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它的水的蒸发的实质是水分子运动,任何分子总体上表现为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所以水的蒸发实际上就是水分子朝着水与空气接触面的空气一侧运动,从宏观上来看就是我们所知的水变成水蒸气。
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是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溶液的蒸发(evaporation)通常是指通过加热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剂汽化,以提高溶液中非挥发性组分的浓度(浓缩)或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结晶的过程。通常,温度越高、液面暴露面积越大,蒸发速率越快;溶液表面的压强越低,蒸发速率越快 。
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则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离去的过程。由于液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是跟液体本身的温度相适应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11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12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23:12
水蒸发是指水从液体状态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影响蒸发的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面表面积大小。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通风好,蒸发就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