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去过的地方大数据怎么说我去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05 02:5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5 04:25
对于大数据这个事情需要辩证的来看,运用得当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运营不当甚至是失控将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举个当前较为热门的话题,如何利用大数据来做好疫情的防控。但凡与外界发生接触或者说是数据交换,一定程度上都会留下我们特有的痕迹,通过大量的数据综合进行分析,便能够确定出您近期的行踪路线。那么,为何您并没有去过某中高风险地区,却有电话说通过大数据推送去过该地区呢?
说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大数据都有哪些途径来获取我们的行踪路线。出门在外无法避免乘车,乘车的过程中就会暴露出我们的具体行踪。无论是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为了更好地进行防疫,乘车之前会要求我们扫码疫情相关的防控软件,扫码的这一过程将会把您的行踪上传至疫情防控相关软件的服务器。即便没有相关疫情防控软件,我们通过移动支付仍然会产生先关的数据,例如我们使用支付宝扫码,便会有您所在的地市、乘车路线等信息(微信扫码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不通过共用交通工具出行,采取自驾的方式能够避免这一问题呢?
同样无法避免,毕竟扫码只是大数据中最基础的一环。不知道之前大家乘坐火车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每到一个省市您的手机就会出现某某欢迎您的信息。这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当地运营商基站与您的手机进行了数据交互,查询到您的手机并非是当地的号卡,便会发出此类短信。也就是说,运营商的数据库中保存了您与基站交互的数据,通过该数据便可以定位您的行踪(通常三个基站便可以精确定位)。是否一直在当地没有外出,或者曾经出差至外地,甚至是到过中高风险地区。记得曾经有一段时间,运营商通过您自身的授权之后,便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调出您近期的行踪轨迹,依据的就是这个原理。
智能手机内部的各类应用软件同样能够暴露您的行踪,例如大家经常使用的导航软件、计步、外卖、快递类软件等等。这里不再详细讨论此类软件,主要来说说手机通过无线WiFi上网的问题。互联网的IP地址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网地址、一类是私网地址,只有公网地址能够在互联网上流转,私网地址只是为了弥补公网地址不足的补救方式。不同运营商不同地区分配的公网IP地址段不同,只要您的手机连接入互联网,便能够通过公网IP地址分析出您大概的区域位置。
那么,是否存在并没去过高风险地区,大数据误判的这种情况呢?同样存在!例如不同省份的边界地区,一个手机存在连接两个省份基站的问题(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仅一江之隔便跨省,手机还未取消漫游资费的时候很是头痛,一不小心就变成了长途)。公网IP地址的问题也是如此,即便是同一个地址,您的QQ是否曾经出现过异地登录的报警信息呢?主要是运营商网络不稳定导致,常见于长城宽带等这类租用线路的网络代理商。当然,您的手机丢失,捡到的人带着您的信息到处乱跑也会导致该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5 05:43
可能是您在旅游过程中经过了此地(如坐火车经过);也有可能是您的一位亲属带着您的手机到了该地方。
这个具体也需要看产品,它的判定标准可能比较特殊(如经过哪里就判定你在该地旅过游)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awa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05 07:17
大数据(big data),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对于“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