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共同富裕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3:3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4:36
一、什么是*
在研究这个问题前,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富裕”和什么是“共同”。
什么是富裕?《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富裕指“财物充裕”,例语:日子过得挺富裕。其中“裕”的意思是“丰富;宽绰”。
什么是共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共同有两个涵义:一是指“属于大家的”或“彼此都具有的”,例语:共同点,共同语言;二是指“大家一起(做)”,例语:共同努力。我认为,*里的“共同”应该同时具有这两种涵义。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的基本涵义应是:发展成果共享,大家一起富裕。
二、怎样才算富裕
富裕怎样衡量?我认为,在实际中应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财物充裕”是“富裕”最基本的条件。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富裕指“财物充裕”。那么,什么是“财物充裕”呢?我认为,在完全解决温饱等生活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财物还有结余,才能算是“财物充裕”。这一点,是“富裕”最基本的条件。
第二,“富不富”是相对而言的。
一个人、一个家庭“富不富”,既要与别人比,也要与自己过去比。如果与社会大多数人比,自己不如大家,就不会有“富裕”的感觉;如果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现在不如过去,也不会有“富裕”的感觉。
第三,“富不富”既要看实际收入水平,也要看财产。
由于存在通货膨胀问题,货币是会贬值的。如果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就要看实际收入水平。举个例子,一个人原来月收入5000元,当时肉包子1元一个,他一个月的收入可以买5000个肉包子。后来, 他的月收入提高到1万元,但肉包子也变成3元一个,他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3333个肉包子,你说他的实际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呢?
“富不富”不仅要看实际收入水平,还要看财产。现在不少家庭月收入水平不低,但负债不少,有的家庭净资产是负的,这样的家庭肯定不能算是“富裕家庭”。
三、怎样实现*?
怎样实现*?我认为,在实践中应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是全体人民的富裕,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
只是少数人富,而大多数人穷,不是真正的*。
第二,从富裕的程度看,*不是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差别的同等富裕,也不是*两极分化。
这是因为,*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同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差别。
第三,从富裕的速度看,*不是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也不是一部分人迅速富裕,而另一部分人停步不前甚至退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整体上看,全体社会成员整齐划一的同步富裕是做不到。由于各种原因,极少数人在富裕的进程上,在一段时间内停步不前甚至退步,也是难免的。但是,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只是一部分人迅速富裕,而另一部分人停步不前甚至退步,就不行了。这就象有的人跨大步,走得快一些;有的人跨小步,走得慢一些,还能算是“大家一起富裕”。但是,如果有的人跨大步,而有的人停步不前甚至退步,这就不是“大家一起富裕”了。
第四,在目前阶段,实现*的核心问题和主攻方向是缩小*差距。
这些年,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由于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分配上的问题,出现了明显的*差距过大、两极分化的现象。
2009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数据报告,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20》公布了2019年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
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低的20%收入群体为低收入组,依次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下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上收入组、高收入组。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公布的数据,201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4亿,每组人数约为2.8亿人。
20%低收入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80.4元(人均月收入615.0元)
20%中间偏下收入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77.0元(人均月收入1314.8元)
20%中间收入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034.7元(人均月收入2086.2元)
20%中间偏上收入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30.5元(人均月收入3629.2元)
20%高收入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400.7元(人均月收入6366.7元)
由此可见,2019年末,我国20%高收入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0.7元)是20%低收入组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4元)的10.35倍。虽然比10年前有所降低,但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目前阶段,我国实现*的核心问题和主攻方向,是要在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努力缩小*差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4:37
中国如何进入*发展阶段。常识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就是企业经济体进行自由竞争,一方面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另一方面,一定的无序生产也带来商品过剩。市场通过大资本,经过一次次洗牌,不断进行新的优胜劣汰和经济周期复始。
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是《国富论》和凯恩斯主义,是以生产和资本为核心的。但今天看过去,过去很多东西都是错的,企业市场生产出一大堆东西等着人来买,是最大的资源浪费,是人类社会最愚蠢的行为。
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自进入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开始过时了,市场竞争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市场已经是产能过剩,很多产品多的卖不掉了,市场经济的无计划生产已经造成了浪费;对社会资源的市场分配也造成了社会物资财富的两极分化,这种由市场经济*造成的社会不平等,财富不平衡是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是与人民群众*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找到一个人民群众*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何才能走*的道路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要走*的道路必然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法。
现在,我们从各种电商平台上到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端倪和希望。
那就是是数字经济,也就是依靠消费来定制生产,算法利润分配,产品创新生产。
比如,中国数字农业就开了个好头,过去,农业供应链长期市场失灵,丰收了,农产品价格上不去谷贱伤农;遇灾了,农产品颗粒无收,农民一年心血白费。但最近几年,随着中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开始与农业紧密结合,农业供应链失灵的问题迎刃而解。
农业供应链效率提升,在农业增产、提质、节本、环保等多方面作出贡献。尤其是阿里MMC电商进行了很好的创新,过去市场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现在社区小店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收集订单、按需采购,数字化的发展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由MMC事业群聚焦整合社区团购业务和盒马集市业务。
很多媒体都正面报道了这件事,希望农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不要浪费社会资源,给更多农民更好的赚钱机会。
数字化农业是一盘大棋,它是新时代的一面红旗,引领整个市场经济向远程化、精确化、制造业发展。谁都可以参与。但数据化管理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模式,更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运行*,让老百姓有饭吃,吃好饭,共享知识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用数字化赋能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除了利益驱动外,还应有社会责任和个人情怀在里面。这也是人类最理性的生产方式,是个人创新型生产和智能机器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模式。
以消费定生产,一切生产都在消费中产生,不用生产数据,也不用流通数据,只靠消费数据,只有消费数据才是真实数据。所以,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在现有的劳动效率上,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富分配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如果大部分人都没有钱,如何才能消费?没有消费何来定单组织生产?因为只有刚需,才能创造必需,消费者创新型生产模式和社会智能化大生产相结合,才是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试看将来,数据计划经济加入信息技术的加持,通过发达的经济条件的保障,必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形态。
但要有一个顺序过程,先实现信息化,再有数字化,最后智能化,这个顺序不能错。市场化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信息化解决知不知道的问题,数字化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按劳分配),智能化解决按需生产的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4:37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同志就曾说过:"可以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人,逐步达到*。"这个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的战略构想,是*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达到小康时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实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4:38
*是建立在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的,也就是说国富民强才是我们的目标,所以创新创业甚至创富,依旧会被狠狠的鼓励,也只有在创业的过程之中,才能实现社会的阶层流动。让努力工作的人,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可以实现明显的阶层跃升。同时也要让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实现阶层滑落。这就是老齐经常告诉大家的,人生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5 14:38
“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人参与的发展环境”
“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科学的公共*体系,形*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