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5: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6:26
(一)调研启动
2003年上半年,按照国土资源部领导要求,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相继走访了三大石油公司,系统收集了国内外油气资源评价相关资料,并编写了调研报告。同年8~11月,在调研的基础上,油气中心编制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方案(草案)、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和管理办法,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协调会,听取各方面对资源评价工作方案的意见。2003年10月30日,国土资源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77号);2003年11月24日,召开了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审议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组织机构;2003年12月1~2日,召开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会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二)项目实施
2004年1~5月,编写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总体设计,落实了具体项目承担单位,评审了实施方案,召开了项目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和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定项目总体设计及有关管理制度等事项。2004年7月,对所有项目承担单位130余人进行了培训。
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项目办公室的统一要求,相继交叉完成了资料收集整理、地质分析、资料入库、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油气资源潜力分析及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设等工作。
(1)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2004年6月~2006年1月)。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是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通过重点解剖、统计和类比分析方法,对我国油气资源可采系数进行研究,为科学合理地计算油气可采资源量提供依据,进而对重点盆地和全国油气可采资源潜力进行评价。
第一阶段,调研启动。2004年6月,项目启动,召开了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实施方案研讨会,明确了项目的工作思路、评价标准、人员分工、进度安排等。2004年8月29日,召开了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工作设计专家评审会。
第二阶段,可采系数标准建立阶段。2004年6~11月,通过国内外调研、油气藏分类、典型油气藏剖析、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技术潜力分析,建立起不同类型评价单元可采系数取值标准,并编写了阶段成果报告。2004年11月18日,召开了阶段成果专家评审会。
第三阶段,盆地可采资源量计算阶段。通过技术培训会、问题解答等方式,使相关的资源评价技术人员掌握可采系数标准的应用方法,从而开展129个盆地油气可采资源量的计算。
第四阶段,成果报告编写阶段。2005年8~12月,在对项目研究成果作深入总结的基础上,编写项目成果报告,并编制相关图件和表格。2006年1月,成果报告通过技术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2)常规油气资源评价(2004年6月~2005年8月),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满足国家“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要求,要求各评价项目先行提交资源评价结果。2004年6月上旬,项目办组织有关专家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等单位人员集中听取三大公司第三次油气资评的详细汇报,并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思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补充评价松辽、渤海湾和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评价23个中小盆地,另外20个盆地采纳公司近期评价结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内部6个油田、原新星石油公司和西部勘探指挥部各自评价基础上,对全部31个盆地进行重新评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原经济可采资源评价基础上,对全部7个盆地进行重新评价;交叉整合评价塔里木、渤海湾盆地;系统评价南海南部海域、青藏等空白区。各评价项目先后经历了中期检查、阶段成果的预审、初审程序,2004年12月初,各评价项目进行了阶段成果审查验收,在审查验收中,既给出了“审查验收意见”,又明确提出了限期完成的“修改意见”。通过严格的审查验收程序,确保了阶段成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第二阶段,各承担单位对项目成果进行深化研究,完成评价报告编写工作,2005年8月18~22日,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10个子项目通过了技术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其中优秀成果占90%、较优秀成果占10%。
第三阶段,成果汇总及报告编写。在对10个阶段成果报告评估分析的基础上,组织项目技术顾问、石油公司资源评价骨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半年多的紧张工作,汇总了资源评价结果,编制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数据表》和《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图册》;同时,初步开展了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研究,集中编写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2005年7月22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通过技术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3)煤层气资源评价(2004年6月~2006年6月),煤层气资源评价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子项目运行阶段。借鉴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经验,项目办公室首先在国内外已有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以体积法、地质综合评价法为主的评价方法体系,并通过实验模拟、统计分析等技术方法建立起煤层含气量、可采系数关键参数取值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统一的评价方法体系和参数体系,利用煤层气资源评价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对各自承担的盆地进行评价,与此同时,对全国22个重点矿区煤层气资源进行了评价。各评价项目先后经历了中期检查、阶段成果的预审、初审程序。2006年1月4~5日,煤层气资源评价子项目成果通过了技术专家组的审查验收。其中评价报告优秀成果占75%,较优秀成果占25%。
第二阶段,成果汇总及报告编写。项目办公室在对子项目成果报告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半年时间,组织项目顾问、石油公司资源评价骨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紧张工作,汇总了资源评价结果,编制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数据表》和《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图册》,编写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煤层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2006年6月4日,煤层气资源评价项目成果通过了技术专家组的审查验收。
(4)油砂资源评价(2004年6月~2006年6月),油砂资源评价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子项目运行阶段。5家评价单位先后完成了资料收集与整理、评价方法与参数建立、地质评价、资源量计算、油砂矿带综合评价等工作。在评价中,项目办公室对子项目进行了中间检查,检查中,明确提出了限期完成的“修改意见”。通过以上严格的审查验收程序,确保了子项目成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2006年1月6~8日,油砂资源评价子项目成果通过了技术专家组的评审,其中评价报告优秀成果占80%,较优秀成果占20%。
第二阶段,成果汇总及报告编写。项目办公室在对子项目成果报告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半年时间,组织项目顾问、石油公司资源评价骨干、吉林大学和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紧张工作,汇总了资源评价结果,编写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油砂资源评价成果报告》,编制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油砂资源评价成果数据表》和《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油砂资源评价成果图册》。2006年6月4日,油砂资源评价项目成果通过了技术专家组的审查验收。
(5)油页岩资源评价(2004年6月~2006年6月),油页岩资源评价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子项目运行阶段。从2004年6月开始,项目组采取资料收集与野外调查交替进行(对收集到资料的地区进行调查核实;野外调研发现的新矿区去追索相应的地质资料)的办法,野外调查了65个含矿区(259个观察点)、现场收集资料涉及17个省的82个地区,并相继开展评价方法与参数建立、地质评价、资源量计算、油页岩矿带综合评价等工作。2005年12月7~8日,技术专家组在长春对油页岩资源评价的5个二级项目进行了评审验收,其中优秀成果占100%。在审查验收中,既给出了“审查验收意见”,又明确提出了限期完成的“修改意见”。通过严格的审查验收程序,确保了阶段成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第二阶段,成果汇总及报告编写。在5个二级项目成果审查验收基础上,汇总了资源评价结果,编制了《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成果数据表》和《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成果图册》;同时,开展了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趋势研究,集中编写了《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成果报告》。2006年2月23日,项目办公室组织了预审;2006年4月15日,技术专家组对成果报告进行了初审。通过严格的初审和预审程序,确保了成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2006年6月5日,油页岩资源评价项目成果通过了技术专家组的审查验收。
(6)油气资源潜力分析及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2005年6月~2007年4月)。油气资源潜力分析及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研究从2005年6月启动,共设5个子课题,分别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2006年11月,5个子课题分别通过技术专家组的评审,其中3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12月~2007年4月,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科研人员,依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在5个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估法、统计法和综合分析法,参考石油公司和油田“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利用各盆地油气储量、产量历史数据,借鉴美国和全球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规律,采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参数体系,对全国129个盆地2006年至2030年油气储量、产量的增长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2007年4月27日,油气资源潜力分析及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项目成果通过了技术专家组的审查验收。
(7)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设(2003年12月~2007年5月)。为克服以往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设滞后于评价进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缺点,本次采取边建设边应用的开发模式。2003年10~12月,开展了资源评价技术国内外调研。2003年12月~2004年4月,进行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编写了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实施方案。2004年4月底,项目组建成数据库,并提供了数据标准。2004年7月前,完成了评价方法软件开发。7月底~8月初,开展了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应用培训。之后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协助17个单位完成了33个子项目5种资源的评价工作,参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资源评价所有子项目成果的汇总工作,编制成果图件,制作成果数据表。将项目所有的基础资料、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入库,实现了通过评价系统对数据和成果进行统一管理的功能。2007年5月31日,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设项目成果通过了技术专家组的审查验收。
(三)成果上报与发布
2005年11月2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2005〕225号正式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上报*。
2007年1月22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发〔2007〕12号正式将煤层气、油页岩、油砂资源评价成果报告上报*。
评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评价成果已被国家“十一五”规划所采纳,为制定《*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等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