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4:4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01
问题
与*和法律赋予的职权相对照, 特别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监督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职能发挥不到位,监督质量不高和实效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
如对财政预算、社会计划的监督,因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往往只是过一道法定审议程序,各种指标是否科学合理,难以深入审查,使监督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是弹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有相当数量的监督只注重了形式的庄重和程序的合法,很难有效解决一些深层次、实质性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敏感问题和社会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常因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及相关处置措施而泛泛略过,使监督体现不出应有的力度和实效。
三是建议性监督多,强制性监督少。不敢监督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审议工作、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监督方式运用较广泛,对存在和发现的问题基本都用提意见、建议的方法来督促解决,很少运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和罢免等强制性的监督方式。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
1、提高全社会对*监督的认识,为*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要加强*引导和法律宣传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实施好《监督法》,自觉用《监督法》来规范*的监督行为,坚持做到依法监督。
要把*的地位、性质、作用的宣传,列入*宣传工作的重要日程,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都充分认识到*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被监督者增强接受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及其常委会的组*员和工作人员要明确*监督不仅是一种法定权力,更是一种法定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就是对人民的失职,从而强化监督意识,加强监督工作。
2、正确处理*和有关国家机关的关系,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理顺*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凡应由*及其常委会作出决定的事项,应按照*就重大问题形成决策意见,通过*依法作出决定、决议,再由“一府两院”去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运作,使*的领导核心作用和*依法行使职权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其次,要加强*对*的领导,尊重和支持*搞好监督工作,支持和帮助*克服监督不力的问题。
再次,除了自身自觉在*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外,还要重视运用*的权威,协调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督促“一府两院”自觉接受*的监督,树立*的威信,使*真正成为地方*执掌地方国家权力的重要场所,从*上、组织上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3、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完善监督工作程序,确保*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及其常委会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当前看,*及其常委会要完善监督程序,搞好监督工作,应侧重抓好下述两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法律已经规定的监督方式和工作制度,如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销规范性文件、撤职、罢免等作进一步的完善,细化操作程序,明确法律后果,以便于具体实施应用,确保进入程序的监督事项能有始有终,避免监督过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不了了之的情况。
二是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对实践中探索建立的,在县级*及其常委会广泛运用的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方法进行总结和规范,使之更加有效地为*监督发挥作用。
要全方位的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做到用制度来监督制约人和事,增强*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保证监督工作深入有效地进行。
4、加强*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提高*监督工作的水平。
一是要重视和提高代表素质。在提名推荐代表候选人时,要看其是否具备*的*条件、文化条件和参政议政能力;对代表选举程序进行必要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让候选人向选民公开竞选,以强化其为民代言、受民监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履行代表职务。
搞好代表培训工作,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县*进行业务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熟悉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的工作程序及闭会期间开展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履行代表职务的能力。
二是要优化*常委会组*员结构。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化、知识层次多元化、年龄结构梯次化的*常委会集体,使*常委会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同志。
既有懂*、熟悉*,干过党政工作的干部,又有懂经济、熟悉法律,从事过专业工作的干部,使*常委会的工作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全面提升*监督工作水平。
三是要充实和加强*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的建设。科学合理地调整、充实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适当增加*机关的编制,要注意吸收一些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宏观管理的干部进入*机关,以提高工作水平。
扩展资料
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监督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一是有些干部对权力机关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不愿意接受*的监督,认为*监督其工作是“找麻烦”、“挑刺”,甚至认为*监督就会削弱党的领导,是同*“唱对台戏”,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给予切实的重视、支持和配合。
有的“一府两院”负责人只强调监督就是支持,而对忽视了监督的制约功能,只要求支持,不接受制约,致使*及其常委会组*员难以深入开展监督工作。
二是有的代表、委员以及常委会负责人*意识不强,认为*是“二线”,监督工作是走程序,缺乏搞好监督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有的顾虑触犯党的领导、影响“一府两院”的关系,因而做起监督工作来不敢动真碰硬。所有这些都影响了*监督作用的发挥,使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力度。
2、现行*中一些工作关系没有理顺。
一是党政不分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长期以来,许多工作都是*决定,*去办,或者*、*共同决定,联合行文。实践中,作为接受*领导,监督*工作的*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时就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导致*监督工作无法放手开展。
二是对公、检、法等*机关的监督牵涉层次多。一般情况下,公、检、法等*机关是由*所属*委直接领导,重要问题都是*委协调解决,同时,*要接受上级*的监督,*必须接受上级*的领导。这样,*监督司法机关的工作就牵涉上下左右,难度较大。
3、*自身的监督机能尚待强化。*监督工作薄弱的原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及其常委会自身监督机能还不强。主要表现在代表履行职务的能力与所肩负监督职责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由于在*选举时强调代表构成比例而忽视其执行职务的素质,造成相当一部分代表的*理论和文化水平不够高,缺乏议政能力,不能很好地代表选民的意志和利益。
特别是有些代表,由于受其文化程度低和活动范围狭窄的局限,履行职务的能力与法律和*监督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对“一府两院”工作提出意见。还有些代表*意识淡薄,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愿不敢对“一府两院”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监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0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