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芋糊的做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8:1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26
用料
红薯
2-3个
豆油
少量
面粉
少量
糖
少量
山芋糊的做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26
做法一:食材
(主料)红薯 2-3个
(主料)豆油 少量
(主料)面粉 少量
(主料)糖 少量
步骤
1.
红薯洗净切块(最好去皮)
2.
锅内放入少量油加热后放红薯炒两下。
3.
放水大火煮沸后改温火煮,煮到红薯烂透。
4.
把少量面粉用冷水搅匀后倒入煮烂的红薯锅里,再大火煮沸。(放面粉水煮的时候需不停的搅动)
5.
起锅后加入适量糖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27
芋头糊的用料
芋头 五六个莴菜叶 四五片
大葱 三根姜 两片
芋头糊的做法
步骤1
芋头洗净,在锅中用水煮到用手可以捏软。然后用手把皮剥掉。
步骤2
入锅,油烧热,把芋头倒进去,用铲子全部捏平。(铲子不是平的就换个工具把芋头压平)赶紧倒水别等下面烧干了。
步骤3
把姜,莴菜叶放进去,等个五六分钟把葱放进去,再加入适量的盐,味精。再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锅了。
中文学名
番薯
别称
红薯、山芋、红苕、甜薯、白薯、番芋、番葛、金薯、地罗卜、山药
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2]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1593年菲律宾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于1593年初夏,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明人徐光启《农政全书》、谈迁《枣林杂俎》等均有论及。
番薯传入中国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能很快向内地传播。十七世纪初,江南水患严重,五谷不收,饥民流离。彼时,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种番薯。据记述,陈世元在山东胶州古镇传授种植番薯的时候,亲自整地育秧,剪蔓扦插,到秋天收获,得薯尤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竞相种植。番薯在华北地区便很快推广开来。
清乾隆时期,不少地方都是由官方提倡栽种。在直隶、更由皇上“敕直省广劝栽植”。由于朝野上下积极推广,番薯很快在全国广为传种,并成为中国仅次于稻米、麦子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733年,番薯传到四川,1735年传至云南,1752年传至贵州。此后,番薯踪迹遍布西南。
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块根的形状、皮色和肉色因品种或土壤不同而异。茎平卧或上升,偶有缠绕,多分枝,圆柱形或具棱,绿或紫色,被疏柔毛或*,茎节易生不定根。
叶片形状、颜色常因品种不同而异,也有时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全缘或3-5(-7)裂,裂片宽卵形、三角状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叶片基部心形或近于平截,顶端渐尖,两面被疏柔毛或近于*,叶色有浓绿、黄绿、紫绿等,顶叶的颜色为品种的特征之一;叶柄长短不一,长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
聚伞花序腋生,有1-3-7朵花聚集成伞形,花序梗长2-10.5厘米,稍粗壮,*或有时被疏柔毛;苞片小,披针形,长2-4毫米,顶端芒尖或骤尖,早落;花梗长2-10毫米;萼片长圆形或椭圆形,不等长,外萼片长7-10毫米,内萼片长8-11毫米,顶端骤然成芒尖状,*或疏生缘毛;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外面*;雄蕊及花柱内藏,花丝基部被毛;子房2-4室,被毛或有时*。
开花习性随品种和生长条件而不同,有的品种容易开花,有的品种在气候干旱时会开花,在气温高、日照短的地区常见开花,温度较低的地区很少开花。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种子1-4粒,通常2粒,*。由于番薯属于异花授粉,自花授粉常不结实,所以有时只见开花不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