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8: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9 01:25
最近有一款放置类游戏《旅行青蛙》在朋友圈刷屏了,带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我迅速从应用商店下载了这款游戏,目前IOS还未搜索到汉化版本,只有日语版,一款看不懂文字及操作的游戏却在各大游戏app下载榜中占据了前三的位置,到底是什么让这款放置手游成为香馍馍呢?
为了便于没有玩过此游戏的朋友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我先对《旅行青蛙》游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在游戏中,你将拥有一只由你命名的宠物青蛙。你需要收割三叶草换取食物给青蛙做旅行的盘缠,它就会自动出门远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青蛙会带回来一些土特产,它也会在旅行途中给你邮寄一些明信片。青蛙不出门的时候,就在家里看书、吃饭、写作、做手工。
游戏的逻辑很简单,类似的养成类游戏还有很多,如《仓鼠的日常》《猫咪后院》《彼得兔的庄园》,但是都没有像《旅行青蛙》一样火爆,仔细研究后,我觉得《旅行青蛙》刷爆朋友圈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佛系人生的缩影
“禅宗”系画风
打开游戏进入首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色系的手绘风庭院,伴随着寂静幽深的蝉鸣和蛙叫,一下子让整个人身心放松下来,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如果看过江户时期的俳句,那么就知道松尾芭蕉有一句最出名的俳句: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池*/水声扑通响,日本更有禅语:青蛙跃入池中,蜗牛眠于蕉叶,蝴蝶在花上飞舞,明月在水中留下倩影。而《旅行青蛙》的画风似乎跟这个俳句的意境一脉相承。
游戏的场景设置是大自然中的一片池塘和山洞,而非我们日常的城市居住环境,首先会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回归,身在城市里疲惫不堪的你,被各种信息轰炸脑袋想爆炸的你,被生活琐事所裹挟的你,当进入到这个绿色“自然风”的场景中,整个人就安静下来了,这或许就是你想要的片刻的安宁与回归。
人设意象所富含的禅意
游戏设计者为什么选择“青蛙”这个意象作为主角,而不是猫、老虎、大象、蛇这些动物?
日本有青蛙主题的玩偶专卖店,甚至还有以崇拜青蛙为名的寺庙,甚至很多的日本动漫都有青蛙的出现,可见日本文化中对于“青蛙”意象的钟爱,甚至有“青蛙神”的风俗传说。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宠物是猫狗兔鼠龟之类,所以有了猫奴狗奴,但是饲养青蛙当宠物的很少,首先青蛙天性野生,其次相比于猫狗兔之流青蛙长相稍显丑陋,与人没有亲热感。但是我们时至中年还清晰记得小学课本中那篇《小蝌蚪找妈妈》的的故事,我们小时候有多少人抓过小蝌蚪并一点点看着它从一只尾巴变成两条腿再到离开,老师也一直教育我们说青蛙是益虫,我们多少对青蛙这个动物充满了一丝微妙的感情。
《青蛙旅行》中的青蛙不会说话也不会“呱呱呱”叫唤,它就一直安静地,像个忧郁的小男生,整天宅在家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作、看书,没有数理化,没有上不完的兴趣课,完全不被外界所干扰,忠于内心和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走自己想走的路,这就是我们如今向往却不得的“佛系”生活。
青蛙日文为、读音为KA E RU,跟日文的帰()同音,而帰意思为回归、返回,有些日文中就用这个谐音来表示,跟神灵类联系在一起,意思为魂归之所。所以,“旅行青蛙”更像是我们理想与灵魂的寄居地,我们在这里逃避噪音,逃避繁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为功名利禄,只是简单地做自己,随遇而安。
二、对“旅行”梦想缺失的弥补
为什么贯穿游戏的主线和主题是“旅行”?
一只会旅行、喜欢旅行的青蛙,似乎“旅行”才是这只青蛙人生的意义和真谛。我想,青蛙的梦想其实隐射着我们的梦想,我们想要却不可得的人生和梦想。
当社会发展进入已满足温饱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富足,旅行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写过一篇有关辞职旅行的文章,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说很羡慕我可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说自己被生活所困,很犹豫也很无奈。我本来以为旅行嘛,多简单的事儿,没想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依然是件很奢侈的事,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在自己的小城市小县城待着,不曾出过远门,他们渴望外面的世界,却因为物质条件、生处处境等原因实现不了这看似简单的梦想。
这是一只有精神追求的文艺蛙,相比于别的宠物“凡俗化”的生活方式(吃饭睡觉豆豆),他更喜欢读书、写作和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只“青蛙”全做到了,相比之下,我们还不如一只青蛙,我们只能将梦想寄予青蛙,通过青蛙的明信片带领我们看世界。
三、孤独是世纪绝症,青蛙是孤独的良药
跟所有的宠物类游戏一样,人们不管在互联网上养猫养狗还是别的虚拟宠物,大体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得;二是感到孤独需要陪伴。
这几年出现了“空巢青年”这个新名词(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的年轻人),空巢青年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缺少家庭生活,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而大城市的繁华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
据统计,目前中国空巢青年人数已超5000万,而这部分人也是《旅行青蛙》类游戏的主力军,他们“养育”着这个青蛙儿子,给自己孤独的独居生活添一份陪伴,在朋友圈时不时晒晒“儿子”的动态,以慰自己孑然一身的孤独,在朋友圈挣得几分夸赞和应和,多么其乐融融。
四、不确定性点燃了我们的好奇心
“我的青蛙怎么还不出去旅行啊?”
“他都看了3小时的书了,怎么还在看,眼睛要瞎了,好想去制止他”
“很好奇他在本子上写了什么”
“打开游戏看一下,他这会儿在干啥”
这是玩这款游戏的普遍用户心理,我们永远不知道青蛙在哪一个时间点会出现什么样的一个行为,我们也不会知道青蛙在旅行途中会碰到什么样的人看见什么样的风景,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频繁打开手机,看一看他到底在做什么,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这款游戏跟我们以往所看见的大多数的游戏不同,通过一定的行为就能达到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很明确的,并且会在最初就明示利益引导你去达到结果。如果把这种游戏模式称为“功利性游戏”,那么《旅行青蛙》更像是“无为性游戏”,没有办法和手段通往顶峰,人物的成长全凭自己,且成长无所谓好坏,随性而已,无法预测和预知。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更点燃了我们的好奇心,对于未知的好奇,增加我们对于这款游戏的粘性和打开率。
五、窥探者的视角
在《旅行青蛙》中,用户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采集三叶草交换食材以供给青蛙外出旅行,在游戏中,用户跟青蛙之间是基本没有交互和互动的,用户全程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第三方的视角来审视观察青蛙。
我们不能操控青蛙,我们也不能干涉青蛙,我们无法对青蛙产生一丝一毫的影响,所有的行为动作都通过青蛙自主意识来完成。
游戏的表面人物关系是母亲(父亲)与孩子(青蛙)的关系,但实际上我们对这个所谓的“孩子”无法开展正常的*行为,我们更多地被隔离在无形的玻璃之外,趴着玻璃窗观察着青蛙的一举一动,喊他他听不到,摸他也摸不着,我们就这样时不时地打开游戏,看他到底在干嘛?在看书还是在写作?还是出去旅行了?他写作的时候活脱脱像个小大人,那么专注,只留一个背影,光看见羽毛笔在飞速地抖动。他看书的时候会打瞌睡,真是憨憨地有点可爱。
你下载《旅行的青蛙》了吗?你的蛙儿子现在在做什么?
我的蛙儿子叫“多福”,我刚又去看了一眼,他还在奋笔疾书,他再这样写下去是不是能成为一个作家?好用功的孩儿,娘亲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