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和“揺”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7:0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25
之前的几个答案都没说到点子上……
我们平时在简体字新字形中惯用的“摇”字,在Unicode编码中设有三个不同的字形,分别是:
U+63FA
U+6416
U+6447
其中第二个字形是传统的旧字形,是遵照小篆的写法进行隶定的字形,保留了“缶”上面的月肉旁:
“摇”字的小篆写法
港台地区至今仍在使用这个旧字形,所以对他们来说第二种写法才是规范字。
而中国*和日本均对汉字的字形进行过改革与简化,于是就产生了第一和第三个两种不同的字形。
中国*的字形改革略晚于简化字推行的时间,大致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方便手写,*将月肉旁改成了爪字头,在字形简化的同时也丧失了一定的字源信息,简化过的字形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第三个“摇”。
日本则是在二战后推行的“新字体”中对字形进行了简化,对于带“䍃”部件的字的简化法和之后*的简化法不太一样,不仅改了月肉旁,还把“缶”的一撇也去掉了。
部分新旧字体对照表,注意带“䍃”的字
所以不带撇的“揺”字实际上是日本的规范字形,它可能在历史上也曾在中国的民间作为“摇”的俗体或异体字存在过,这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才能下定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25
摇
yáo
〔动〕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swing]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shake]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扰 [harass]。如:摇毒(*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揺
yáo
(1) ㄧㄠˊ
(2) 古同“摇”。
(3) 郑码:DPEZ,U:63FA,GBK:9365
(4) 笔画数:12,部首:扌。
野中沙耶 2014-11-11
揺
yáo
同“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26
摇
yáo
〔动〕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swing]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shake]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扰 [harass]。如:摇毒(*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揺
yáo
(1) ㄧㄠˊ
(2) 古同“摇”。
(3) 郑码:DPEZ,U:63FA,GBK:9365
(4) 笔画数:12,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44311252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26
揺
yáo
同“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05:27
一样啊```
我看不出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