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回乡偶书的历史背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9:0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5:46

  贺知章(650--744)唐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及应制诗,写景之作,清新通俗。《回乡偶书》诗传诵颇广。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是很早就离家出去了,写这诗时,他是86岁,离家已经50多年了。他是因身体不行了,向朝廷告老还乡的。这首小诗语词简单明了,没有什么费解的东西。可是,如果要是知道了贺知章这位老人的脾气,那么,对这首诗的理解,就可能是又进一步了。

  《旧唐书.文苑中》说“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自号四明狂客”。这是正史给贺知章作的鉴定。《唐才子传》说他“性旷夷,善谈论笑谑。”这是给他的评语。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是杜甫《饮中八仙》诗为他画的漫画:老眼昏花,还酒后骑马…越老是越爱玩,越老是越爱闹,这就是诗人”四明狂客贺知章。

  知道了贺知章这个人的脾气秉性,咱们重读一下《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乡音无改”,证明了老贺是先说了话的而且是用乡音说的。农村的小孩子见着生人,多是扒着门缝往外瞧,一般不敢主动上前问人家“客从何处来?”可是这里的“儿童”,不但上去问,还是“笑问”。而且,小孩儿已经首先确定这操着乡音的人一定是“客”。这么一看,那儿童的笑问客从何处来”,是问得有点儿不对劲儿了。联系贺知章的——贯表现,可以断定:并不是儿童先“笑问客从何处来”,而是这老头儿,先逗引人家孩子了。“乡音无改”,用乡音说的就是这个。可以肯定两点:一、他逗人家了。他不先逗,人家孩子会冲他个不认识的老头子笑么?会先对他提问么?二、有意误导,先说自己是客。按正常,见着生人首先是确定身份,应该是问“你是谁?”,不应该上来就给人家定性为“客”。由于贺知章的误导,“儿童”才确定了来人是“客”,即使是用乡音,也当成是“客”,这样反常地越过了“你是谁”这第一个问题,直接进入“从何处来”。这老顽童具体都说了些什么,当时是没有录下来,也就没法子知道了,只得自由想像了。

  这样一来,我们看到,除了天真可爱的“儿童”,还有一个爱玩爱闹的老顽童。“少小离家老大归”,定有许多慨叹:“乡音无改鬓毛衰”,定有许多伤感。但是,能在晚年回归故乡,毕竟是生命的落实,毕竟是一种幸福。回家的感觉主要还是兴奋。此时,看到孩子就联想到童年的自己,这是自然而然的,想和孩子玩一玩,摸摸脑袋,逗逗笑话,也是顺理成章的,特别是贺知章这个人。

  老人有意制造误会,引发孩子的笑声,表现出健康的心态,活泼的性格。有人把作者说得很苦:什么人生易老呀,什么世事苍凉呀。仿佛写的是:欢乐的儿童加上悲伤的老者。其实,这是用共性来看个性,这是用普遍的心理来套贺知章这个人的特殊心理,贺知章和我们大家不一样,贺知章是贺知章,人家那叫“四明狂客”。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有苦都不让别人看出。用玩用闹对待一切,包括痛苦。从《回乡偶书》中若是看出悲苦来,那有两种可能:一是,老人家大风大浪乐了一辈子,这回真的走了眼,在家乡小孩子面前写漏了一回。二是,贺知章还是贺知章,蹦蹦跳跳永远不会老,悲伤是别人给加上的。

  诗的标题就是信手得来的“偶书”,诗的语言就是轻松、活泼加自如,诗的主调就是健康、天然、生活,诗中的内容就是一个老人在逗小孩子玩。人家贺知章就是这么个爱玩爱闹的快快乐乐的老头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5:46

  1.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2.《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3.作品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在《辞海》中有两种读音和意义: 一:(shuai)衰落;衰退。如:年老力衰。 二:(cui)1.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2.通“缞”。古时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披于胸前。 从诗句语境来看,“衰”应作减少讲,即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减少。 而且,古人作诗讲究合辙压韵,“衰”应与首句尾字“回”压“ui”韵。故此句中“衰”读作“cui”,一声。疏落,衰败。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4.作品译文:
  【其一】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5:48

  回乡偶书一般指回乡偶书二首。《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一、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二、译文
  【其一】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三、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四、鉴赏以及背景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8 05:48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参考链接:
  回乡偶书二首_百度百科
  http://ke.baidu.com/view/5137141.htm?fromtitle=%E5%9B%9E%E4%B9%A1%E5%81%B6%E4%B9%A6&fromid=2797811&type=syn#3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小弟刚升到80级是法师 应该怎么弄装备啊 从哪里开始弄起 还有就是网上... 门上指纹锁要多少钱 手机百度如何搜索图片来源? 如何找出图片出处 win7电脑横屏如何处理笔记本电脑桌面变成横向了怎么办 win7电脑桌面反了怎么办电脑屏幕倒过来了怎么办 win7电脑变成竖屏快捷键我电脑变成竖屏了怎么调回来 win7系统电脑怎么横屏w7系统屏幕怎么横过来 win7系统更改电脑屏幕方向电脑屏幕旋转了怎么调整过来 调成竖屏模式电脑win7我电脑变成竖屏了怎么调回来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写作背景 老人有病 久别回故乡团圆的龙年春联 古代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的诗 20年后回故乡的作文400 保险单业务联丢失怎么办 保险单业务联丢失怎么办 回到久别故乡多年的故乡时会有怎样的情感 报税联丢了,怎么办? 报税联丢了,怎么办? 老朋友久别重逢的诗句 网上交电费,存根联怎么办 网上交电费,存根联怎么办 好久没回故乡为安慰亲友发送别诗句? 发票底联丢了怎么办 发票底联丢了怎么办 《写一回久别的故乡,浓浓情深》的诗句 不动产发票联办证联丢了怎么办 不动产发票联办证联丢了怎么办 普通发票丢失发票联,怎么办? 有劳,我的电脑连联通宽带联不上,该怎么办 春天的一个晚上,一位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于是吟起诗来???、 20年后回故乡的作文! 回到故乡写一篇作文六百字九年级 20年后回到家乡作文 杜甫返乡记 沁园春陆游尽字 2017年会计中级职称考试云南省安宁市有培训班? 息的五笔怎么打 云南财经大学开办中级会计考试培训班吗 息字五笔怎么打 息打头的成语有什么? 关于中级会计职称的报名,云南的请进 怎么我发短信息打拼音中文不显示 2022年云南省中级会计报名,老生需要重新注册吗 云南省会计从业证如果助理过了还需要继续教育吗? "独行谭底影,数息树边身"息打36种小动物 为什么会计从业资格证属于云南省财政厅的考取中级会计师不能申请奖励? 口里面一个息打一个成语 如何把手机上的息打开? 昆明中级会计师怎么报???(刚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