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7 08: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9:44
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成因理论包括: (1)需求拉上说。需求拉上说主要从需求的角度来寻求通货膨胀的根源。它的基本要点是:假定在生产量或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变动,使得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过多的需求拉动了价格水平的上涨。通俗地讲,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这一理论又有两种形态: 其一,为过度需求论。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货币数量增加,从而社会总需求增加,则能促使就业增加和产量的增加,而不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显著上升;但是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货币数量的增加,从而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不能引起就业和产量的增加,而只能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其二,为货币数量论。这一理论视货币数量的增加为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唯一因素,且认为货币数量的任何增加都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上升,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货币现象。在“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中,解释一般物价水平上升的理论主要是货币数量论。 (2)成本推动说。这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者们认为,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工资提高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三是汇率变化导致的成本推进。因此,供给或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察。 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这种理论是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为假定前提。工资是由工会和雇主集体议定时,这种工资则会高于竞争的工资。为维持赢利水平就会引发的物价上涨,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为工资—价格螺旋机制。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另一成因是利润的推进。其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物品和服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垄断存在的条件下,卖主就有可能操纵价格,使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成本支出的增加速度,以赚取垄断利润。如果这种行为的作用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3)供求混合推动说。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 (4)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属西方经济学中第二代通货膨胀理论,它的理论基点是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来分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机理,认为部门间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源。 ①以一国国内的封闭经济条件为背景来进行分析。结构理论者认为,经济部门可以总的分为两大类:扩展中的部门和停滞衰退的部门。前一类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得较快,后一类部门劳动生产率停滞甚至下降。各部门工人要求“公平性原则”,即要求在工资报酬方面一视同仁。但由于后一类部门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这样对全社会来说就形成了货币工资增长率大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情况,结果造成通货膨胀。 ②开放的经济环境中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背景下,研究结构性通货膨胀,强调通货膨胀的输入性,即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散。该理论模型通称“北欧模型”,它的理论分析对象是小型开放经济。 “北欧模型”亦将经济分为两大部门:一是“开放经济部门”,即产品与世界市场有联系的部门,如制造加工业等;二是“非开放经济部门”,即产品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北欧模型”的基本论点:开放部门的通货膨胀率大体等同于世界通货膨胀率,开放部门的任何工资增加将会导致非开放部门的工资率相应增加,趋于划一,非开放部门的产品按成本加利润的定价,必然引起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