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7:5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6:03
(一)善辩。巧舌如簧、思维敏捷是当时夙惠男童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世说新语.言语》3) 梁国杨氏子九岁,其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世说新语.言语》43)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世说新语.排调》30) 在士人们的眼里,幼童往往是稚气未脱、憨笨可爱的,所以往往通过戏谑的言语挑逗他们,进而从他们的愚笨反映中,得到可资一笑的回报。然而,此刻的男童非但未能被其所愚弄,反而取笑了所谓的儒雅士人一番。孔融凭借智能勇登李膺之龙门而毫无胆怯,面对李膺的发问,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而当陈韪出言不逊时,他便反唇相讥、以牙还牙;杨氏子对孔坦的调弄也能即刻回击、寸步不让;张吴兴更是颇为刻薄地大大羞辱了戏弄他的士人一番;他们借助自己不俗的聪慧,迅速而又不失犀利,甚至可以说是尖刻地对捉弄他们的对手以痛快地回击,在与成年人的口辩中显示出了儿童特有的聪慧之美。 (二)卓识。他们虽是年幼,然而其中的优秀分子却有见微知著、随机应变的能力。据《世说新语.雅量》第4条记载: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此处王戎超出了正常儿童惯有的反应,非常冷静地做出了合理的推测,从而避免了同辈无功而返,满嘴苦李的后果。而《世说新语.夙惠》第3条有记录了晋明帝幼时的聪慧:其在回答晋元帝的发问「长安何如日远?」时,说:「日远。」但在群臣宴会时,对同样的问题却做出了异样的回答:「日近。」这使得晋元帝大惑不解,实际上是年幼的明帝有感于朝臣恢复中土的勇气日减,而用「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话来激励他们。 (三)明理。颇悟是非、晓明事理是魏晋士族中的男童所禀有的另一个聪慧特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时世使然,他们生长于如此动荡的年代和环境,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对一些忠孝生死的大义问题做出明确而又坚定的判断,于是便不期然地造就了聪慧之美的又一个方面: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世说新语.言语》5)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世说新语.夙惠》 孔融二子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何晏的不慕权贵、自尊自重,似乎都远非儿童所可能具有的大智大勇,然而又的确出现在他们身上,不能不使人感觉到仿佛他们过早地带有了士人之气,即所谓的「宛若*」(《世说新语.赏誉》11),而且上述的「善辩」和「卓识」又与魏晋士人的品质如出一辙,所以这种男童的聪慧之美从根本说可以看作是魏晋士人精神之美的折射和缩影。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6:04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你指责我父亲的,正是你的错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6:04
下面将会介绍世说新语中两位神童的聪慧,表现在各个方面。(一)善辩。巧舌如簧、思维敏捷是当时夙惠男童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