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8: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33
有关信任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的研究,比如分析有关因素与信任之间的相关性;二是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从理论上分析参与人的利他因素对信任水平的影响,或采用博弈实验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这些又是建立在假设利他性和互利性存在的基础之上的。
4.2.2.1 互利性
个人的互利性表明人们不仅关心自己的收益,而且也在意他人的意图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愿意以一定的私人成本回报他人的善意或惩罚他人的恶意。在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囚徒困境博弈模型。模型包含了多重均衡的结果,均衡是以信任者与被信任者对对方的计算与预期为基础的,如图4.7(a)所示。如果双方预测对方都守信,交易双方都能实现最大收益,一方失信将使守信者受损,两者都不守信,结果只能是次优的。
图4.7 相互信任的博弈模型
尽管在重复博弈中囚徒困境模型的结果会有所改进,但由于互利行为是对他人善意行为的一种回报,即使自己受损失也会这样做,并不需要未来报酬作为激励,也就是说其能够支持一次性博弈中的信任合作。考虑到系统实施中的任何一方的不信任行为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效果,企业为此可能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加以防范,尤其是在物质激励或精神激励下开发人员可能更愿意发挥某种奉献精神,即双方的初始行为都应是守信的,而且还受到相关合同的制约,从而可以重新设定参与人的支付,如图4.7(b)所示。
在图4.7(b)的博弈矩阵中,相互信任是最优策略,也是均衡解。除非一方观察到了对方的某种不可信任倾向,或者预期到对方遵守承诺的概率小于3/8,才有可能采取不信任策略以避免自身的更大风险。考虑到项目实施的不成功,对于企业员工所带来的损失有可能大于-5,若处罚力度(显性或隐性激励)也可能使开发人员失去更多的利益,这样双方都可能在对方任何行为下均采取信任的策略,达到博弈的最优解。这种最优策略的实现不仅需要合作氛围,也需要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关于基于相互信任的激励机制可参考3.3的推论。
4.2.2.2 利他性
利他性的存在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话题。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任何看起来出于对他人福利关心而采取的利他行为,如果进行深刻的分析,就可以证明其背后仍然是自利动机在起作用。但近年来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认为利他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偏好,而不是自利的衍生品[22]。由于实施ERP可带来生产率提高、操作的简化等,可假设员工为最终受益者,这样员工就有可能存在着利他行为,从而可令双方的博弈矩阵为图4.8(a)所示,这时不论开发商选择何种行为,员工选择“信任”都是最大的收益。
另一方面,开发商努力行为对系统实施具有极强的正向作用,而系统实施失败又往往会影响到开发商以后相关项目的中标情况,这就会让具有战略思想的开发商更加注重实施效果,也就是说其有可能为了其长远发展而在实施项目中具有利他行为。这样具有利他行为的开发商的博弈矩阵可假设为图4.8(b)形式,其分析与员工利他行为类似。在3.3中,我们通过引入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变量,说明相互信任能够实现双方共赢。那么,能否将“利他行为”变量引入到委托-代理模型中,来验证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开发商与员工互惠互利呢?假设委托人(既可以是开发商也可以是员工)的期望收入为
图4.8 员工具有利他行为的博弈模型
V=E(π-(sπ))=a-α-βa
代理人的期望效用与确定性等价收入为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员行为的研究
式中:τ表示利他性的程度,τ取正值说明为委托人带来效用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利益,取负值代表为委托人增加效用却不能为自己引来效用。代理人就会根据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努力a以最大化自己的预期效用,即得a=(β+τ)/2,而在双方总效用最大时有β=(1-2kτ)/(1+2k),这样代理人利他性的程度满足:
,且V≥0
求解,可得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人员行为的研究
由此可见,当k<1/2时,τ<0;k>1/2时,τ>0。只有风险高于某一数据后,代理人的利他行为才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效用,而且可以计算出这时的总效用高于标准委托代理模型中的总效用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