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7:5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7:59
用小勺挖出来,温水充泡就可以了,不能用开水泡,一般水温在40℃左右。蜂蜜下面有沉淀,并不一定是质量问题,而是葡萄糖结晶,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特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00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方法:进行蜂蜜的促结晶处理,就是使液态蜂蜜的外观整体达到呈白色、细腻、油脂状结晶的要求。
首先对不同葡萄糖含量的蜂蜜进行配兑,使用于加工的蜂蜜的葡萄糖含量大于35%。
第二,尽量降低蜂蜜的含水量,通常要浓缩到含水量小于18%。这样,既提高常温下蜂蜜中糖的过饱和浓度,也减少最终附着于晶体表面的溶液量,使结晶蜂蜜于常温下不易融化。
第三,采用快速降温的方法,使蜂蜜中糖的过饱和浓度迅速达到预期的浓度,并在搅拌的作用下,加速传热,加快扩散,促进大量晶核不断形成和成长。
第四,加入适量的经胶体磨细的结晶蜂蜜作为品种,在快速降温和搅拌的情况下,诱导蜂蜜加快形成“完全结晶”状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00
蜂蜜结晶是在食用蜂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延长及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冬季蜂蜜往往会从液态变为结晶状态,颜色由深变浅,大多蜜种结晶后呈乳白色或白色,细腻或粗糙的半透明晶体。蜂蜜的这种变化常常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这是由于蜂蜜掺入白糖而造成的。其实这是蜂蜜的自然物理变化,并不是掺糖的结果。 蜂蜜结晶的速度与其所含葡萄糖结晶核、温度、水分和蜜源有关。蜂蜜中葡萄糖结晶核非常细小,还有存在于蜂蜜中过的花粉粒,在一定条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围绕这些细小的晶核长大结晶。蜂蜜中含有的结晶核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还受温度的影响,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黏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此外,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较低,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蜂蜜的种类不同,结晶也不同,如紫云英蜜、刺槐蜜、枣花蜜、党参蜜等少数则不易结晶;而油菜蜜、野坝子蜜、棉花蜜等就很容易结晶。 总之,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变化现象,和水结冰一样的道理其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会影响蜂蜜的质量。结晶的晶体是葡萄糖,并非蜂蜜中掺入了白糖。其实,真正掺入白糖的蜂蜜不易发生结晶现象,易于结晶的蜂蜜才是纯正的蜂蜜。因此,我国蜂蜜质量标准规定蜂蜜的正常状态是“透明粘稠的液体或结晶体”。蜂蜜结晶是葡萄糖围绕结晶核形成颗粒,并在颗粒周围包上一层果糖、蔗糖或糊精的膜,逐渐聚结扩展,而使整个容器中的蜂蜜部分或全部形成松散的固态状,即蜂蜜结晶。因此,蜂蜜结晶是一种正常现象,对其营养成分和应用价值毫无影响,也不影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