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8: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18:47
一、 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
1. 古典 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就是资金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一般情况下,利率越高,储蓄量越多,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另一方面,利率越低,投资越大,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和投资都是利率的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与储蓄的均衡。
2. 凯 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因素对利率水平的影响。他认为,储蓄与投资虽然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把它们看作是决定利率水平的两个独立的变量。因为储蓄主要取决于收入,而收入一般取决于投资。储蓄量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综合结果,它等于社会的总收入减去总消费支出,而投资量是企业投资行为的综合结果,它等于由本期生产活动而引起的资本品的增值,也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消费。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投资总是等于储蓄,利率显然不能由储蓄和投资的均衡来决定。
凯恩斯认为,人们在得到货币收入后,通常必须做出两种选择:一是消费和储蓄之间的选择,称为“时间偏好的选择”;二是储蓄形式的选择,称为“流动性偏好的选择”。对于第一种选择,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递减函数,储蓄是收入的递增函数。也就是说,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和储蓄也随之增加,但消费不如收入增加的多。收入越多,消费所占的比例越小,而储蓄所占的比例越大;相反,收入越少,消费所占的比例越大,而储蓄所占的比例越小。对于第二种选择,凯恩斯认为人们不同程度地具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为此,当人们考虑、选择持有财富的形式时,大多倾向于选择货币,乐于多持有货币。这可以理解为,对具有完全流动性的资产有一定的偏好,即流动性偏好,又称灵活性偏好,表现为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的高低,是由保持货币所得到的效用与放弃货币所得到的利益两者之间的权衡所决定的。在利率高的时候,流动性偏好降低,在利率低的时候,流动性偏好上升。所以,利息不是“等待”的报酬,而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3. 可贷资金利 率理论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首倡者为英国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罗柏森。他认为凯恩斯的分析是不正确的,他混淆了“事前的”和“事后的”以及“实际储蓄”和“自愿储蓄”之间的区别。罗柏森指出,一定时期的“实际投资”总等于“实际储蓄”这是自明之理。因为它们都是“事后的”概念,自然都是相等的。但储蓄和投资相等并不意味着“实际储蓄”和“自愿储蓄”之间的相等。“实际储蓄”是已经发生了的储蓄,是一个“事后的”概念,而“自愿储蓄”则是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进行的储蓄,即“意愿储蓄”,是一个“事前的”概念,因而“实际储蓄”和“自愿储蓄”存在着质的差别,在量上也未必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