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法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6:4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8:44

货币*与财政*协调的基点,是指能使货币*与财政*共同发挥对经济调节作用的最佳结合点。这个因素既可能是货币*实施的结果,同时又可能是财政*实施的结果,即二者协调配合的最佳结合点。货币*与财政*的最佳结合点应当一头连着财政收支的管理结构,另一头关系到货币供应量的适度*,有互补互利的作用。因为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动是财政*的直接结果,而货币供应量则是*银行货币*的主要目标。在市场经济*下,财政*与货币*的结合点提醒我们,两大*的协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各自以自己的*内容与对方保持某种程度的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效应的相互呼应。另一种则是两大*的直接联系,也就是所谓*操作点的结合。经济转轨时期的财政*和金融*处在变革之中,其结合点也会因此而变动。因此,在转型过程中,我国货币*与财政*协调配合有两大基点:一是国债;二是财政投融资*改革。

从不同的侧面分析,货币*与财政*的协调配合有不同的方式,目的在于协调配合运用两个*工具,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一、货币*与财政*协调配合的方式与内容

货币*与财政*的协调配合如果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

第一,*工具的协调配合。我国货币*工具和财政*工具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财政投资项目中的银行配套贷款。货币*与财政*的协调配合还要求国债发行与*银行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结合。也就是说,在财政大量发行国债时,*银行应同时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国债以维护国债价格,防止利率水平上升。

第二,*时效的协调配合。在西方经济理论中,通常把*时滞分两类三种,即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和外部时滞三种,其中前两种时滞又称为内部时滞。货币*和财政*的协调配合也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时效的搭配。货币*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财政*以*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渡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财政*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

第三,*功能的协调配合。货币*与财政*功能的协调配合还体现在:“适当的或积极的货币*”,应以不违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为前提,这样可以减少扩张性财政*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性贷款风险。财政*的投资范围不应与货币*的投资范围完全重合。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还是应该以财政*投资为主,而竞争性投资项目只能是货币*的投资范围,否则就会形成盲目投资,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四,*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配合。由于货币*与财政**主体上的差异,决定了两大*在*层次上亦有不同,由于货币*权力的高度集中,货币*往往只包括两个层次,即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2,3]宏观层面是指货币*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因素的影响,直接*社会总供求、就业、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变量,中观层指信贷*,根据国家产业*发展需要,调整信贷资金存量和增量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财政*由于*的多层次性及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形成了多层次的调节体系,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是国家通过预算、税率等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中观层则主要是通过财政的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等,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解决公平、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微观层则是指通过财政补贴、转移性支付中形成个人收入部分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货币*与财政*的协调配合还可以从宏观*目标、结构调整和需求调节方面的协调配合三方面进行分析。

二、货币*与财政*协调的实践分析

*在对宏观经济调节过程中,要使财政*与货币*的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根据宏观经济调节目标、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管理*的特征来选择某种财政货币*的配合方式。*配合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宏观调节效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与财政*协调配合运行的基本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9~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7.5%,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大大提高。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逐步过渡,财政*和货币*逐渐成为**经济的主要手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货币*与财政*组合的方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略统计,改革开放23年间,实行“双松”*组合的达13年,实行“双紧”*组合9年,实行“松紧”组合只有1年,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初期(1979~1984年)。这一阶段,总体上说执行的是“双松”的*搭配,即“松”的货币*与“松”的财政*的搭配。在“双松”*模式中,银行系统通过降低存款准备率,降低利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货币供给。财政系统通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扩大社会总需求[4,5];社会总需求因而能在短期内迅速扩张起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在改革初期,特别是1984年以前,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下,利用这种*配合,能够推动闲置资源的运转,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是1984年以后,由于经济中不存在足够的闲置资源,“双松”*注入大量的货币则会堵塞流通渠道,导致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阶段(1985~1997年)。1985年后,一方面*银行*的建立,确立了货币*作为一项宏观经济*工具开始具有了特定的内涵和应有的作用,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开始得到确立。另一方面过渡投资、经济过热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在这一阶段中执行的是“双紧”的*搭配,即“紧”的货币*与“紧”的财政*的搭配。在“双紧”*模式中,银行系统通过收回贷款,压缩新贷款,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收缩;财政系统通过增加税收,削减财政开支,增加财政在*银行的存款,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压缩社会总需求。

第三阶段(1998~2002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告别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短缺经济,出现了物质产品的相对过剩,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由过去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转变为治理通货紧缩。在*取向上,由实施长达5年之久的“双紧”过渡到“双松”,即实行了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着力防范金融风险,财政*在支持发展、化解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转型时期货币*与财政*组合作用的基本估价

“转型”是近几年我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任何*措施都不能离开这条主线,并在服务服从于这条主线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货币*与财政*地位作用的发挥亦离不开这个基本前提。

第一,公共财政理论及*框架的确立,标志着*本位的彻底回归,是转型时期货币*与财政*组合的显著特征。从改革初期的大财政、小银行,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前期的“大银行、小财政”,到90年代末期财政*在治理通货紧缩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财政*本身从行为而言经历了一个“强——弱——强”的过程,从职能上讲也经历了一个由金融财政到吃饭财政、由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的转轨和演化过程,公共财政理论及*框架的初步确立及分步实施,标志着我国财政体系及建设开始与国际惯例全面接轨,是财政*本位的彻底回归,是市场经济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搭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的重点紧密联系起来,相机抉择,协调推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近二十年来,我们在宏观*建设方面虽然有很大的成就,但仔细总结检验,宏观*的*绩效与预期*目标相差较大。时至今日,尚未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理论与*规范,“相机抉择”变成了“随意选择”,宏观*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目标不明确,基本处于“一松就乱,一紧就死,紧紧松松,松紧交替”的怪圈之中,滞延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和经济*转轨的步伐。甚至在90年代末期把“实行双紧”的*搭配作为我国既定的一项中长期宏观经济选择写入了我国的许多重要文件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我们的决策部门以及理论界对宏观*认知的肤浅,自主运用能力与水平较差。*搭配缺乏权威部门,往往政出多门,形成*效应的相互抵销,在1998年就呈现出了财政*扩张效应被税收的制度收缩效应抵销,积极的货币*效应被整顿金融秩序、治理三乱的制度收缩效应所抵销等局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观*理论及*搭配框架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第三,财政*的扩张效应呈现递减态势,在宏观*中的主体地位有所下降。众所周知,财政*的主要内容是收入*和支出*,财政*的目标是通过其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来实现的。因此,*有能力改变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是有效实现财政宏观*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财政*改革的力度,实行积极的财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扩张的财政*已经持续了将近5个年头,通货紧缩的势头开始得到遏制,实施扩张财政*的经济运行背景有了较明显的变化。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公理,继续实行扩张的财政*,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扩张力度,刺激效应要呈下降趋势。如何保持财政*的扩张效应是宏观*体系建设、*搭配与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第四,信贷集中与“惜贷”并存,扩张的货币*缺乏必要的传导机制,淡化了稳健货币*的*效果。当前,一方面,金融机构存在大量闲置的供给型资金与经济发展急需的巨额资金需求并存,有效的金融资源得不到合理运用。截止到2002年末,预计全国金融机构存大于贷将超过4.5万亿元,比通货紧缩初期的1997年末,新增4万多亿元,其中近几年新增近2万亿元,银行资金运用率降低,造成大量资金浪费和效益滑坡,金融运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各产业主体又急需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财政可支配资金无力担此重任,“造血”与“输血”严重脱节。如何将充足的金融资源总量优化、结构配置到各产业部门,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货币*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启示下,从1997年开始,中国金融体系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显著成效,其核心是改革了银行内部法人制度和授权授信制度,银行评估项目、管理资金更为严格、谨慎和科学,同时也削弱了整体金融供给资金的能力(部分分支机构无贷款审批权限)。这种日趋理性的经济金融环境降低了选择性货币*的运行效率,形成了信贷资源向优势地区(沿海地区)、优势行业(电力、电信、烟草等)、优势企业(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集中,且呈不断强化的态势。内陆地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形成了银行体系内部资金闲置与营销“惜贷”的结论。对此有人从货币渠道传导机制上寻求破解上述课题的答案。从疏通传导机制出发增大积极货币*的*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会收到一定成效,但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特别是当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本确立以后,货币*作用的制度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运行传导机制和载体,形成与市场金融运行相适应的风险利益配置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主体在传导货币*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的*诱回,是克服信贷传递渠道不畅的根本出路。

第五,货币*与财政*协调配合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货币*已经形成了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三大传统工具和“窗口指导”为主体的*工具体系,但由于上述工具的使用及运行尚缺乏必要的制度载体和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举步维艰,金融系统及金融*存在明显的“双轨”并存特征,完善的货币**机制缺乏制度保证和运作机制的支撑,货币*效应特别是对财政*挤出效应的修复作用,往往受制于行政或决策者能力、操作者能力的制约,特别是作为两大宏观经济*联结的重要工具——国债在运行及市场化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尚未形成全国性的有效的国债市场,加上国债种类、期限中存在的问题,*银行能够买进卖出的国债数量不大,因而难以达到利用国债市场进行微调的目的。为此,今后的改革应当通过完善国债的品种、期限结构,逐步建立健全国债市场,为扩大*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创造条件。总而言之,只有存在一个高效流动的国债市场,才能既为财政提供巨额资金来源,又能为*银行提供*经济的手段,充分实现其财政*与货币*结合的作用。

第六,财政*淡出、货币*弥补问题。当前,相当一部分学者和**正在积极探讨以货币*来弥补积极财政*退出空间的问题。货币*弥补财政*的退出,其关键在于促进经济保持必要的投资力度,以保证价格水平的稳定。积极财政*发挥作用的经济部门,往往是信贷可得性比较高的部门,而不是融资困难的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没有必要来弥补财政*的退出空间,只有在总量意义上,促进经济保持必要的投资力度和稳定价格指数这些方面,货币*才有发挥作用的必要。对此,货币*的*空间主要有:(1)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尤其是降低长期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可以降低社会的投资成本,促进社会投资。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仍在5%以上,商业银行的利差有3个百分点以上,因此贷款利率仍然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2)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资金的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投资,增加中小民营经济的信贷资金支持,促进社会总投资的增长,稳定价格指数。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货币*具有弥补积极财政*退出空间的可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8:45

两者都是国家实施宏观*的手段。货币*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采取的控制、调节和稳定货币的一种金融措施。其内容涉及多方面,如货币*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与货币*工具等。其目标主要有:稳定物价、充分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货币*的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再贴现率。
财政*是国家利用财政收支的杠杆,并辅之于其它经济杠杆,通过有规则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方向和规模,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以达到预定的社会经济目标的经济*。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①财政*是由国家主*定的,是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方式。②其手段主要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具体包括税收、公债、预算以及与此有关的财*规和制度等。③运用财政手段的过程是有计划的过程,而不是盲目自发的。④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财政支出,都是通过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达到目的的。⑤财政*的目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层次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8:45

这涉及到国际金融的问题。根据蒙代尔的*指派与有
效市场分类原则。具体有四种情况,相关国家选择相应的手段:
区间 经济状况 财政* 货币*
1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 扩张 紧缩
2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 紧缩
3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 紧缩 扩张
4 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 扩张
我们知道,中国是第四种情况,所以选择扩张的财政*和货币*,而美国属于第1种情况,所以选择扩张的财政*和紧缩的货币*,因为所能的理论实际并没有太多,所以用理论进行相应分析就行了。作为补充的是,当今最常用的国际平衡调节理论主要有:弹性论、吸收论、货币论、结构论,为什么讲到国际金融的东西呢,因为金融风暴是全球性的,所以用国际金融的理论进行分析就*不离十了。
希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18:46

晏佳松,哥来了打酱油了。哇哈哈哈。一个理财作业搞死一大帮啊!
1、扩张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 产出不确定 利率上升
2、紧缩性财政*和紧缩性货币* 产出减少 利率不确定
3、紧缩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 产出不确定 利率下降
4、扩张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 产出增加 利率不确定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男人醉女人累原歌 我大概在2009年玩的很早的一款冒险动作游戏有一关是埃及狗头人主角捡武... 提成点数怎么算公式 Huamei/华美每日粗粮粗纤维饼-适用对象 0pp01107格式化后成白屏且不能开机怎么办 五邑大学是市属还是省属 五邑大学校区有几个 窝瓜焖荷包蛋怎么做? 达科塔·芬妮简要生平 湖北自动冷库多少钱 什么是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的主要途径与效应是什么? 如何借助税法实现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的媒介体有哪些 政府政策主要通过什么媒介体将财政政策工具的作用传导出去 山西移动是不是可以在网上营业厅上办业务啊,怎么弄呢? 中国移动网上营业厅能办套餐吗? 移动业务如何网上办理 移动卡注销可以网上办理吗 中国移动网上营业厅能办理业务吗 中国移动网上营业厅能办理业务吗? 为什么QQ接龙发布不了? oppo手机怎么在QQ群里接龙? 手机提示开启云空间共享是什么意思? 男士烫发有几种 男生烫发有哪几种类型 熬夜长痘+敷哪种面膜最好? 梦到自己结婚当天下大雨,涨洪水,男朋友不见了。 米袋子为什么会生虫子?是什么原因?什么原因影响米袋子会生虫子?用什么能让米袋子不生虫子? 福田大米里放点儿什么,不生虫子。 铵根的 酸解离常数是多少? 铵根离子的kb等于多少 财政*的传导机制是什么?什么时候财政*的挤出效应越大? 铵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常数是多少?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内在传导机制 氨根离子和氨水的解离常数都是5.6×10(-10)吗?我在做两性物质pH求算时 请问0.1mol/lNH4Cl溶液ph是多少?是怎么推理的呢?谢谢! 氨水的解离常数是多少?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铵根的电离平衡常数 求助:关于积极财政政策传导机制 铵根离子的酸式解离平衡常数怎么计算?那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化学题:已知NH3·H2O的解离常数为1.8×10-5…… 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基本机制 化学,铵根离子能和醋酸根离子大量共存,因为不发生强烈双水解,但是 已知常温下,铵根离子的水解常数为10-9,则0.1摩尔每升氯化铵溶液的PH 银铵离子的离解度 铵根离子和氯的电离方程式叫什么 铵根离子化学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