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3:3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30
那个人回答的很好了,很全,接见他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31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è)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
(二)省略句
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
8.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同上) (省略句)
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 (省略句)
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
1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句)
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
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7.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句)
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三)被动句
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四)倒装句
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23.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六、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七、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八、一词多义
(一)实词
1.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迫兼弟兄 形容词,亲生的。
2.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 形容词, (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 副词,很,十分。
3.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 动词,*,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4.教
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 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名词,教化。读jiào。
十三教汝织 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5.敢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 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6.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 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 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 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 准备 ) 。
8.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 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 动词,振作奋起。
9.图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 动词,想,反复考虑。
10.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梢。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 名词,家。
11.诏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名词,朝廷。
非有诏得不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动词,皇帝下令。
12.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 动词,通“披”,戴。
13.得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能够
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得到
14.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 果真,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1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过、只是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看
16.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17.见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显现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
(二)虚词
【之】
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结构助词,“的”/不译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连词,表转折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 连词,表并列
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连词,表修饰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承接
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连词,表递进
【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介词,用
③以次进 介词,按照
④日以尽矣 已经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⑥箕踞以骂曰 连词,表修饰
【为】
①乃为装遣荆轲 动词,做,整治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介词,被
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替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②指示代词,那
其人居远未来
重要词义
【略】掠夺,夺取 进兵北略地
【至】到,到达 至燕南界/至易水上
【乃】于是、就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岂】①表反问,怎么、难道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②表揣度,是否、大概 将军岂有意乎
【微】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如果/即使)没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得】①能够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②得到 诚能得樊将军首 /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谒】请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信】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诚】①果真,如果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②的确,确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说】同“悦”,喜欢,高兴 秦王必说见臣
【更】改变 愿足下更虑之
【遇】对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涕】眼泪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顾】①不过、只是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回头看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就】①靠近,登上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
【去】离开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遗】赠送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唯大王命之
【次】顺序 以次进
【陛】殿前的台阶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色】脸色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谢】*、道歉 前为谢曰
【少】稍微 愿大王少假借之
【发】打开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见】①通“现”,显现 图穷而匕首见
②介词,被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还】通“环”,绕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走】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卒】通“猝”,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为
【意】意料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陈】排列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方】正、正当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王方还柱走
【被】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30
那个人回答的很好了,很全,接见他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31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è)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
(二)省略句
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
8.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同上) (省略句)
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 (省略句)
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
1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句)
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
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7.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句)
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三)被动句
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四)倒装句
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23.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六、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七、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八、一词多义
(一)实词
1.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迫兼弟兄 形容词,亲生的。
2.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 形容词, (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 副词,很,十分。
3.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 动词,*,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4.教
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 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名词,教化。读jiào。
十三教汝织 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5.敢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 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6.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 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 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 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 准备 ) 。
8.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 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 动词,振作奋起。
9.图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 动词,想,反复考虑。
10.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梢。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 名词,家。
11.诏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名词,朝廷。
非有诏得不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动词,皇帝下令。
12.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 动词,通“披”,戴。
13.得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能够
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得到
14.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 果真,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1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过、只是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看
16.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17.见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显现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
(二)虚词
【之】
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结构助词,“的”/不译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连词,表转折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 连词,表并列
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连词,表修饰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承接
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连词,表递进
【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介词,用
③以次进 介词,按照
④日以尽矣 已经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⑥箕踞以骂曰 连词,表修饰
【为】
①乃为装遣荆轲 动词,做,整治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介词,被
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替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②指示代词,那
其人居远未来
重要词义
【略】掠夺,夺取 进兵北略地
【至】到,到达 至燕南界/至易水上
【乃】于是、就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岂】①表反问,怎么、难道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②表揣度,是否、大概 将军岂有意乎
【微】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如果/即使)没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得】①能够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②得到 诚能得樊将军首 /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谒】请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信】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诚】①果真,如果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②的确,确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说】同“悦”,喜欢,高兴 秦王必说见臣
【更】改变 愿足下更虑之
【遇】对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涕】眼泪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顾】①不过、只是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回头看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就】①靠近,登上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
【去】离开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遗】赠送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唯大王命之
【次】顺序 以次进
【陛】殿前的台阶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色】脸色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谢】*、道歉 前为谢曰
【少】稍微 愿大王少假借之
【发】打开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见】①通“现”,显现 图穷而匕首见
②介词,被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还】通“环”,绕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走】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卒】通“猝”,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为
【意】意料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陈】排列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方】正、正当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王方还柱走
【被】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30
那个人回答的很好了,很全,接见他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4:31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è)
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
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
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
8.设九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
二、文言实词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
3.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
4.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
7.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
8.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9.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
10.非有诏不得上(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③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④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⑤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2.名词作动词
①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②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③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④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⑤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
(二)动词的活用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2.形容词作动词
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3.形容词的意动
①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②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四、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
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
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
(二)省略句
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
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
8.待吾客与 (之) 俱 ( 往 ) (同上) (省略句)
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 (省略句)
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
1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句)
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
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
17.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句)
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
(三)被动句
1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
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四)倒装句
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
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
23.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
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六、固定结构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
七、成语典故
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或本意显露出来。
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为力。
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八、一词多义
(一)实词
1.亲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动词,亲近,接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名词,父母。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副词,亲自。
我有亲父母,*迫兼弟兄 形容词,亲生的。
2.深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形容词,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形容词,深刻。
夜深忽梦少年事 形容词, ( 时间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 副词,很,十分。
3.解
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 动词,解释。
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
土崩瓦解 动词,*,涣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解脱。
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è。
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jiè。
4.教
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曲罢曾教善才服 动词,使,让,jiāo。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名词,教化。读jiào。
十三教汝织 动词,传授知识技能,读jiāo。
5.敢
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进止敢自专 副词,表反诘语气,为“岂敢、不敢”的省词。
6.还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动词,回来。
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还走 动词,通“旋”,掉转身。
计日以还 动词,归还。
一尊还酹江月 副词,还是,hái。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副词,通“旋”,马上,立即,读xuán。
7.资
持千金之资币物 名词,资财、钱物。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名词,资本,依据。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动词,资助。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 名词,费用,物资。
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如姬资之三年 动词,为动用法,为……蓄积 ( 准备 ) 。
8.振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动词,通“震”,害怕,恐惧。
振长策而御宇内 动词,挥动。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通“赈,赈济。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动词,通“震”,震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动词,振动。
振奋作声 动词,振作奋起。
9.图
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画。
图穷匕首见 名词,地图。
不图子自归 动词,想,反复考虑。
10.室
拔剑,剑长,操其室 名词,剑梢。
斯是陋室,唯我德馨 名词,居所。
今其室十无一焉 名词,家。
11.诏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名词,朝廷。
非有诏得不上 名词,皇帝下的命令,诏书。
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动词,皇帝下令。
12.被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动词,遭受。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介词,表被动。
被明月兮佩宝璐 动词,通“披”,戴。
13.得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能够
诚能得樊将军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得到
14.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 果真,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1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过、只是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看
16.就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靠近,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17.见
图穷而匕首见 通“现”,显现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词,被
(二)虚词
【之】
①使工以药淬之/愿大王少假借之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
②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结构助词,“的”/不译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而】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连词,表转折
②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和而歌 连词,表并列
③伏尸而哭/自引而起/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连词,表修饰
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图穷而匕首见 连词,表承接
⑤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连词,表递进
【以】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介词,因
②使工以药淬之/而乃以手共搏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介词,用
③以次进 介词,按照
④日以尽矣 已经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遂拔以击荆轲 连词,表目的,“来”/不译
⑥箕踞以骂曰 连词,表修饰
【为】
①乃为装遣荆轲 动词,做,整治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介词,被
③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替
【其】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们)(的),它(们)(的)
尽收其地/疑其有改悔/剑长,操其室
②指示代词,那
其人居远未来
重要词义
【略】掠夺,夺取 进兵北略地
【至】到,到达 至燕南界/至易水上
【乃】于是、就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岂】①表反问,怎么、难道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②表揣度,是否、大概 将军岂有意乎
【微】表示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如果/即使)没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得】①能够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非有诏不得上
②得到 诚能得樊将军首 /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谒】请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信】信物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诚】①果真,如果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②的确,确实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说】同“悦”,喜欢,高兴 秦王必说见臣
【更】改变 愿足下更虑之
【遇】对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涕】眼泪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顾】①不过、只是 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回头看 终已不顾 / 荆轲顾笑武阳
【就】①靠近,登上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②成功 轲自知事不就
【去】离开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遗】赠送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唯大王命之
【次】顺序 以次进
【陛】殿前的台阶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色】脸色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谢】*、道歉 前为谢曰
【少】稍微 愿大王少假借之
【发】打开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见】①通“现”,显现 图穷而匕首见
②介词,被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还】通“环”,绕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走】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卒】通“猝”,突然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惶急不知所为
【意】意料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陈】排列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方】正、正当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王方还柱走
【被】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