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4:01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30 06:04
1、客观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
2、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
3、全知叙述与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结合起来
1.客观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 奥斯丁运用了全知的第三人称的叙述方法,同时,她拒绝像菲尔丁那样无所顾忌地在作品中露面,公开发表对事件与人物的评论。奥斯丁选择做一个幕后的全知者。她从旁观者的角度尽可能客观地介绍故事的背景与人物,把自己的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在文章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看不到她的身影。叙述立场的客观体现出一种新的创作趋势。 这种客观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在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介绍人物及故事背景。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刻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叙述者把人物放在场景里让他们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不做任何主观判断与评价。这种叙述方式拉开了叙述者与作品之尚的距离,叙述显得全面、客观而冷静。读者在不受叙述者的主观影响下,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人物进行判断与评价,如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陌生人的了解一样。这种方式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模仿。同时,叙述者关于作品中人物的年龄、外貌、身高、体态特征等具体信息的省略,给读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任意塑造自己心目中的“伊丽莎白与达西”。这一过程激发了读者阅读的主动性,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热情,满足了读者的想象力。 第二、提高叙事速度,增加叙述距离。 《傲慢与偏见》描写的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如果按照现实生活本身把每一件事都原原本本地描述出来,其平淡琐碎必然会淹没作品的主题,削弱作品的感染力,作品的情节性与生动性会被一系列无意义的细节覆盖,使读者失去继续阅读的兴趣。 《傲慢与偏见》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因叙述者的异故事性与超故事性,可以任意提高叙述速度,增加叙事距离,使叙述更客观、更全面、更公正,既不至于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也不失生活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2.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 如果说客观的第三人称全知叙述是要把读者从作品中拉出来的话,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就是要把读者拉进作品中去。也就是说,叙事者的叙述被限制在聚集人物的感知范围内,通过聚集人物的眼睛观察、感受事物,展示聚集人物的内心世界,聚集人物的态度成为读者的主导态度,并不自觉地被其同化。其优点在于,以经历者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加了主观的抒情性和艺术描写的真实性,有利于叙述者自由地表情达意,同时能够接近读者的心理距离,迅速打动和感染读者。并且有利于小说结构的集中:情节的推动、场景的转换都由聚集人物来连接。 《傲慢与偏见》讲的是伊丽莎白和达西消除彼此的傲慢与偏见,最终走在一起的爱情故事。小说的前五章明显地表现为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叙述者把不同的事件和人物多方位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读者自己判断、接受、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与事件。此时,叙述者与读者一样是异故事的,也是超故事的。
3.全知叙述与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结合起来:奥斯丁把全知叙述与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客观化的第三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者处于全知的立场,不参与故事的发生,是异故事的叙述者,他介绍故事的人物、背景,但不对人物与事件发表评论,始终试图把自己的态度与倾向隐藏起来。这种叙事方式拉开了叙述者与作品、读者与作品以及读者与叙述者之间的距离,使叙述显得客观、冷静。在叙述者完全隐退的地方,形成了以作品中聚集人物的眼光为观察点的有限的第三人称叙述,这种方式因与读者的“零距离接触”,把读者拉进了作品,创造了一个作品中的主观世界。在这个作品中的世界里,由人物自己充当因果链,而不是经由叙述者的精心设计把情节连接在一起。读者不自觉地被人物同化,因失去了与作品的距离而失去了客观性,甚至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被自己看到的片面现象所蒙蔽。作品的真实性也由此产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30 03:12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它不仅是英国文苑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库的珍品,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经典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