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诗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5:1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9:20
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壮别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阔别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2]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及诗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山中送别》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忆秦娥·箫声咽》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门柳》 高适:《别董大》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编辑本段诗歌赏析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4.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11.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12.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3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 14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编辑本段同名诗歌
基本信息
【名称】送别诗 【年代】隋 【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无名氏
原文
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鉴赏
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柳”,又与“留”谐音,故折柳赠别以寓挽留之意,从汉代以来便成为一种风俗。形于歌咏,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已饶有情韵。在南朝、梁简文帝、梁元帝、刘邈等人的《折杨柳诗》,也各有特色。然而在唐代以前的咏柳惜别之作,还要数隋末无名氏的这一篇最完美。 首联上句写柳条、下句写杨花(柳絮),读起来流畅自然,有如天造地设,略无人工雕琢痕迹。然而稍作分析,便发现词性、音调、意象、情思,又无一不对,实在是异常工丽的对偶句。看来作者已懂得调整平仄,上句开头之所以不用“柳条”、“柳枝”、“柳丝”,是因为第二字应是仄声。改用“杨柳”,“柳”是仄声,却未能表现“柳条”。而继之以“青青着地垂”,则万丝千条,便展现于读者眼前。“着地”,状柳条之长,把读者的视线由树梢引向地面。“垂”,表静态,以见风和日暖。“青青”,既写柳色,亦点时间。柳色由鹅黄而嫩绿而“青青”,则时间不断流逝,而今已是暮春了。 上句用“青青着地”状柳条之垂,下句用“漫漫搅天”状杨花之“飞”。杨花十分轻盈,如果风力较猛,便向一个方向急飞;如果风力甚微,便无依无傍,忽高忽低,飘来飘去。这里所写的正是日暖风和之时的景象。“漫漫”,写杨花飘荡,无边无际;“搅天”,写仰望所见。天空都被搅乱,则杨花之多,不言可知。由此联系上句,便知“青青”杨柳,并非三株五株,而是夹路沿河,傍亭拂桥,处处可见。于是,合一、二句看:由上而下,所见者无非柳条青青着地;由下而上,所见者无非杨花漫漫搅天。而离愁别绪,也随之弥漫于整个空间。 第三句,紧承前两句,双绾“柳条”与“杨花”,却来了个出人意外、惊心动魄的转折:“柳条折尽花飞尽!”杨花再多,终归要“飞尽”的,这是自然规律。而万树柳丝,即使天天折,又怎能“折尽”?这两者合起来,无非是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离别之苦、怀人之切。联系第四句,则无限情景,都可于想象中闪现于读者眼前。 “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一问,并不是面对“行人”提出的。怎见得?首先,第一、二两句与第三句之间,分明有一段时间距离。送行之时,即使俄延很久,也不可能把“青青着地”的“柳条”一股脑儿“折尽”,更不可能一直等到“漫漫搅天”的“杨花”全部“飞尽”。其次,临别之时,只能问行人“几时归”,怎好问他“归不归”?那么,又该如何理解呢?不妨先看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前两句写送行之后回到家中,后两句写回家之后的心理活动或自言自语:明年草绿,他能不能回来呢? 胡应麟说隋末无名氏的这首诗,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之”,确有见地。当然,“祖之”不等于照搬。按照王维的思路读无名氏的诗,可以理解为:前两句写送行时情景,后两句写送行后的心理活动或自言自语:等到“柳条折尽花飞尽”之时,行人能不能回来呢?这也算讲通了、然而时间太短,才送走不久(顶多不过二十来天),就盘算他“归不归”,在现实中完全有可能,而形诸诗歌,就缺乏艺术魅力。优美的诗章,一般能够使人从已经写到的东西联想到没有写到的东西,即所谓“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五、七言绝句之类的小诗,更有这样的特点。细玩无名氏的这首诗,送别应在去年(或者更早),送别之时,柳色初青,于是折柳相赠,约定明年此时归来。好容易盼来归期,天天到送别之处去等,眼看柳条由初青而“青青着地”,杨花由初绽而“漫漫搅天”,又眼看“柳条”被那些送行者今天折、明天折,以至于折尽,“杨花”又逐渐落地入池,以至无踪无影,而“行人”还不见归来。至此,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疑问:行人啊!你究竟回来呢还是不回来。 如果这样理解符合诗意的话,那么这便是一首“怀人”诗。《送别诗》这个题目是别人加上去的,无名氏的诗,往往有这种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9:21
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送别,从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同时也写出两人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壮别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因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繁华的京城,因而更多的是对友人的羡慕。
阔别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一改以往送别诗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格调高昂,气象壮阔,雄浑豪放。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豪迈的歌声。[2]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及诗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山中送别》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忆秦娥·箫声咽》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门柳》 高适:《别董大》 骆宾王:《于易水送别》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编辑本段诗歌赏析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4.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11.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12.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3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 14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编辑本段同名诗歌
基本信息
【名称】送别诗 【年代】隋 【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无名氏
原文
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鉴赏
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柳”,又与“留”谐音,故折柳赠别以寓挽留之意,从汉代以来便成为一种风俗。形于歌咏,北朝乐府民歌中的《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已饶有情韵。在南朝、梁简文帝、梁元帝、刘邈等人的《折杨柳诗》,也各有特色。然而在唐代以前的咏柳惜别之作,还要数隋末无名氏的这一篇最完美。 首联上句写柳条、下句写杨花(柳絮),读起来流畅自然,有如天造地设,略无人工雕琢痕迹。然而稍作分析,便发现词性、音调、意象、情思,又无一不对,实在是异常工丽的对偶句。看来作者已懂得调整平仄,上句开头之所以不用“柳条”、“柳枝”、“柳丝”,是因为第二字应是仄声。改用“杨柳”,“柳”是仄声,却未能表现“柳条”。而继之以“青青着地垂”,则万丝千条,便展现于读者眼前。“着地”,状柳条之长,把读者的视线由树梢引向地面。“垂”,表静态,以见风和日暖。“青青”,既写柳色,亦点时间。柳色由鹅黄而嫩绿而“青青”,则时间不断流逝,而今已是暮春了。 上句用“青青着地”状柳条之垂,下句用“漫漫搅天”状杨花之“飞”。杨花十分轻盈,如果风力较猛,便向一个方向急飞;如果风力甚微,便无依无傍,忽高忽低,飘来飘去。这里所写的正是日暖风和之时的景象。“漫漫”,写杨花飘荡,无边无际;“搅天”,写仰望所见。天空都被搅乱,则杨花之多,不言可知。由此联系上句,便知“青青”杨柳,并非三株五株,而是夹路沿河,傍亭拂桥,处处可见。于是,合一、二句看:由上而下,所见者无非柳条青青着地;由下而上,所见者无非杨花漫漫搅天。而离愁别绪,也随之弥漫于整个空间。 第三句,紧承前两句,双绾“柳条”与“杨花”,却来了个出人意外、惊心动魄的转折:“柳条折尽花飞尽!”杨花再多,终归要“飞尽”的,这是自然规律。而万树柳丝,即使天天折,又怎能“折尽”?这两者合起来,无非是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离别之苦、怀人之切。联系第四句,则无限情景,都可于想象中闪现于读者眼前。 “借问行人归不归?”这一问,并不是面对“行人”提出的。怎见得?首先,第一、二两句与第三句之间,分明有一段时间距离。送行之时,即使俄延很久,也不可能把“青青着地”的“柳条”一股脑儿“折尽”,更不可能一直等到“漫漫搅天”的“杨花”全部“飞尽”。其次,临别之时,只能问行人“几时归”,怎好问他“归不归”?那么,又该如何理解呢?不妨先看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前两句写送行之后回到家中,后两句写回家之后的心理活动或自言自语:明年草绿,他能不能回来呢? 胡应麟说隋末无名氏的这首诗,王维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之”,确有见地。当然,“祖之”不等于照搬。按照王维的思路读无名氏的诗,可以理解为:前两句写送行时情景,后两句写送行后的心理活动或自言自语:等到“柳条折尽花飞尽”之时,行人能不能回来呢?这也算讲通了、然而时间太短,才送走不久(顶多不过二十来天),就盘算他“归不归”,在现实中完全有可能,而形诸诗歌,就缺乏艺术魅力。优美的诗章,一般能够使人从已经写到的东西联想到没有写到的东西,即所谓“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五、七言绝句之类的小诗,更有这样的特点。细玩无名氏的这首诗,送别应在去年(或者更早),送别之时,柳色初青,于是折柳相赠,约定明年此时归来。好容易盼来归期,天天到送别之处去等,眼看柳条由初青而“青青着地”,杨花由初绽而“漫漫搅天”,又眼看“柳条”被那些送行者今天折、明天折,以至于折尽,“杨花”又逐渐落地入池,以至无踪无影,而“行人”还不见归来。至此,不禁从内心深处发出疑问:行人啊!你究竟回来呢还是不回来。 如果这样理解符合诗意的话,那么这便是一首“怀人”诗。《送别诗》这个题目是别人加上去的,无名氏的诗,往往有这种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9:21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 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辛弃疾【木兰花慢】
席上呈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位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雪岳读书图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4.寒江独钓图
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5.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拚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09:22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