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8:3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8:34
自从《兰亭序》问世和王羲之“书圣”地位在初唐确立,中国之后的整个书法史,都是在以《兰亭序》为代表的书法审美情趣,所涵盖之下不断充实、变异和发展的。《兰亭序》之所以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在内容与形式的搭配方面、字形结构、用笔、章法等方面,均达到了“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
在临习过程中,笔者体会到:
《兰亭序》的整体风格很难一下子说清。除了灵动遒劲之外,《兰亭序》的整体风格不激不厉,虽然运笔以侧锋为主,但字体相对而言比较“平正”,是临习古代法帖最重要的范本。《兰亭序》的每一个字都没有过头的笔画。在结构临习之前,可以适当练习一些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乐毅论》等,在对其笔法运用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后,再进行临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这也就是说,要先把《兰亭序》当成楷书来写,然后慢慢地把速度提上去,最后过渡为行书。
《兰亭序》具有极大的开放性。这里所说的开放性,是指在《兰亭序》的基础之上,可以根据临习者的爱好,而随意增加相应的风格。或更加妍美,或更加遒劲。而任何一种意念上的“嫁接”,都能够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唐代崔液在评论书家时说:“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于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伧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卤。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王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虽然崔液的说法有失偏颇,但也恰恰证明了《兰亭序》的开放性和基础性作用。
就此而言,《兰亭序》就如实验室里的培养基,能培养出各种各样的植物来。但是,这种特点对于“欧颜柳赵”等大家的字体来说,却是非常难的。因为这些大家的特点都非常突出,改变之后会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因此,对于要树立自己风格的书家来说,利用《兰亭序》进行多次尝试是非常必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8:35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一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二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三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