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姓在古代是大家族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8 17:40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07
当然不算啦,你能说出几个米姓的名人?如果是大家族,现在就不会只有60万人左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07
还好,不大不小,在百家姓中排109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3:08
第一章(卷)米氏源流
我族米氏发源于上古氏族社会末期的父糸氏族公社制度阶段,族内是以男人为中心的大家族(氏族),过着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的部落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婚姻一夫一妻制的出现,私有制的逐渐形成,氏族的强盛成为当时的强大诸候部族。
相传距今六千多年以前,有一部落首领少典(伏羲氏出生于渭水河中游的天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部落后来东徒定居在古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建立政权;娶有娇氏女儿安登为妻,于岐山东部的姜水与渭水合汇处生长子石年,故姓姜,又东徒在河北姬水生一故姓姬(后来的黄帝)居族于轩辕之后,故叫轩辕。
石年一出生,速壮*,身高八尺有余,多才多能,后接其父伏羲治理天下。一天,到朝阳的淇山祭天,发现五谷,伐木作耜(农具),教民烧林辟地耕种,逐渐变渔,猎,畜牧为农耕,为人数(类)首创了农业,造福子民,民感神化,誉为神农,又因火德称王,火姓炎,故叫炎帝;号烈山氏。民称神农。炎帝神农日尝百草,中毒七十余次,得医药有方,又称药神(祖)。
炎帝神农娶妻桑国君女儿,生了三个儿子,作了一百四十年的国君,相传八代共约五百二十年。炎帝神农氏部落的一、二代均在渭水中游的宝鸡境内,称帝从第二代开始,其后裔迁徒四方。如炎帝神农号白公的儿子,迁徒西域建立城国(众香国)。因耕种得了谷米,以米其名其国,后人以国为姓。米国古都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撤马尔罕以东;为昭武九姓之一;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戎地、史均为康居之地。子孙繁衍,分王国。炎帝号白公的儿子所建立的米国,米氏属东夷族,信奉沃教,教崇武艺,以农业为主,妆营畜牧。在西域传了一百三十代。后来米国人来到中国有的以米为姓。炎帝后裔也有向长江流域迁徒,在湖北随洲也有第二代烈山氏部落的迁徒地。传到八代相继五百二十年之时,八世神农氏榆阙死于长沙,葬于长沙城南(现有墓地完好)。
另一部落首领黄帝,少典(伏羲之子)姓姬名公孙日轩辕。生而审灵,弱而能言,细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也叫有熊氏。黄帝部落最早大约生活在今陕西高原一带。而炎帝部落原来在姜水流域,后向东方发展与九黎族发生冲突,战败逃至涿鹿。后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其同在涿鹿打败九黎族。擒杀首领茧尤()。不久炎黄两部落又发生矛盾,双方在阪泉(今河北逐鹿东南)大战,黄帝打败了炎帝;炎帝部落归附于黄帝,黄帝被推为炎、黄部落的首领,诸候尊为天子,以代神农炎帝,是为黄帝。炎黄两部落结成了盟后。长期生活,繁衍在黄河流域,构成了华夏族(即后来的汉族)的主干,也形成了华夏文明的摇篮,黄帝和炎帝,因此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黄帝居轩辕之后,娶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生二子,其一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日昌朴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于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位,是为帝颛顼。帝颛顼曾辅佐少昊,20岁登位,居地帝丘(今河南朴阳东南),在位78年,号高阳。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日祝融;(注:古代掌管民间用火的*如现代的电力公司类);共工氏作乱命重黎诛之不尽、为帝所诛。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娶鬼方氏(北方说是北方国或西羌)生子六人,圻破而产焉。其长一日昆吾己姓,二日参胡韩姓,三日会人姬姓,四日邾是曹姓,五日彭祖彭姓,六日季连芈(mi)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旨能纪其世,周文王时,季连的苗裔鬻熊为文王师,其子日熊丽,熊丽生熊绎,当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为春秋战国时楚的始姓,立国于荆山一带(今湖北南漳县西),公元前1024年至前690年,建都丹阳(今湖北姊归洲巴东县东南),后在公元前689年至前504年至前279年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县北起南城),公元前504年至前279年又迁都于新郢(今湖北宜城东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势力强胜,江域不断扩大。其后渐弱,屡败于秦,于公元前278年到242年迁都于陈(今河南汉阳),后又在公元241年至223年迁都寿春(今安微寿县),后于公元前227年被秦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拆除所有氏族国及诸候国。分天下为三十六个郡(后分五十郡)。随着姓氏概念不断变化,别婚姻,明种族,姓和氏逐渐融合。原居京兆(今西安市至华县)的芈氏后裔,则将音同字不同姓的芈氏继米姓。改沃教为儒教。所以米姓始于秦末汉初,其堂号京兆(西汉京都)。
西汉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西域。那时西域大小几十个诸候中或民族部落,统统在北方匈奴的奴役下。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至前87年在位)曾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各将率领大军多次打败匈奴的浸扰。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联糸,发展了汉朝与中西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糸和与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打通了通往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米国等地的丝绸之路,使米氏后裔胡棘海才有机会常往中原经商,后率米氏部份后裔业居西汉京都名京兆,改回(沃)教为儒教,其堂号京兆。今西安至华县,后来子孙繁衍遍及陕、山各地。这就是我米氏京兆堂上的来历。
考汉时有米楷及田盘列为八及,米宪列为四贤。于唐有乐工米嘉荣,宋有米信为开国元勋,功表干城,米福德为燕国长公主的附马爷(后为宋朝拓疆战死,长公主改嫁给大将高怀德)。
北宋的米蒂字元章,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又称“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羲之,用笔俊迈豪放,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称。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子米友仁继承父法、自称“墨戏”,高宗曾令他鉴定法书,善行书,山水画,发展了米蒂的技法,由于书画名世,与父号称大米、小米、誉名北宋朝的书画家。
米蒂父子世居太原(今山西),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定居润洲(今江苏镇江),在孟泽、徐炼编著的《中国历代狂人》一书中称:“米蒂有一个可称得上显赫的家族。米氏家据传是楚国芈氏之后(芈mi),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祖先的族姓)。
我支族始祖米洪涯公北宋时,由原京兆迁山东曲阜县太平庄银杏村,有胞弟、叔祖洪泽。兄弟都是武职司马尚书正二品。洪涯之子,米樊娶孔氏女儿生万勇公,勇公生四子:惟简(金紫光禄大夫)(正二品),惟则(银青银禄大夫)(三品),惟雅(司马尚书),惟吉(司马尚书),均属武职。在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兄弟四人奉旨征剿皮林诸峒的蛮子(今在湖南怀化一带)(注:北宋朝末年的方蜡起义),打了败仗,逃至四神庙躲藏。幸得蜘蛛结网于山门,追兵见山门蜘蛛结网误认为无人进山门故而离去,四祖幸免于难。于是四祖发誓世世代代都要奉祀四神(白起、王剪、李牧、廉颇)。
其后再剿峒蛮时,因金人入浸中原,徽、钦二帝被掳,中原失守,后无援兵,平蛮未成,吉公(第四房祖)于源(沅)江闻徽钦二帝被掳,自尽身亡。简公、则公回山东原藉。雅公(三房始祖)在湖广辰溪县东山乡龙头奄建四神庙代奉四神,并建祠供到老未归山东原籍。这就是我祖雅公平蛮迁楚(楚、湘、湖南)的由来。
雅公之后,于宋太宗年(公前1127年)由山东迁入湖广辰溪县斜滩坪定居。在楚积德肓才,子孙英才倍出。宋、(宗)辅公任武略大夫。米琦公任吏部按察院御史。寿图公任川陕都察院右付都御史。万钟公任兵备道。助国公任山西按察院御史。米聪公任史部授中顺大夫。荣琳公授中顺大夫任铜仁府正堂。兴赘公授奉正大夫任四川燕府正堂。世灵公封镇国将军,双太公、君星公、万广公均封怀远将军。继虎以封定国将军。天禄公封迪功郎任曲阜正室。米瑜公登仕郎宝庆教授。孟芳公封修职郎任江西赣洲正堂。米璋公诰赠中宪大夫任云南楚雄府正堂,米柏公岳父郑氏万户候富甲一方;孟寿公修职郎任江西饶洲屠宰;给棠公中道光二年壬午科举人,癸未钦点翰林院,荣龙公任云南风清府经所司,目凤公任修职郎。载公癸仕郎任华阴县教谕。米绍、其鸿、五福、荣精、福海均是癸仕郎;元佶、元铜、荣锦、完廉、荣祖等均为不同时的举人;首易、首钦、荣宗、荣琏均为癸仕郎,首忠、首恒、荣桂、荣容、光明均为痒生,肇周、光定时匀为恩进士等等。雅公一支文官武将,忠臣义士,显赫湘楚,誉为名门旺族。